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106°27’-111°28’E,37°38’-40°52’N,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和东南以古长城为界,是一个近四边形的古老陆块,境内地貌、生境类型多样。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植物标本的大量采集、系统整理、鉴定以及广泛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地区植被调查数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区系地理成分、特有种、保护植物进行统计和鄂尔多斯高原各植物生态区之间的区系的比较及其与邻近地区之间植物区系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共101科、382属、889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10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双子叶植物76科、288属、662种,单子叶植物17科、83属、208种;本研究还发现了内蒙古新分布记录种2种,新分布记录变种1种,陕西省新分布记录种11种,新分布记录变种2种,鄂尔多斯高原新分布记录种70种。鄂尔多斯高原有9个鄂尔多斯高原特有和近特有种,48个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中中生植物占优势,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除世界成分),其中温带亚洲成分最为突出,此外东亚成分和古地中海成分在该区域也占突出地位;3.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在科水平上,以温带成分占主导,其次为热带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排列第三,无东亚成分的科。属的水平上,以温带成分占主导,其次是古地中海成分,热带成分排在第三位,东亚成分所占比例较小。种水平上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次之,东亚成分的比例排在第三位。各植物生态区受温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和亚洲中部成分的影响较高。4.本文将鄂尔多斯高原8植物生态区,根据其地理条件以及植物的生活型、相似性系数、植物区系亲缘关系的远近、植被类型等特点进行调整,分为5个植物区系小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植物小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小区、库布齐植物小区、西鄂尔多斯植物小区、毛乌素沙地植物小区;5.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比较中,鄂尔多斯高原与阴山山脉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与贺兰山的相似性次之,与锡林郭勒高原相似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植物区系与植物区系地理学
  •   1.2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及其区系地理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构造体系与地貌地形
  •   3.3 气候
  •   3.4 水文
  •   3.5 土壤
  •   3.6 植被
  • 第四章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特征
  •   4.1 植物区系科属组成的基本特征
  •   4.2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     4.2.1 科的特征分析
  •     4.2.2 属的特征分析
  •     4.2.3 种的特征分析
  •   4.3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     4.3.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4.3.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4.3.3 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4.4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特有和近特有种
  •   4.5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保护物种
  • 第五章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新资料
  • 第六章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生态区间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
  •   6.1 各植物生态区植物区系科属组成的基本特征
  •   6.2 各植物生态区维管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的比较
  •   6.3 各植物生态区维管植物生活型的比较
  •   6.4 各植物生态区维管植物区系谱分析
  •   6.5 各植物生态区维管植物区系相似性比较
  • 第七章 鄂尔多斯高原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
  •   7.1 鄂尔多斯高原与邻近地区维管植物区系谱比较
  •   7.2 鄂尔多斯高原与邻近地区维管植物相似性比较
  • 第八章 讨论
  •   8.1 鄂尔多斯高原各植物生态区间维管植物区系关系的分析
  •   8.2 鄂尔多斯高原与邻近地理单元维管植物区系关系的分析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毕业论文支撑项目
  • 附录1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名录
  • 附录2 鄂尔多斯高原新分布记录种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阿拉坦主拉

    导师: 赵利清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植物区系地理,相似性系数,植物区系关系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内蒙古大学

    基金: 国家科研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植被志》编研”(2015FY210200)专题—针茅草原,国家科研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植被志》编研”(2015FY210200)专题—羊草草原与草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532)—蒙古高原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横向专题—鄂尔多斯高原珍稀濒危维管植物调查

    分类号: Q948.5

    总页数: 131

    文件大小: 6768K

    下载量: 167

    相关论文文献

    • [1].鄂尔多斯高原长城分布的特点及原因[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4)
    • [2].住在巴润哈岱的一个夜晚[J]. 吐鲁番 2017(02)
    • [3].鄂尔多斯高原盐碱湖持续利用与其螺旋藻产业的崛起[J]. 盐湖研究 2010(04)
    • [4].西夏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的畜牧经济[J]. 西夏学 2019(01)
    • [5].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霜雪灾害研究[J]. 冰川冻土 2017(03)
    • [6].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涝灾害与气候事件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1)
    • [7].东汉州郡县体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恢复、调整和迁徙[J].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2014(00)
    • [8].降水对鄂尔多斯高原克隆植物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3)
    • [9].鄂尔多斯高原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研究的力作——《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研究》评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0].鄂尔多斯高原3个水土保持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9)
    • [11].鄂尔多斯高原秦汉遗址空间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J]. 地理研究 2018(11)
    • [12].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SOD的纯化与性质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8(06)
    • [13].2000—2012年鄂尔多斯高原植被动态及干旱响应[J]. 测绘科学 2018(04)
    • [14].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4)
    • [15].鄂尔多斯高原上崛起的农金队伍[J]. 中国民族 2008(10)
    • [16].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明清时期气象灾害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19(02)
    • [17].鄂尔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瓮城的类型学考察[J]. 草原文物 2017(01)
    • [18].鄂尔多斯高原1982-2006年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3)
    • [19].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1)
    • [20].近57年来El Nino/La Nina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1].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0(03)
    • [22].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漠北缘沙漠化特征讨论[J]. 地质论评 2015(04)
    • [23].砷(As~(3+))胁迫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24].漫瀚调——传唱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经典艺术[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11)
    • [25].鄂尔多斯高原[J]. 中国作家 2010(08)
    • [26].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柏液流通量及其影响因子[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3)
    • [27].鄂尔多斯高原不同ET_0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以鄂托克旗为例[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1)
    • [28].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联合影响: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J]. 地学前缘 2017(02)
    • [29].隋代在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建制的相关背景及其演变轨迹[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30].鄂尔多斯高原汉代三泽地望初探[J]. 西夏研究 2018(01)

    标签:;  ;  ;  ;  ;  

    鄂尔多斯高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