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异同论文_肖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篇异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派,连贯,悉尼,政治,代词,语义,异同。

语篇异同论文文献综述

肖霄[1](2018)在《英汉立法语篇的照应异同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照应是最常见的语法衔接手段。本文以立法语篇中的衔接为研究切入点,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内容相对应的两章法律条文作为研究语料,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运用对比分析系统比较了衔接钮带之一——照应在中英立法文本中的异同,并提出了相应的中英文对应策略。本文研究发现,对比普通语篇与立法语篇,两者中的照应有明显的不同;若将对比范围缩小至立法语篇,中英两者中的照应既有相似又有区别。首先,在人称照应方面,英语立法语篇的照应词选择更为多样化,汉语立法语篇的照应词则和日常语篇中的用词有较大不同,典型的例子包括以“其”为主,以及用零指称实现照应。其次,在指示照应方面,英语立法语篇中的this与汉语立法语篇中的“本”的使用几乎对等,都用于修饰权威性的词语。此外,在比较照应方面,具体的比较在两种语言的立法语篇中均较少使用,而一般比较在两种立法文本更为常见,从次数来看在英语立法文本中出现得更为频繁。在理论层面,本文对中英文照应的使用特点及异同进行分析,弥补了衔接手段对比在立法语篇中的空缺;在实践层面,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这些策略可以作为今后译者在法律条文翻译时的参考标准,同时也可以帮助英语、法律学习者更快更好地理解英语立法语篇。(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8-03-14)

周世清,胡仁青[2](2017)在《英汉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异同之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选取中美权威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概念隐喻异同之认知理据,彰显了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在政治文本解读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5期)

阎毅[3](2017)在《论英语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语篇衔接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报道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报纸、广播、电视仍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不同新闻形式的语篇衔接也有所不同,其中,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在语篇衔接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梳理了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语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语篇衔接的异同,以期为现代新闻报道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12期)

王振华,石春煦[4](2016)在《悉尼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在语篇语义研究上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语义学对字、词、句意义的研究深入、全面,但对大语篇意义的研究涉及不深。大语篇的意义决定着人们交际的方向和目的,是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过程。因此,研究大语篇、构建大语篇意义的分析框架成了当代语篇分析家的中心任务。20世纪后半叶以来,越来越多的语篇分析家和语篇语言学家或篇章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篇语义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关注语篇语义学的研究现状,从理论基础、代表作、主要观点和理论意义等方面研究悉尼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的语篇语义观,并以王振华(2009)提出的一个范式、两个脉络、叁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的语篇语义研究路径为基础,从研究范式、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上对两大学派在语篇语义学研究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它们的优势和发展空间。研究发现这两个学派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对未来的语篇语义研究具有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田清华[5](2015)在《从人称照应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晴雯撕扇”一节——汉英语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为《红楼梦》原着和杨宪益的译着"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晴雯撕扇"一节,选用实证法着重剖析了照应(特别是人称照应)在汉英语篇语境下完成语篇衔接和语义连贯方面的异同。从本质上讲,语法衔接主要通过照应衔接来实现,衔接方式在语篇的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照应衔接中的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建构方面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探讨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它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异同,对语篇的学习和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明[6](2014)在《英汉过渡标记语的异同——以小说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资源中,不仅存在着可以用来表达命题意义的语言成分,也存在着大量具备引导功能的过渡标记语。过渡标记语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标记语涉及语言间的内部关系,说明话语的步骤;外部标记语与话语情境相关,连接语篇外部世界的活动。以小说语篇为例,在英汉小说中,过渡标记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体现的是话语的程序性语义表达,并且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表逻辑语义关系的过渡标记语经历了从实到虚的演变过程,但英汉语过渡标记在数量和体现形式上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杨娟[7](2013)在《英汉政治演说语篇隐喻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政治演说中语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语篇中元信息关系语篇隐喻的数量相同,分布比率接近。除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外的隐喻性主位、隐喻性述位、隐喻性新信息和隐喻性旧信息的数量相同或接近。英汉语篇中有很多衔接语篇隐喻,其中元信息关系占据了最大比率,其次是内部连接和语篇照应。英汉语篇中隐喻性旧信息都要比隐喻性新信息的比率高得多。英汉政治演说中的语篇隐喻差异可归结为汉语语篇中语篇照应、内部连接、协商结构、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的数量要比英语语篇中的数量少得多,另英汉语篇隐喻的意思虽然相同或相近,但语言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词序的差异、范畴词的差异、连词的差异和语言成分转化差异方面。英汉语篇隐喻的共性取决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则起因于东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理论的扩充,英汉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英汉互译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韦文娟[8](2013)在《从中英期刊文献体裁分析看语篇结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文章结构大致相同的两篇中英期刊文献为语料,进行体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语篇结构异同,以期对英文写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3年12期)

张文俏[9](2011)在《从篇章分布看回指在英汉叙述性语篇中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回指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另一个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由于中西思维模式,语言结构的不同,英汉语篇的回指应用也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对回指的概念,分类,理论进行界定,然后重点通过数据分析,以距离为标准系统对比回指在英汉叙述性语篇中的异同,运用例证,得出结论。对语言的学习与教学以及语篇的阅读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14期)

庞楚[10](2011)在《英汉新闻报道中问题—解决型语篇的异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人类迈入21世纪,我们经历了非典,甲流,接二连叁的地震,全球升温,以及最近日本的核泄漏等等,而且这种全球性的灾难在增多,频率也在加快。相应的新闻报道也形成一个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作者鉴于这组报道的特殊性,回顾了Hoey(1983), Winter(1994), McCarthy (1991)各种语篇模式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研究,了解了Tirllonen-Condit(1977), Kummer (1972), Cai(2002)对问题-解决型语篇文体的界定,应该属于议论文范畴。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为问题-解决型语篇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来探索英汉两种语言在报道全球性问题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也就是说用评价分析议论文包括问题-解决型语篇在内的相关理论—宏观结构,说理风格,说理强度,劝说诉求,论点的显着性来探索英汉两种语言在报道全球性问题异同点,丰富问题-解决型语篇及议论文的相关研究。由于新闻语篇可以很好地把民族写作特性与时代特点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对比修辞提供很好的语料。而且在最近几年新闻语篇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做对比研究时不但要考虑文章涉及的主题,读者群,编辑的风格等变量,而且因为所报道问题本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分析的结果,所以“问题”本身也是要考虑的。在此基础上,作者选择全球问题报道例如非典,甲流等新闻报道为内容,分别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首先对出现在样本里的宏观结构要素进行定义,然后计算其标准误差和标准值进行分析比较。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说理强度和劝说诉求进行比较。3.根据Tirkkonen-Condit和Lieflander-Koistinen对说理风格(演绎)所定义的标准来分析英汉的说理风格。4.根据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和Andy Kirkpatrick对新闻故事分析方法,作者对论点的显着性进行经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1.证明了汉语和英美的此类文章诉求不同的宏观结构要素,中文的此类报道中使用“情景”和“新闻综述”要素的频率明显高于英语的报道;而英美的此类报道中倾向使用“影响”,“目前进展情况”和“证实”要素的频率高于汉语的报道。2.对于说理的力度,仅在“推理依据”上有显着性差异,其他两项“论点”和“数据”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3.劝说诉求的叁个因素—“人品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在汉语和英美的灾难性报道中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汉语的报道中运用“人品诉求”的分值高于相对应的英语报道。英语的报道中“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运用的频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汉语报道。4.根据(Tirkkonen-Condit and Lieflander-Koistinen, 1989)所定义的直接表达范畴,中英都属于直接的表达风格。5.为了进一步辨析他们之间的异同,作者对文中的中心论点和问题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汉的此类文章在陈述中心问题时,没有表现出差异;区别在于表达中心论点时,英美报道倾向于隐含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给读者充分呈现出来自各方利益的态度和立场,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而相应的汉语文章倾向于给读者表达自己鲜明的立场,相关的利益集团和民众的观点和立场没有显现出来。从这点上看,英美的新闻报道较表达中心论点时较隐含,但内容客观全面,相比较而言汉语的新闻报道表达中心论点时较明显和直接,而内容的深度和宽度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1-06-30)

语篇异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选取中美权威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概念隐喻异同之认知理据,彰显了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在政治文本解读中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篇异同论文参考文献

[1].肖霄.英汉立法语篇的照应异同与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8

[2].周世清,胡仁青.英汉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异同之剖析[J].校园英语.2017

[3].阎毅.论英语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语篇衔接的异同[J].新闻战线.2017

[4].王振华,石春煦.悉尼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在语篇语义研究上的异同[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

[5].田清华.从人称照应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晴雯撕扇”一节——汉英语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异同[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

[6].刘明.英汉过渡标记语的异同——以小说语篇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4

[7].杨娟.英汉政治演说语篇隐喻之异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韦文娟.从中英期刊文献体裁分析看语篇结构异同[J].现代企业教育.2013

[9].张文俏.从篇章分布看回指在英汉叙述性语篇中的异同[J].青年文学家.2011

[10].庞楚.英汉新闻报道中问题—解决型语篇的异同分析[D].新疆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杭州旅游文本和伦敦旅游文本的纲要式结...3-4研宄框架其一,整个研宂自上而...叁、英汉外交语篇的言语行为的异同中美语篇引入部分与正文部分修辞关系....新视觉语法图示2.2研究问题)。该框架以语篇信息为分析视

标签:;  ;  ;  ;  ;  ;  ;  

语篇异同论文_肖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