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宝福建省霞浦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让故事带学生走进语文世界,能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之得到情感教育。本文提出用故事导入作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让故事导入适时贯穿语文课的全过程,让故事导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的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故事导入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06-01
目前很多职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种种问题:(1)学生甚至教师、学校常常把学习目标聚焦在各类专业课程上,语文学习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应付状态。(2)不少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听、说、读、写能力差,加之大多“分流生”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淡薄,导致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语文基础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中职语文教学,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求知最有效的推动力,没有了兴趣,学生紧锁的心门将如何打开?而让故事带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则有利于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儿童喜欢在童话故事中徐徐进入美梦;男人靠着武侠小说支撑梦想;一个家庭妇女,劳累一天之后靠着一两集电视剧来安慰疲惫的身体。人们对故事的喜爱几乎不分年龄、不分国界。善于借故事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便成功了一半。于丹在做“讲演语文教序的启示”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富有生动性,即语文教师要会讲故事。”
是什么让人们对故事如此着迷?因为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故事在生动的情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能给孩子以智慧和美德,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因为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可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将他们的情感牢牢地系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上。这种沉浸状态被称作“叙事转移”,远比说教的效果要好许多。
既然故事有这么神奇的作用,为什么我们教师不好好利用它,让它带领学生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为此,本人对中职语文课教学有以下的设想和做法:
一用故事导入作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1.巧妙地利用课前讲5分钟的故事,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中职学生生性活泼,意志品质不成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课堂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不厌其烦地说:“请同学们注意了”,甚至恼火地敲着讲台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从各个冥想空间强拉回来……好不容易创设的和谐气氛荡然无存,教师心累,学生心散。此时,课前讲5分钟的故事却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稳定好情绪,整顿纪律,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课前5分钟的口语训练,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发音准确、口齿清晰、面带微笑、语富感情,形象生动地展示口才与胆量。而且还要求讲故事的人所讲的内容一定要有意义,所谓“小故事大智慧”。当然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虽然刚开始我心里并不认可他们的表现,上台后表情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总不能尽如我意,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尽力,我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可是后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他们是如何为这次的表现废寝忘食,又是如何地拉住同学,一遍遍地操练,甚至于已经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但在台上大脑却是一片空白,下台后很是失落,感慨万千。经过长期的练习,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甚至有的学生还自己编故事,有的还编得挺好的。课前5分钟的故事会的效果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充分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二让故事导入适时贯穿语文课的全过程
按阶段或进度来分,故事导入包括:正式授课前的故事导入;授课中的故事导入;授课结束前的故事导入。
1.正式授课前的故事导入
在正式讲授一篇课文之前,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围绕作者生平、历史背景等方面入手,展开一个故事点。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内容。不要贪多求全,要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介绍完作者和它出自的作品以及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后,提问学生谁知道有关鲁提辖的其他故事的,学生纷纷举手,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有《鲁智深火烧瓦官寺》,还有《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样做既让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有更多的了解,又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作了铺垫,还让语文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这样可以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活跃情绪等。带着人和事的趣闻开题,学生容易接受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这是照本宣科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2.授课中的故事导入
在授课中,如何让一篇课文的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和教条,适时运用与课本内容相关,又能延伸的故事非常必要。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保持学生的持续兴趣,还可以激发思考,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我在上《陋室铭》时,我告诉学生:“这篇‘铭’文是气出来的!”学生就觉得特别好奇,我趁势讲述了作者刘禹锡三斗和州知县,最后愤然提笔写了这篇文章的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生命,尽管满怀屈辱痛苦,不得不委身在小小的陋室之中,但那颗桀骜不驯的心从没有绝望过,更是充满着期待。
3.授课结束前的故事导入
一篇课文结束前,需要总结学生的收获。让一个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故事作为课文的总结,让学生比较,引发思考,觉得意蕴无穷。
记得我在总结《范进中举》写作时,文章里讲到范进中举前后周围的人对他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这种写作手法在古人手中经常被使用。于是我就紧跟着讲到了《红楼梦》的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此时的病已不轻了,贾母探望发现了女儿家的心思,毅然放弃了对黛玉这个外甥女的治疗,同时做出让宝玉和宝钗结婚的决定,于是就上演了这么一幕凄惨的悲剧:一边是张灯结彩,红绸高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边是香魂即逝,无人眷顾,萧竹荒芜,凄惨悲凉。这一回只写黛玉病危,与宝钗成婚光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人们在愤懑的同时不禁又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这一红一白的对比更加强调了学生对对比这个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让故事导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以生活中心”,“生活即教育”,所以教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试问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而故事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影子。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许多故事筛选出来,选择情趣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例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因为这些故事源自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触发他们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案例,从而间接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用故事来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读《骆驼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语文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的殿堂,一个汉字可能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是一个故事,一部作品的完成是一个故事,一个作家的人生也是一个故事……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就靠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来诠释和传承,让故事带学生走进语文世界,使语文真正与生活交融,让语文课堂源源不断地涌进生活的清泉,把多彩的生活当做语文的广阔课堂,引领学生在与语文亲近中体悟生活,在对生活的体悟中亲近语文。
参考文献
[1]问道.语文故事全集[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虞琴珠.培养中专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