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现实主义,外交,启示。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武海宝[1](2019)在《金融资本全球积累视角下的当代国际关系——兼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构建的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资本经历了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形态转变,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从区域性空间向全球空间拓展的过程。每一种资本形态的特殊积累逻辑都决定着那个时代国际关系的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必须建立在资本的当代形态——国际金融资本积累的基础之上。它对当代国际关系最深远的影响在于,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体系之上的"资本帝国"逐渐形成。国际金融资本积累包含着自身的矛盾,其积累造成的困境和危机导致国际关系冲突加剧,世界秩序开始转型,一个后新自由主义的动荡时代正在到来。(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金应忠[2](2019)在《再论共生理论——关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哲学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世界是多元多样性和合共生的世界。人、社会、自然具有命脉相连性,从而使和合共生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合共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结构形式、发展形式,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舒适度、满意度的最佳途径。家庭就是人类社会最小的和合共生存在形式。人类社会历史以男女组合家庭为开端到今天进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时期,显示了和合共生不可遏制的巨大能量。任何矛盾对立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在和合过程中获得转化。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民族与东方社会各民族为此不仅在思想上作出了系统性贡献,而且在实践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人类对和合共生性的认识是沿着认识万物互联性、相互关系性、互相依赖性、命脉相连性路径获得提升的,中华民族为此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9年01期)
刘喜婷[3](2015)在《列宁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的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根据其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理论指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帮助苏维埃俄国在建立之初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在其着作和文章中虽然没有用显性的语言来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但作为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提供了范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营造平稳的国际环境、制定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价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国际关系的基础理论,列宁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看待阶级问题、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国际交往问题提供了科学向度。列宁的国际关系理论内容丰富,涉及到国际事务的方方面面,并从不同向度对它们进行解释,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时代理论,世界革命理论,和平共处理论以及民族殖民地理论等四部分,本文分别从理论内容、政策实践等角度对各个理论进行了分析。列宁的时代理论主要包括列宁根据生产力变更的方式来划分时代,做出了世界正处于帝国主义时代的论断,并判断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时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制止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革命,但由于世界革命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新形势下不得不将战略重心转向和平共处。和平共处理论指导了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国际交往,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民族自决权,列宁将世界民族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民族自决权的主体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解放。各个理论间紧密联系,其中,时代理论是列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石,世界革命理论贯穿着列宁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始终,是列宁国际关系理论的主线,和平共处理论是列宁根据实际革命形势对世界革命理论做出的一种补充与战略调整,民族殖民地理论指导下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为世界革命理论的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列宁国际关系理论作为经过实践检验的、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列宁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揭示了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了苏中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为俄罗斯国际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国际关系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理论,一直贯穿在我国处理国际事务、制定外交战略的外交实践的始终,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平崛起、重新屹立于民族之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罗文[4](2014)在《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总是在批评与被批评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它们在国际政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国际关系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同时也指导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流派,尤其是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值得深思。(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35期)
龚柏松[5](2014)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前提下,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的剖析,特别强调观念分配、共有知识、身份认同对国家利益的建构,揭示了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本刊特约记者[6](2014)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展与实践意蕴——王存刚教授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着《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赵春珍[7](2013)在《生态国际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和生态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生态问题的政治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生态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生态政治学者们在批判传统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生态国际关系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新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征:批判性、跨学科性和生态问题中心性。特别是在促进全球环境的正义诉求中,生态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关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许多边缘声音,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绿色消费、生态科学、生态经济、绿色政党等,体现出鲜明的生态特点与生态立场,对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国际生态政治合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难免一些价值争端。(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3年18期)
曹先保[8](2013)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的怀疑使得中国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制约着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何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进行外交活动,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国家利益至上、构建与大国的和谐关系等原则来发展我国的外交事业,全面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3-04-14)
程哲,郭树勇[9](2012)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走向对话与论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中国成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便开始萌发,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实践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陷入低潮,究其原因,除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先天优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体系外,还缺乏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交往———对话与论战。当前,中国的崛起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参与对话与论战提供了客观动力。(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07期)
马燕坤[10](2012)在《基于地缘政治创建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及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9月23~24日,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加坡国立东亚研究所、云南卫视新视野联合举办的第2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20多家单位的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议题丰盛,视角新颖,亮点迭出,启思迪智。围绕"21世纪的中国边疆治理与发展"主题,论坛不仅呈现了新时期边疆治理的可能与可行方案,而且还对建构中国的国际关系及理论建构提出了基于地缘政治的经验探索。论坛呈现出3个层次共6个类别的结构性特点。(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2年01期)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世界是多元多样性和合共生的世界。人、社会、自然具有命脉相连性,从而使和合共生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合共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结构形式、发展形式,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舒适度、满意度的最佳途径。家庭就是人类社会最小的和合共生存在形式。人类社会历史以男女组合家庭为开端到今天进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时期,显示了和合共生不可遏制的巨大能量。任何矛盾对立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在和合过程中获得转化。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民族与东方社会各民族为此不仅在思想上作出了系统性贡献,而且在实践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人类对和合共生性的认识是沿着认识万物互联性、相互关系性、互相依赖性、命脉相连性路径获得提升的,中华民族为此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武海宝.金融资本全球积累视角下的当代国际关系——兼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构建的根基[J].教学与研究.2019
[2].金应忠.再论共生理论——关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哲学思维[J].国际观察.2019
[3].刘喜婷.列宁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农业大学.2015
[4].罗文.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J].才智.2014
[5].龚柏松.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
[6].本刊特约记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展与实践意蕴——王存刚教授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14
[7].赵春珍.生态国际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与反思[J].前沿.2013
[8].曹先保.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黑龙江大学.2013
[9].程哲,郭树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走向对话与论战[J].前沿.2012
[10].马燕坤.基于地缘政治创建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及理论[J].国际学术动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