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塘农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业,鱼塘,生态农业,模式,洞庭湖,合作社,格局。
基塘农业论文文献综述
黄龙,韦木莲,蒙烽,吴雅丽,廖森泰[1](2019)在《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成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生长性能、常规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设置蛹肽蛋白饲料组、混合料组、普通料组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每组选择初始体重为770(±11.2)g的草鱼610尾,分别放入面积相同的试验池塘养殖180 d,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4尾草鱼,采集侧线上方背脊肌肉,制成4个质量均为50(±3.8)g的混合样作为每组4个重复,另外试验前随机抽取4尾初始规格鱼种的背脊肌肉制成混合样设置为空白对照。【结果】蛹肽蛋白饲料组草鱼增重率最高(134.3%),肌肉粗脂肪含量(1.74%)显着高于其他组,从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两个指标看,均呈现出蛹肽蛋白饲料组>普通料组>混合料组的显着性差异;混合料组的草鱼粗蛋白含量(20.7%)和鲜味氨基酸含量(6.37%)均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1.27%),投入产出比最低(0.941)。初始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1.07%)显着高于3个试验组,3个试验组草鱼肌肉油酸(C_(18:1))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初始组,蛹肽蛋白料组与普通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无显着差异。【结论】摄食蛹肽蛋白饲料的草鱼增重率高,但容易沉积体脂,导致体型肥胖;混合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慢,但鱼肉粗蛋白含量最高(20.7%),脂肪含量最低(1.27%),肉质更鲜美。基塘农业模式下利用闲置区域种青养鱼,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鱼肉品质。(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吕金生[2](2018)在《挖掘桑基鱼塘价值 实现产业再次腾飞》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山日报讯记者吕金生报道:昨日,市农业局在西樵举办“珠叁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中科院、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珠叁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出谋划策。珠江叁角洲基塘农业系统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珠叁角地区面积最(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8-12-29)
周志勇,卢梦捷,伍岑[3](2018)在《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塘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基塘农业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塘农业模式日趋成熟并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塘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循环经济、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佛山市基塘农业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佛山市基塘农业模式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8年22期)
郑恒[4](2017)在《把基塘农业打造成佛山农业新名片》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下午,作为第四届“安农博会”主题活动之一,由中国投资生态中心、华南食品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华南食品安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陈村花卉世界旺林园艺总部举行。广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廖森泰及多位专家为研讨会进行了演讲。廖森泰是院一级学(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7-12-16)
刘睿捷,李征洋,李星蓉,李超芸,邓玉芳[5](2016)在《关于基塘农业综合效益的研究——基于浙江湖州射中村实地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塘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湖州射中村实地的调研情况,对该农业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对该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6年06期)
林媚珍,冯荣光,纪少婷[6](2014)在《中山市基塘农业模式演变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中山市为对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回顾了基塘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利用1990、2000、2013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中山市基塘用地景观变化图,计算各时期基塘用地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传统的基塘农业模式正逐渐消失,基-塘的种养模式及其空间比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重塘轻基"现象,即重视鱼塘养殖、轻视基面种植;研究期内基塘用地变化较大,出现先增后减趋势,由1990年的324.69km2增加到2000年的476.56 km2,至2013年减少为424.58 km2;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基塘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聚合度上升,这是由于基塘用地得到整治规划、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4期)
袁兰,胡月明,程家昌[7](2014)在《基塘农业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发展不可避免要同时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基塘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分别从生态系统、水陆空间格局和物质能量流动3个角度介绍基塘农业,同时指出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给基塘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并认为GIS和遥感技术作为更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会在基塘农业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用地综合评价和用地技术评价两个方面强调了发展基塘农业必须重视其土地利用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魏兴琥,王海,刁华涛[8](2011)在《佛山市顺德区基塘农业模式的演变与发展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佛山市顺德区作为调查对象,对该区桑基鱼塘分布较多的陈村、谭村和杏坛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基塘农业模式的发展变化与原因,通过遥感技术和A rcG IS技术利用遥感图像对调查地区的基塘农业进行分期对比分析,计算其基塘农业面积的变化,对基塘农业的生态效应、生态优势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塘农业生态模式将来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吴建新[9](2011)在《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顺德县基塘农业中,池塘以淡水养殖业为基础而兼有蓄水的生态功能,而基面上的作物应对市场而转换,由此形成不同的基塘类型。基面作物的转换与经济类型的变化有关。明代的果基鱼塘,促进了面对国内市场的果品加工业的形成。清代桑基鱼塘大发展,产生了面对国际市场的缫丝业;晚清民国初年机器缫丝业兴起,桑基鱼塘与外向型的缫丝业更紧密连接一起。30年代前期,面对国际经济危机,广东当局兴起机器糖业,带动了蔗基鱼塘的产生;并发起了蚕业复兴运动,对丝业发展模式做了一些修正,使桑基鱼塘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得以延续。(本文来源于《古今农业》期刊2011年01期)
姚冬萍[10](2009)在《洞庭湖地区基塘农业发展模式可行性评价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洞庭湖地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历史上有湖广熟,丰天下的洞庭湖,既可以调节长江上游的洪水,又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洞庭湖急剧缩小,从而使其调蓄长江上游洪水功能下降,这使洞庭湖周边的堤垸农业频频面临外洪内涝的局面,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借鉴珠江叁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模式,尝试分析在洞庭湖地区开展基塘农业的可行性分析。本文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对洞庭湖区基塘农业的适宜性评价提出一些设想,为下一步评价工作做出准备。本文选取了洞庭湖地区的部分区域进行自然条件分析,并与此区域的土地利用图,9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自然条件,ETM+影像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主要在ENVI4.5,MapInfo7.0和ArcGIS 9.2环境下完整处理过程。最后确定评价系统的整体目标、控制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洞庭湖地区自然条件、地貌单元条件、结合洞庭湖地区土地经济系统协调与优化的生态和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进行具体论述,以求完成生态农业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7)
基塘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山日报讯记者吕金生报道:昨日,市农业局在西樵举办“珠叁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中科院、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珠叁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出谋划策。珠江叁角洲基塘农业系统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珠叁角地区面积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塘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1].黄龙,韦木莲,蒙烽,吴雅丽,廖森泰.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成效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吕金生.挖掘桑基鱼塘价值实现产业再次腾飞[N].佛山日报.2018
[3].周志勇,卢梦捷,伍岑.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应用研究[J].老区建设.2018
[4].郑恒.把基塘农业打造成佛山农业新名片[N].佛山日报.2017
[5].刘睿捷,李征洋,李星蓉,李超芸,邓玉芳.关于基塘农业综合效益的研究——基于浙江湖州射中村实地调研[J].新经济.2016
[6].林媚珍,冯荣光,纪少婷.中山市基塘农业模式演变及景观格局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
[7].袁兰,胡月明,程家昌.基塘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4
[8].魏兴琥,王海,刁华涛.佛山市顺德区基塘农业模式的演变与发展潜力[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吴建新.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J].古今农业.2011
[10].姚冬萍.洞庭湖地区基塘农业发展模式可行性评价设想[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