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不良论文-黄生斌,马秀娟

复位不良论文-黄生斌,马秀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位不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肢复杂性骨折,骨折复位外固定器,不良反应,骨折愈合

复位不良论文文献综述

黄生斌,马秀娟[1](2019)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对骨折愈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对不良反应以及骨折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0例,乙组30例。乙组钢板内固定治疗,甲组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总结骨折愈合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甲组骨折愈合总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显着,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着,P<0.05。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的不良反应少,且骨折愈合良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白露[2](2019)在《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中常见的合并损伤。对损伤的下胫腓联合进行解剖复位,并实施可靠的内固定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普通的X线影像学对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的判定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盲区,这也使得临床工作中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病例时有发生。这种解剖结构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对踝关节的功能有何影响,目前尚未能在长期临床随访和力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足踝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雁寒,黎艺强,徐宏文[3](2019)在《动态石膏固定促进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后早期髋臼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术后人位石膏与动态石膏固定方式对患儿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的DDH患儿49例(53髋)的病历资料。平均年龄14.9个月,男4例,女45例。根据石膏固定方式分为人位石膏固定组(32例,34髋)和动态石膏固定组(17例,19髋)。在MRI影像图像上测量闭合复位后髋关节间隙(HJD),明确有无盂唇内翻。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比(ADR),以及末次随访时的AI和中心边缘角(CEA)。评价末次随访时是否存在半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侧别、中位年龄、T?nnis分级、AI、AD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更换石膏时,2组患者盂唇内翻以及HJD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拆除石膏时,动态石膏固定组AI为27.9°±5.2°,显着低于人位石膏固定组的31.0°±4.9°(P<0.05)。末次随访时,人位石膏固定组和动态石膏固定组AVN发生率、再脱位和半脱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8%比21.1%,14.7%比21.1%,均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石膏固定组AI为22.5°±5.7°,显着低于人位石膏固定组的26.9°±4.1°(P<0.05)。结论动态石膏可以更好地促进DDH闭合复位术后早期髋臼发育,且不会增加DDH闭合复位后再脱位和AVN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杨劼,吕学敏,李娜,代少君[4](2019)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DDH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行翻修手术的患者48例(53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41例。根据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后出现再脱位的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切开复位失败的原因。针对患者的年龄及病理变化,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翻修手术平均年龄6.1(2.8~13.5)岁。术后3个月内再脱位组32例(35髋),其中因手术未达到稳定中心复位导致去除外固定后再脱位24例(26髋),因截骨支撑物移位、碎裂、截骨端移位导致再脱位3例(3髋),因骨盆截骨后覆盖不良、髋关节复位不稳定导致去除石膏后出现半脱位2例(3髋),因股骨近端形态异常或前倾角过度矫正、复位不稳定导致去除石膏后出现半脱位2例(2髋),因术后感染导致再脱位1例(1髋);术后3个月及以上再脱位组16例(18髋),其中因髋臼成形后截骨端吸收出现半脱位或脱位7例(8髋),因髋臼外缘发育严重受损导致股骨头膨大出现半脱位6例(7髋),因骨盆Y形软骨损伤或发育异常、髋臼内壁增厚逐渐出现半脱位3例(3髋)。22例(26髋)采用再次切开复位、单独髋臼成型或髋臼成型+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治疗,16例(17髋)采用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内固定+股骨截骨治疗,5例(5髋)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治疗,3例(3髋)采用髋臼周围旋转截骨(Ganz截骨)治疗,1例(1髋)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截骨、磨臼造盖、关节囊成型(Colonna)治疗,1例(1髋)采用骨盆叁联截骨+髋臼成型+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翻修手术治疗。翻修术后平均随访3.8(3.0~15.0)年,未出现再脱位的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结论 DDH术后再脱位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会加大再次手术的复位难度,对关节功能及使用寿命影响极大,临床医生需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了解失败的原因,尽量避免其发生。(本文来源于《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邬博来,王宝虎,吴乐彬[5](2019)在《足外伤术后复位不良致平足畸形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25岁,于2017年1月9日因车祸致右小腿出血、肿痛,右足皮肤擦伤,中足畸形、疼痛,右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右距舟关节脱位(图1a,1b)。诊断为右小腿开放伤,右胫腓骨骨折,右足舟骨骨折,Chopart关节脱位。于急诊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04期)

范毅[6](2019)在《髌骨脱位后复位对发育期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髌骨脱位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年幼时期,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因发病年纪较小,若不及时进行处理,病情会发展迅速,加速膝关节退化,引起多种膝关节相关病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髌骨脱位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软组织平衡不佳、骨折外伤引起的发育不良等因素。髌骨脱位患者常常伴有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而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尚存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前人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并联合临床案例,全面探究髌骨脱位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到2014年在本院确诊为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且髌骨脱位的14位病人,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胀痛并伴有下肢无力,且髌骨外推恐惧实验阳性。病人进行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松解术。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均行膝关节CT扫描,测量髌骨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髌骨外斜率(PLSA)。术后随访记录患膝股骨滑车发育情况。术后随访时间1~5年,均行膝关节屈曲20°CT检查测量评价股骨滑车发育情况,主要测量依据术前术后髌骨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髌骨外斜率(PLSA)。的指标,观察髌骨位置。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系统共同对膝关节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术后跟踪探访病人的时间是1-5年。术后病人的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产生感染的症状,亦没有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产生。Kujala髌股关节不稳症状评分从手术之前的53.60±4.62分增加到术后的83.10±1.90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从术前的54.20±8.02分增加到81.60±3.97分。术后ct测量关节适合角(CA),由20.10±2.88减少到10.37±2.01,髌骨倾斜角(PTA)由19.96±2.14减少到10.88±1.17,髌骨外斜率(PLSR)由18.76±3.15减少到7.98±2.15。说明通过软组织平衡手术纠正髌骨脱位后,髌骨对股骨滑车的应力刺激可促进股骨滑车的正常发育。结论:股骨滑车在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会因髌骨脱位而继发形成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一旦恢复了髌股关节的正常匹配关系后,在膝关节屈伸过程当中,正常的应力刺激可以传导到软骨下骨,从而逐步实现对骨骼重新塑造的目的。发育不良的滑车沟也因此受到了髌骨的正常应力学的刺激,从而使股骨滑车得到稳定发育。(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徐宏文[7](2018)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闭合复位还是开放复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常见的儿童下肢畸形,表现为股骨头和髋臼之间位置关系的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其发病率为1‰~34‰~([1,2])。DDH最早由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报道。然而,直到19世纪Pravaz、Paci和Lorenz等才真正开始DDH的治疗~([3])。Lorenz最先在DDH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自他之后DDH闭合复位后再脱位发生率才显着下降(之前再脱位发生率高达95%),因此Lorenz被认为是"髋关节脱位之父"~([3])。(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张芳芳,刘双,李连永,张立军[8](2018)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演变的系列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系列磁共振影像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情况的演变规律。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经闭合复位治疗,并达到安全、稳定复位的30例(35髋) DDH患儿的影像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24例;左髋脱位17例,右髋脱位8例,双侧脱位5例;复位时平均年龄13. 7个月(3. 5~27. 6个月)。平均随访36. 3个月(28. 5~43. 9个月)。通过复位后系列磁共振影像测量关节间隙评估股骨头同心圆复位的情况。在骨盆正位片上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股骨头中心距离差(centre-head distance discrepancy,CHDD)探究髋关节发育情况。结果 35髋中,复位后仅3髋(8. 6%)达到同心圆复位,在术后当时未达到同心圆复位的32髋经石膏及支具制动,复位6个月后,21髋(21/32,65. 6%)自行达到同心圆复位,另11髋在复位后12个月时有6髋(6/11,54. 5%)达到同心圆复位。上方关节间隙,复位后为(3. 51±1. 51) mm,复位6个月后为(0. 79±1. 1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 401,P <0. 001);内侧间隙,复位后为(3. 16±1. 17) mm,术后6个月时为(1. 28±1. 2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594,P <0. 001)。复位前AI为(34. 4±5. 3)°,末次随访时为(23. 5±3.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 986,P <0. 001)。单侧DDH(25髋)去除制动后CHDD为(3. 28±4. 31)%,末次随访时为(3. 13±3. 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166,P=0. 869)。至末次随访时,8髋出现AVN,均为Kalamchi-MacEwenⅠ型。结论磁共振可清晰观察DDH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情况的演变。达到安全、稳定复位的DDH,经术后关节制动,股骨头可逐渐靠港而达到同心圆复位,并可稳定维持复位,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周庆和,黎艺强,刘远忠,陈伟东,李敬春[9](2018)在《闭合复位动态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动态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动态石膏固定治疗DDH患儿276例(308髋),其中男童35例,女童241例;复位时平均年龄(15. 3±4. 4)个月。门诊定期行X线检查,记录再脱位发生率,采用Kalamchi-MacEwen法评估髋关节有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以及AVN的分型。末次随访时采用Severin评级对髋关节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发现276例(308髋) DDH患儿再脱位发生率为5. 5%。T9nnisⅡ度的髋关节再脱位发生率低于T9nnisⅢ度和Ⅳ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7)。总体AVN发生率为11. 7%,其中Ⅱ型22髋,Ⅲ型11髋,Ⅳ型3髋。末次随访时髋臼指数平均为(21. 0±6. 1)°。79. 9%的髋关节获得满意结果(74. 4%Severin评级为Ⅰ级,5. 5%为Ⅱ级); 20. 1%的髋关节结局为不满意(19. 1%Severin评级为Ⅲ级,1%为Ⅳ级)。结论 DDH闭合复位后采用动态石膏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该固定方式不会增加再脱位和AVN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杨勇,刘新献,黄穗,刘帆[10](2018)在《双侧对比下髋关节腔造影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术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健、患双侧髋关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对比评价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脱位的程度,为手法复位提供影像学解剖指征。方法搜集确诊为DDH患儿168例中,单侧发育不良109例,双侧59例。复位前41例行双下肢皮牵引,时间7~15天。选取单侧DDH 109例(109髋)进行双侧(健侧、患侧)关节腔内造影,常规先行健侧造影,再行患侧造影。分析造影结果后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摄正位片了解复位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入双侧关节腔并顺利造影,手法复位均获成功。其中,健侧造影示髋臼发育正常,髋关节对位正常,对比剂沿关节腔流动走行自然,关节囊正常,未见纤维填塞等异常征象。在健侧对比下,患侧造影证实关节囊松弛患儿104例,关节囊肥厚粘连89例,关节盂唇软骨肥厚内翻(玫瑰刺征) 85例,关节囊内条索状充盈缺损32例;骨性髋臼块状充盈缺损(纤维填塞) 77例、关节囊下缘凹陷(髂腰肌腱短缩压迫) 56例。结论双侧对比下髋关节造影,操作简单,虽然有创,但可以动态显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指导性作用,现有无创检查仍不能完全取代。(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复位不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中常见的合并损伤。对损伤的下胫腓联合进行解剖复位,并实施可靠的内固定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普通的X线影像学对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的判定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盲区,这也使得临床工作中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病例时有发生。这种解剖结构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对踝关节的功能有何影响,目前尚未能在长期临床随访和力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位不良论文参考文献

[1].黄生斌,马秀娟.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对骨折愈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人人健康.2019

[2].白露.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研究进展[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19

[3].刘雁寒,黎艺强,徐宏文.动态石膏固定促进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后早期髋臼发育[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

[4].杨劼,吕学敏,李娜,代少君.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

[5].邬博来,王宝虎,吴乐彬.足外伤术后复位不良致平足畸形1例[J].中国骨伤.2019

[6].范毅.髌骨脱位后复位对发育期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影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7].徐宏文.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闭合复位还是开放复位?[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8].张芳芳,刘双,李连永,张立军.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演变的系列磁共振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9].周庆和,黎艺强,刘远忠,陈伟东,李敬春.闭合复位动态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10].杨勇,刘新献,黄穗,刘帆.双侧对比下髋关节腔造影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术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

标签:;  ;  ;  ;  

复位不良论文-黄生斌,马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