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论文和设计-王学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包括机体底座和移动轮,所述机体底座底端位置处四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机体底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下端位置处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机体底座上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位置处安装有转动座,所述吊架一侧安装有吊运电机,通过设置的调节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其下方安装的支撑装置的竖直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实现移动与支撑的快速转换;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能够对吊运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转动座能够防止在不需要吊架转动时其自己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吊运机,包括机体底座(1)和移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1)底端位置处四周安装有移动轮(2),所述机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下端位置处安装有支撑装置(4),所述机体底座(1)上端安装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上部位置处安装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顶端安装有吊架(8),所述吊架(8)一侧安装有吊运电机(9),所述吊运电机(9)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收线辊(10),所述吊架(8)另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转动轮(11),所述转动轮(11)外侧与收线辊(10)外侧之间设置有钢丝绳(12),所述钢丝绳(12)末端安装有挂钩(13)。

设计方案

1.一种吊运机,包括机体底座(1)和移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1)底端位置处四周安装有移动轮(2),所述机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下端位置处安装有支撑装置(4),所述机体底座(1)上端安装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上部位置处安装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顶端安装有吊架(8),所述吊架(8)一侧安装有吊运电机(9),所述吊运电机(9)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收线辊(10),所述吊架(8)另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转动轮(11),所述转动轮(11)外侧与收线辊(10)外侧之间设置有钢丝绳(12),所述钢丝绳(12)末端安装有挂钩(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上部位置处外侧四周与机体底座(1)上端面之间安装有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6)呈一定角度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固定座(31)、调节螺纹孔(32)、调节螺杆(33)和转动杆(34),所述调节固定座(31)中间设置有调节螺纹孔(32),所述调节螺纹孔(32)内壁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3),所述调节螺杆(33)上端安装有转动杆(34),所述调节装置(3)通过调节固定座(31)与机体底座(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上支撑座(41)、外限位杆(42)、内限位杆(43)、下支撑座(44)、支撑弹簧(45)、支撑转轴(46)和支撑盘(47),所述上支撑座(41)下端位置处安装有外限位杆(42),所述外限位杆(42)下端位置处内部套装有内限位杆(43),所述内限位杆(43)下端与下支撑座(44)上端面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外限位杆(42)和内限位杆(43)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45),所述支撑弹簧(45)上端与上支撑座(41)下端面连接,所述支撑弹簧(45) 下端与下支撑座(44)上端面连接,所述下支撑座(44)前后两端内部安装有支撑转轴(46),所述支撑转轴(46)外侧安装有支撑盘(47),所述支撑装置(4)通过上支撑座(41)与调节装置(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41)与下支撑座(44)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外限位杆(42)的截面尺寸大于内限位杆(43)的截面尺寸,所述下支撑座(44)能够通过支撑弹簧(45)相对于上支撑座(41)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7)包括外转动支撑杆(71)、转动轴承(72)、内转动支撑杆(73)、限位孔(74)、转动限位杆(75)和限位凹槽(76),所述外转动支撑杆(71)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承(72),所述转动轴承(72)内部通过转动套装有内转动支撑杆(73),所述外转动支撑杆(71)设置有限位孔(74),所述限位孔(74)内部通过滑动套装有转动限位杆(75),所述内转动支撑杆(73)设置有与转动限位杆(75)相配合的限位凹槽(7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承(72)为角接触球轴承,所述限位孔(74)与限位凹槽(7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76)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限位凹槽直接加工在所述内转动支撑杆(73)上或者加工在与所述内转动支撑杆(73)连接的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2)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移动轮(2)均可自由转动且至少部分上端设置有刹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4)均设置有四个,所述调节装置(3)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4)对称安装在机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可用于建筑施工等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用小型吊运机一般安装在吊运机支架的底座上,是一种可以调运起重的机械设备,且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以及性能优良等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时,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小型机械,特别是在楼道等空间较小的施工条件下,有着独特的优势,便于材料等的吊装。

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小型吊运机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小型吊运机在进行施工使用时,直接通过底座放置在施工区域的地面上,未在底座下端安装移动装置和支撑装置,导致在使用时,需要人为花费巨大的劳动力将吊运机进行转运,并且由于没有安装有效的支撑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在吊运机底座上放置相应的配重块,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隐患;

2、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小型吊运机在进行吊运施工时,靠电机起重,但是转动时,需要靠人为的手动将吊架进行转动,由于没有在转动座内设置相应的限位装置,导致在进行吊运作业时,吊架常常自己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造成被吊运的材料等不稳,给吊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未在底座下端安装移动装置和支撑装置以及没有在转动座内设置相应的限位装置问题,提高作业的快捷和安全性,特别适合用于建筑施工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运机,包括机体底座和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底端位置处四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机体底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下端位置处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机体底座上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位置处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顶端安装有吊架,所述吊架一侧安装有吊运电机,所述吊运电机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收线辊,所述吊架另一侧通过转动安装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外侧与收线辊外侧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末端安装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部位置处外侧四周与机体底座上端面之间安装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呈一定角度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固定座、调节螺纹孔、调节螺杆和转动杆,所述调节固定座中间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纹孔内壁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固定座与机体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座、外限位杆、内限位杆、下支撑座、支撑弹簧、支撑转轴和支撑盘,所述上支撑座下端位置处安装有外限位杆,所述外限位杆下端位置处内部套装有内限位杆,所述内限位杆下端与下支撑座上端面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外限位杆和内限位杆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端与上支撑座下端面连接,所述支撑弹簧下端与下支撑座上端面连接,所述下支撑座前后两端内部安装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外侧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装置通过上支撑座与调节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外限位杆的截面尺寸大于内限位杆的截面尺寸,所述下支撑座能够通过支撑弹簧相对于上支撑座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包括外转动支撑杆、转动轴承、内转动支撑杆、限位孔、转动限位杆和限位凹槽,所述外转动支撑杆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内部通过转动套装有内转动支撑杆,所述外转动支撑杆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部通过滑动套装有转动限位杆,所述内转动支撑杆设置有与转动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所述限位孔与限位凹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凹槽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限位凹槽直接加工在所述内转动支撑杆上或者加工在与所述内转动支撑杆连接的附件上。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移动轮均可自由转动且至少部分上端设置有刹车器。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均设置有四个,所述调节装置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对称安装在机体底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尤其适合建筑施工,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了移动轮、调节装置和支撑装置,其中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固定座、调节螺纹孔、调节螺杆和转动杆;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座、外限位杆、内限位杆、下支撑座、支撑弹簧、支撑转轴和支撑盘;这样的好处是通过设置的移动轮能够方便对吊运机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调节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其下方安装的支撑装置的竖直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实现移动与支撑的快速转换;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能够在使用吊运装置时,对吊运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避免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安装了转动座,其包括外转动支撑杆、转动轴承、内转动支撑杆、限位孔、转动限位杆和限位凹槽;这样的好处是通过设置的转动座,能够在进行吊运作业时,通过转动座内部设置的限位孔、转动限位杆和限位凹槽对外转动支撑杆和内转动支撑杆进行限位,防止在不需要吊架转动时其自己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能够保证被吊运的材料等的平稳性,给吊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种转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又一种转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底座;2、移动轮;3、调节装置;31、调节固定座;32、调节螺纹孔;33、调节螺杆;34、转动杆;4、支撑装置;41、上支撑座;42、外限位杆;43、内限位杆;44、下支撑座;45、支撑弹簧;46、支撑转轴; 47、支撑盘;5、支撑柱;6、加强杆;7、转动座;71、外转动支撑杆;72、转动轴承;73、内转动支撑杆;74、限位孔;75、转动限位杆;76、限位凹槽;77、限位凹槽中心刻度线;78、限位孔对中线;79、限位套;8、吊架; 9、吊运电机;10、收线辊;11、转动轮;12、钢丝绳;1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机体底座1和移动轮2,为了方便对设备进行移动,机体底座1底端位置处四周通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2,为了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支撑,机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下端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支撑装置4,机体底座1上端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位置处外侧四周与机体底座1上端面之间通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6,加强杆6 呈四十五度固定安装,为了方便吊架8进行转动,支撑柱5顶端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转动座7,转动座7顶端通过固定安装有吊架8,吊架8右侧下端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吊运电机9,吊运电机9后侧通过转动安装有收线辊 10,收线辊10与吊运电机9转动连接,吊架8左侧上端位置处通过转动安装有转动轮11,转动轮11外侧与收线辊10外侧之间设置有钢丝绳12,为了方便对材料进行钩挂,钢丝绳12另一端通过固定安装有挂钩13。

进一步,移动轮2共安装有四个且它们大小结构均相同,移动轮2均可自由转动且上端均设置有刹车器;通过安装四个大小结构均相同的移动轮2 能够方便对机体底座1进行移动。

进一步,调节装置3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4均设置有四个且它们各自的大小及内部结构相同,调节装置3与其下端固定安装的支撑装置4 对称安装在机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位置处;通过安装四个且各自大小及内部结构相同的调节装置3和支撑装置4能够在设备工作方便对机体底座1进行支撑,在移动时,能够通过调节装置3收起支撑装置4。

进一步,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固定座31、调节螺纹孔32、调节螺杆33和转动杆34,调节固定座31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调节螺纹孔 32,调节螺纹孔32内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3,调节螺杆33上端右侧通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34,调节装置3通过调节固定座31与机体底座1 固定连接;过设置的调节装置3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其下方安装的支撑装置4 的竖直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实现移动与支撑的快速转换。

进一步,如图3所示,支撑装置4包括上支撑座41、外限位杆42、内限位杆43、下支撑座44、支撑弹簧45、支撑转轴46和支撑盘47,上支撑座41 下端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外限位杆42,外限位杆42下端位置处内部套装有内限位杆43,内限位杆43下端与下支撑座44上端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外限位杆42和内限位杆43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45,支撑弹簧45上端与上支撑座41下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弹簧45下端与下支撑座44上端面固定连接,下支撑座44前后两端内部安装有支撑转轴46,支撑转轴46外侧通过转动安装有支撑盘47,支撑装置4通过上支撑座41与调节装置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4能够在使用吊运装置时,对吊运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上支撑座41与下支撑座44截面尺寸相同,外限位杆42的截面尺寸大于内限位杆43的截面尺寸,下支撑座44能够通过支撑弹簧45相对于上支撑座41上下移动;通过下支撑座44相对于上支撑座41的上下移动能够有效的保证机体底座1工作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如图4所示,转动座7包括外转动支撑杆71、转动轴承72、内转动支撑杆73、限位孔74、转动限位杆75和限位凹槽76,外转动支撑杆71 内部上下两端位置处通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承72,转动轴承72内部通过转动套装有内转动支撑杆73,外转动支撑杆71右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74,限位孔74内部通过滑动套装有转动限位杆75,内转动支撑杆73右侧设置有限位凹槽76,转动座7通过外转动支撑杆71与支撑柱5顶端固定连接,转动座7通过内转动支撑杆73与吊架8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座7内部设置的限位孔74、转动限位杆75和限位凹槽76对外转动支撑杆71和内转动支撑杆73 进行限位,防止在不需要吊架8转动时其自己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能够保证被吊运的材料等的平稳性。

进一步,转动轴承72为角接触球轴承,限位孔74与限位凹槽7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设置规格为角接触球轴承的转动轴承72既能承受轴向力又能承受径向力。

在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中,转动限位杆75和限位凹槽76可以对应设置一处,这是一种较为简洁的结构,吊架8的工作角度可以借助底座1调整,也可以将转动限位杆75设置为一处,而将限位凹槽76设置成沿内转动支撑杆73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处(例如二处、四处、六处等),这样就大幅减少了使吊运机整体移动的可能,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将转动限位杆75设置为多处。

图5示出了转动座7另一种较佳的限位实施方式,如图所示,限位凹槽 76设计成由沿着内转动支撑杆73整个圆周或部分圆周连续重叠相交的圆槽组成的叠圆槽结构,这种叠圆槽结构与间断排列的独立圆槽结构相比增加了可利用的限位位置的密度,使得限位角度趋向于连续可调,进一步避免了靠吊运机整体移动来调整工作角度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内转动支撑杆73的尺寸足够大,强度足够高,在内转动支撑杆73上直接加工限位凹槽76不会对内转动支撑杆73的整体强度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小型吊机,内转动支撑杆73的直径尺寸可能并不会设计很大,尤其是当内转动支撑杆73的直径尺寸低至约200mm以下时,这时就要考虑限位凹槽76数量、密度对内转动支撑杆73整体强度的影响,如果即要保证强度又要追求角度的灵活可调,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又一种实施方式。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凹槽76并不是直接加工在内转动支撑杆73 上,而是加工在一个作为附件的限位套79上,将限位套79固定连接在内转动支撑杆73上,这样就很好避免了对内转动支撑杆73强度的影响。

图6所示的实施例,除了可以避免对内转动支撑杆73强度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受以提高表面强度为目标的热处理,这是因为在锁定状态下转动限位杆75与限位凹槽76之间的作用力较大,这种作用力会对限位凹槽76造成磨损从而造成限位不稳甚至限位失效,如果限位凹槽76 直接加工在内转动支撑杆73上,对内转动支撑杆73进行基于提高限位凹槽 76部位表面强度的热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作为附件的限位套79进行热处理则非常容易。

进一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限位锁定操作,在内转动支撑杆73外露的可视表面上优选根部与转动轴承72内圈相接的位置设置限位凹槽中心刻度线77(如图5所示),与之相对应的,在外转动支撑杆71顶端设置限位孔对中线78,当然,也可以将限位凹槽中心刻度线77 和限位孔对中线78直接分别设置在转动轴承72的内、外圈上端面。

进一步,转动限位杆75前端具有带锥度的部分(如图6所示),便于转动限位杆75插入限位凹槽76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座7通过外转动支撑杆71与支撑柱5顶端固定连接,转动座7通过内转动支撑杆73与吊架8转动连接,这只是优选的一种结构形式,如果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有其他考虑,也可以通过改型,使外转动支撑杆71变成与吊架8相连的结构,使内转动支撑杆73变成与支撑柱5相连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移动轮2将设备移动至施工区域,通过调节装置3调节支撑装置4的竖直高度,使支撑装置4对机体底座1进行有效支撑,用挂钩13钩挂住待吊运的材料,然后控制型号为YT-400D的吊运电机9带动收线辊10进行转动,收线辊10 对钢丝绳12进行收线,带动材料上升,然后通过转动座7控制吊架8进行转动,转动到位后,放下材料,完成吊运;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使用前检查,待检查无误后,首先通过移动轮2将设备移动至施工区域,然后通过转动杆34转动调节螺杆33,对支撑装置4的竖直高度向下进行调节,使支撑装置4对机体底座1进行有效支撑,将设备接通电源,用挂钩 13钩挂住待吊运的材料,然后控制型号为YT-400D的吊运电机9带动收线辊 10进行转动,收线辊10对钢丝绳12进行收线,带动材料上升,然后通过转动座7控制吊架8进行转动,当不需要吊架8进行转动时,通过转动限位杆 75与限位凹槽76的套接,实现对转动座7的转动限位,待吊运到位后,放下材料,完成对材料的电源,当使用完毕后,断开电源,通过调节装置3调节支撑装置4的竖直高度,使支撑装置4向上移动,通过移动轮2将设备移动至安全区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523.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583451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6C 23/16

专利分类号:B66C23/16;B66C23/78;B66C23/84;B66C23/6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齐鲁理工学院

第一申请人:齐鲁理工学院

申请人地址: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发明人:王学文

第一发明人:王学文

当前权利人:齐鲁理工学院

代理人:赵晓芳

代理机构:32266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操作方便的小型吊运机论文和设计-王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