分层流体论文_王欣隆,魏岗,杜辉,王少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层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多孔,教学法,介质,波流,效应,层流。

分层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隆,魏岗,杜辉,王少东[1](2019)在《分层流体中运动振荡质量源激发内波尾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一种等效移动振荡质量源来模拟有限深分层流体中运动物体的尾流效应,结合内波本征值问题及Fourier变换等方法,得到了计算有限深分层流体中移动振荡源生成内波垂向位移场和流场的表达式。此法适用于有限深度中的任意分层流体。利用该理论模型,对两层密度分层流体和不同浮频率的线性分层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物体运动速度、分层强度、振荡频率对尾迹内波的波形、波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运动速度外,分层强度也会影响尾迹内波各模态的临界相速度,从而影响了尾迹中横波的存在和散波的张角,浮频率和振荡频率的增大均使尾迹内波的波幅随之线性增长,这说明了分层环境中的密度梯度越大,运动物体激发的内波波幅越大,运动物体的振荡越强,激发的内波也越强。而振荡频率的引入则解释了物体高速运动时横波系的存在和散波系的分离。(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周根水,洪方文,姚志崇[2](2019)在《分层流体中圆球激发尾流效应内波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物体运动对周围流体产生的扰动传播到水面形成水面尾迹,这一尾迹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会长期滞留,成为探测水下物体的信号源。其中,高内傅氏数下圆球运动产生的尾流效应内波生成机制复杂,呈非稳态性,本文通过大涡模拟-Mix多相流模型对线性分层流体中高内傅氏数下运动圆球产生的尾流效应内波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圆球过后,尾流相继出现混合效应、塌陷效应以及振荡,发现尾流塌陷过后的振荡频率小于背景频率,满足内波激发条件。另外,尾流中的涡结构是尾流效应内波的主要产生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郑明亮,冯鲜[3](2019)在《连续分层流体中内波传播的李群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密度连续分层海洋流体中的内波传播,从绝热Boussinesq近似方程组出发,得出了考虑变密度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应用李群分析方法,推导出了系统偏微分方程组的多组允许无穷小对称性、守恒矢量以及群不变解,对不变解的有关性质进行了说明,给出了系统精确解析解表达式。本文的李群分析解析解与已有文献中内波传播过程密度和垂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密度和垂向速度随时间呈正弦振荡,并且李群分析解析解也可推导出内波色散关系具有各向异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祖永恒,卢鹏,王庆凯,李志军,吴岩[4](2019)在《分层流体中冰脊拖曳力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脊在分层流体表面的漂移运动会在内界面激发出内波,内波又会对冰脊的运动、堆积产生重要影响。利用湍流模型对冰脊在分层流体中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已有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冰脊拖曳力和内波界面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当流场属于跨临界区时,内波的产生使冰脊拖曳力随弗劳德数Fr先增大后减小,冰脊拖曳系数随Fr的变化规律类似。当流场属于超临界区时,拖曳力随Fr增大而增大,拖曳系数不再随弗劳德数变化。当内波波峰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冰脊拖曳力达到一个峰值。(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叶东生,朱媛媛,王笑梅,王玉善[5](2019)在《基于DQEM的分层流体饱和热弹性多孔介质轴对称问题的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层不可压流体饱和热弹性多孔介质轴对称问题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多孔介质理论(PMT),给出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在空间域内采用微分求积单元法(DQEM)设置离散的控制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和连接条件,在时间域内采用二阶向后差分格式处理时间导数.在离散化的初始条件下,运用Newton-Raphson法进行迭代求解,得到各离散点处未知物理量的数值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且具备精度较高、计算量较小、数值稳定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施建锋,高明敏,杨庆湘[6](2018)在《机械补偿运行对AP1000核电机组的流体温度分层及堆外探测器阴影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P1000核电机组采用机械补偿(MSHIM)运行,但关于MSHIM运行对堆外运行参数的研究较少。本文模拟了控制棒插入堆芯以及冷段温度降低的过程,分析了MSHIM运行对AP1000核电机组的流体温度分层及堆外探测器阴影效应。结果表明,M棒组对流体温度分层效应和堆外探测器阴影效应有较明显的影响,AO棒组的影响可忽略;冷段温度降低会导致较明显的堆外探测器阴影效应,该效应对控制棒棒位不敏感。建议相关的启动试验应包含130、14、-66、-116、-296、-436步;在满功率运行时,为避免出现低的功率裕量,棒位-436步可移至棒位130步进行试验。(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S2期)

宁浩[7](2018)在《分层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研究生培养阶段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本文提出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程难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展开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该课程各章节的内容特点,以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详述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分层方式,同时提出如学生讲课、小组协作、问题互动、比较教学等具体可行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高文峰[8](2018)在《分层环境流体中转捩区间负浮力射流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浮力射流射入分层环境流体的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处于转捩区间的负浮力射流的非对称过渡和非对称特征是揭示射流中的湍流产生机制的关键所在。而环境流体的分层更使这些非对称过渡和非对称特征进一步复杂化。本论文对温度分层环境流体中处于转捩区间(即100≤Re≤400,1≤Fr≤8,0.0≤s≤0.3,这里Fr为弗罗德数,Re为雷诺数,s为无量纲温度分层数)的圆形负浮力射流在分层环境流体中的流动进行一系列的叁维直接数值模拟(DNS)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定量和定性地分析这些流动的控制参数(即Fr,Re和s)对负浮力射流由对称到非对称过渡、非对称特征、最大射流高度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定量化的切向速度能准确地描述转捩区圆形负浮力射流非对称过渡和非对称行为特征;当圆形负浮力射流保持对称特征时,流场中不同位置的切向速度为零或非常小;而若流场中出现任何非零或不可忽略的切向速度时,则表明负浮力射流已呈现出非对称特征。(2)当Fr数或Re数较低时,负浮力射流一般能在整个时间段内保持对称特征;但当Fr数或Re数较大时,负浮力射流只在早期发展阶段呈现对称特性,而在非对称过渡时间之后,其表现为始终保持非对称,即使处于准稳态阶段也是如此,其表现特征为瞬时最大切向速度值围绕一基本恒定的时均值上下波动。(3)与Fr数和Re数的影响趋势相反,环境流体的温度分层(s数)对负浮力射流流动的稳定和削弱甚至消除射流的非对称特征起到积极作用。(4)根据所得数值结果,利用无量纲标度分析方法,本论文得到了一系列分层环境中负浮力射流特征参数的定量化的关键标度关系式,包括非对称特征的起始时间、初始最大射流高度、时间平均最大射流高度、到达初始最大射流高度的时间等;结果显示,Fr数和s数对这些特征参数有显着的影响,但Re数对这些特征参数的影响相比而言较小。对于负浮力射流在分层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方面,本论文选取了太阳能应用中一个典型的立式承压储热水箱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际运行条件,对储水箱在取水阶段的叁种常见流量下的取水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发现:(1)无量纲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随着流量的不同而不一致,但平均无量纲温跃层厚度随着流量的增加逐渐增厚;大流量工况下,平均无量纲温跃层厚度是中小流量工况下的近两倍;在中小流量工况下,无量纲温跃层厚度虽逐渐增加,但变化并不明显,但在大流量工况时,无量纲温跃层厚度在排水开始阶段非常厚,但随着放水时间增加,这一厚度快速变薄,到无量纲时间0.4后变化趋缓。这主要是因为在开始阶段,进口流量越大,冷热水掺混越明显,但随着冷水区域的扩大,较高的冷水入射动量对高温水层的影响逐步降低所致;排水流量越大,储热水箱内相同位置的冷水区域温度越高;在2.5 L/min和10 L/min的流量工况下,在水箱无量纲0.2高度处的温度差别达到14 K左右,表明排水流量越大,掺混越剧烈,能取出的可用热水越少。(2)储水箱内的无量纲?随着排水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基本一致;在同一无量纲时间,排水流量大,储水箱中的无量纲?值也越大,在较大流量(10 L/min)时,无量纲?平均值为0.578,是较小流量下(2.5 L/min)的2.48倍。这一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排水时间的增加,储水箱内的可用热量逐渐减小;排水流量越大,储水箱内的掺混越明显,储水箱内剩余的不可用热量越多,可取出的热量越少。在对不同进水流量对储水箱的放水特性进行分析后,本论文根据实际使用中的常用的中等流量,对温度分层度为5 K/m,10 K/m和20 K/m的叁种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随着无量纲时间的增加,无量纲温跃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再增大;不同的分层度下,平均无量纲温跃层厚度变化不明显,其平均值均在0.1左右,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分层度下,无量纲温跃层厚度的变化并不能反应出水箱内整体的冷热水掺混情况。(2)无量纲?值随着温度分层度的增加和无量纲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但温度分层度较大的20K/m工况下,变化趋势不同于温度分层较小的工况;当温度分层度为5 K/m时,平均无量纲?值为0.3263,而当温度分层度为20 K/m时,平均无量纲?值为0.2103,是温度分层度为5 K/m时的64%,表明温度分层度越大,无量纲?值的减小越明显,因而可从储水箱中取出的可用热量越多。这一结果印证了储水箱内的热水温度分层度对取水时冷热水的掺混有抑制作用;温度分层度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这一结论与之前研究圆形负浮力射流在分层环境流体中的流动行为所得的关键定性结论完全一致,即环境流体的温度分层对负浮力射流流动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种分层削弱甚至消除了射流的非对称特征。(3)储水箱内的平均无量纲?随温度分层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11-29)

段宁远,陈科,盛立,尤云祥[9](2018)在《分层流体中潜艇模型螺旋桨作用对内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连续密跃层的分层流体中,采用多通道电导率阵列技术和循环拖曳技术,对长径比为8和带有5叶左旋桨的自推进Suboff潜艇模型在3种拖曳速度(Fr=0.7、2.1和4.2)下,伴随不同强度的螺旋桨效应Jnd生成的内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波形结构中,螺旋桨效应激发的内波为一类内层V字型波,由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组成。在低速(Fr=0.7和2.1)时,存在一个螺旋桨效应的临界点;当Jnd小于临界值时,主控内波是定常的,其激发源为艇体和螺旋桨的组合体积效应;当Jnd大于临界值时,主控内波是非定常的,其激发源为螺旋桨的尾迹效应;转捩前后的无因次内波峰-峰幅值均随Jnd增大而线性增大;内层V字型波的出现时间和波形张角随Jnd增大而逐渐提前和变大。在高速(Fr=4.2)时,主控内波是非定常的;在自航点前,主控激发源为艇体的尾迹效应,螺旋桨对其有衰减作用,无因次内波峰-峰幅值随Jnd增大而线性减小,内层V字型波也逐渐减弱,衰减作用在自航点达到最大;在自航点后,主控激发源为螺旋桨的尾迹效应,无因次内波峰-峰幅值随Jnd增大而线性增大,内层V字型波也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5期)

徐凤[10](2018)在《分层教学法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新疆大学"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环境下,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及新的培养方案学时压缩的情况下,提出分层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整合、分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效输出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流体力学的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30期)

分层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下物体运动对周围流体产生的扰动传播到水面形成水面尾迹,这一尾迹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会长期滞留,成为探测水下物体的信号源。其中,高内傅氏数下圆球运动产生的尾流效应内波生成机制复杂,呈非稳态性,本文通过大涡模拟-Mix多相流模型对线性分层流体中高内傅氏数下运动圆球产生的尾流效应内波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圆球过后,尾流相继出现混合效应、塌陷效应以及振荡,发现尾流塌陷过后的振荡频率小于背景频率,满足内波激发条件。另外,尾流中的涡结构是尾流效应内波的主要产生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层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隆,魏岗,杜辉,王少东.分层流体中运动振荡质量源激发内波尾迹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2].周根水,洪方文,姚志崇.分层流体中圆球激发尾流效应内波数值模拟[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3].郑明亮,冯鲜.连续分层流体中内波传播的李群分析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9

[4].祖永恒,卢鹏,王庆凯,李志军,吴岩.分层流体中冰脊拖曳力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2019

[5].叶东生,朱媛媛,王笑梅,王玉善.基于DQEM的分层流体饱和热弹性多孔介质轴对称问题的动力响应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施建锋,高明敏,杨庆湘.机械补偿运行对AP1000核电机组的流体温度分层及堆外探测器阴影效应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8

[7].宁浩.分层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8].高文峰.分层环境流体中转捩区间负浮力射流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9].段宁远,陈科,盛立,尤云祥.分层流体中潜艇模型螺旋桨作用对内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10].徐凤.分层教学法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

论文知识图

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带叁个流体体系的...线性分层流体中的一阶纵摇波浪...1 分层流体中移动动量源生成准二...线性分层流体中的一阶垂荡波浪...温度均匀与分层流体中自山表面尾...分层流体中细长体生成内波的试验...

标签:;  ;  ;  ;  ;  ;  ;  

分层流体论文_王欣隆,魏岗,杜辉,王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