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电荷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荷,空间,乳剂,电晕,等离子体,脉冲,离子。
空间电荷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1](2017)在《氮化镓纳米线空间电荷层及电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a N纳米材料作为纳米功能器件的核心部件,其空间电荷层随外部条件的变化特征及电学性能对器件的设计以及使用都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原位电子全息技术,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AED)、高分辨成像(HRTEM)等分析手段,对Ga N-Au异质结的空间电荷层进行直接成像,系统研究了电压和应力对单根Ga N纳米线上空间电荷层及纳米线周围空间电荷分布的调控作用;同时运用原位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了纳米线的电学、力学等性能。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研究了Ga N纳米线的微结构特征,实验发现叁种不同显微结构的Ga N纳米线,其中包括无缺陷的单晶纳米线以及存在层错和孪晶的缺陷态纳米线。研究了外加偏压条件下Ga N纳米线上空间电荷层的变化。通过分析从电子全息图中重构出的相位图,分别得到在0 V以及正负偏压下的空间电荷分布情况。正向偏压和反向偏压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得很好,其中最大与最小的空间电荷层宽度分别为91 nm、68 nm。通过分析空间电荷层宽度与偏压的关系,推算出Ga N纳米线的载流子浓度约为4.3×106 cm-3。2.系统研究了应变对单根Ga N纳米线上空间电荷层分布的影响。对应变和无应变状态下纳米线的空间电荷层进行直接成像,无应力状态下纳米线的空间电荷层宽度约为85 nm;承受应力后空间电荷层的宽度减至60 nm。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应变缩小了Ga N与Au之间费米能级的差距,最终使Ga N纳米线的带隙缩小,与实验结果一致。3.研究了GaN纳米线在有无应力状态下纳米线表面电荷分布情况。通过重构不同应力状态下纳米线表面附近的相位图,对空间电荷分布进行直接成像。研究发现,当纳米线处于完全无应力状态时,纳米线周围附近的空间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引入轴向应力后,纳米线两侧产生相反的电荷分布。4.利用原位电学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Ga N纳米线I-V曲线与热效应、电击穿和压电效应的关系。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纳米线的温度升高,电流逐渐增加,且I-V曲线由最初的不对称逐渐变得近乎对称;对Ga N纳米线施加压力,电流变小;纳米线在较低电压下长时间连续测量后被击穿,I-V曲线对测量次数不再敏感。将Ga N纳米线压弯后,电流明显下降,压电效应明显。直径较小的Ga N纳米线在通电后有可能直接发生熔融现象。分析表明温度、应力和电击穿是导致I-V曲线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了缺陷对Ga N纳米线力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1)
郭景海,吴伟,李进玺,马良,赵墨[2](2016)在《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电磁场理论出发,给出了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系统电磁脉冲(SGEMP)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的解析求解方法,得到了空间电荷层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的解析式,其结果与用等离子体理论求解得到的结果一致。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认识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SGEMP中的空间电荷层问题,该问题可以分别用电磁场理论和等离子体理论处理。(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陈骋,凌仕刚,郭向欣,李泓[3](2016)在《固态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层效应:原理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电荷层效应源于两相界面电化学势平衡的热力学要求,最初被用于解释复合离子导体中离子电导率的显着增大现象,后来在更多的体系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且不但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地解释多种离子的界面输运行为。特别是在纳米尺寸体系中,体相效应大大减小,界面空间电荷层效应更为显着的增加,利用这一效应不仅可以调控电导的大小,还可以设计构筑具有奇异特性的人工导体。目前,固态锂二次电池的研究受到关注,其中电解质/电极界面或复合电极内部界面可能存在的空间电荷层效应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首先基于两相界面的缺陷化学,从热力学基础角度讨论了空间电荷层产生的原理,评述了典型导电体系中存在的空间电荷层效应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固态锂二次电池中的空间电荷层效应、有关的表征方法,以及利用空间电荷层提高电池性能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郭景海,周辉,吴伟,程引会,李进玺[4](2016)在《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系统材料表面受到高注量X射线辐照时产生的空间电荷层振荡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发射电子为单能、连续谱、沿轴向发射及呈余弦角度分布发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的一般规律,给出了空间电荷层振荡问题的物理解释:空间电荷层的存在必然会存在振荡,每一个轴向电子速度值确定一个振荡频率,对应电子的份额决定振荡的幅度大小;单能电子沿轴向发射是最容易观察到空间电荷层振荡现象的情况,一旦考虑发射电子的角度分布,振荡频谱就可近似为连续谱在时域上观察不到明显的振荡现象。(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郭景海,周辉,程引会,吴伟,李进玺[5](2013)在《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电磁场理论出发,给出了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SGEMP(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的解析求解方法,得到了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的解析式,其结果与用等离子体理论求解得到的结果一致。对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SGEMP中的空间电荷层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可以分别用电磁场理论和等离子体理论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同位素分卷、核农学分卷、辐射物理分卷)》期刊2013-09-11)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郄秀书[6](2001)在《雷暴云下空间电荷层形成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引入了地面尖端电晕放电物理过程的二线轴对称积云起电模式,讨论了雷暴云下空间电荷层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在模式计算上采用了“时步分离法”,即在小时步上计算电导及各种反极性离子的复合作用,在大时步上计算平流、对流和湍流扩散项,对于不同的时间步长垂直方向采用不同的格距。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结果。最后简单地讨论了本工作在以后需改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1年01期)
程学新,彭必先[7](1986)在《多分散溴碘化银乳剂的离子电导性质及表面空间电荷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酶解沉降法将碘含量为6mol%的多分散的溴碘化银乳剂分成9个级份,测量各个级份的乳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离子电导率,求出它们的离子电导活化能和表面空间电荷层的特性参数。发现各个级份乳剂之间在离子电导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随着碘含量的下降,离子电导活化能从0.30eV上升到0.41eV,同时表面电位也相对地变得越来越正。相应地它们的填隙银离子生成能也越来越大。还讨论了这些差异对各级乳剂的照相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86年02期)
言穆弘[8](1986)在《雷暴下金属尖端放电所致空间电荷层分布的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一个二维时变轴对称模式,在地面金属尖端电晕放电条件下,数值计算了强雷暴下从地面至300米高度大气中电场和电荷密度的时空分布,讨论金属尖端放电对电场的抑制作用.结果指出:当初始电场为9000伏/米,气溶胶粒子浓度为10~(10)个/米~3时,电晕放电10秒后,电晕电流密度减小到初值的1/70,34秒达稳定值约为0.6×10~(-9)安/米~2,是初值的1/130.电荷密度不小于0.2×10~(-9)库/米~3的电荷层可垂直扩展到200米高度,径向扩展到80米以外.尖端高度以下有较高的电荷密度(约10~(-9)库/米~3),电场强度减弱很多,局部区域甚至出现反极性(30米高度以下). 当气溶胶粒子浓度较大如10~(11)个/米~3时,空间电荷层厚度将减薄.(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1986年03期)
彭必先,彭彦彬,李振兴,王荣琴,高秀林[9](1983)在《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离子电导及其表面空间电荷层》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半导体卤化银和绝缘性的明胶蛋白组成的感光乳剂层,可以看作是一种复合介质,后者在交变电场内,显示出称为Maxwell-Wagner效应的介电色散现象。利用介电损耗法研究了各种不同的测定条件,如真空度和含湿量对乳剂微晶体的离子电导的影响。在不同交变电场频率下,测定了杂质成份、卤化物本性、晶体惯态、化学增感方式和稳定剂的加入对于微晶体的介电损耗的影响。从这些测定结果,提出并讨论了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离子电导与表面空间电荷层的性质变化的某些规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4期)
高田俊二,赖荫隆[10](1983)在《照相乳剂颗粒的离子传导和空间电荷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卤化银的感光特性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卤化银感光材料是具有高效率、宽广动态范围以及高解象力的光敏材料。同时,作为记录材料还能长时间记录高密度情报。通过化学显影,还可成为永久的显示材料(表1)。(本文来源于《感光材料》期刊1983年02期)
空间电荷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电磁场理论出发,给出了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系统电磁脉冲(SGEMP)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的解析求解方法,得到了空间电荷层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的解析式,其结果与用等离子体理论求解得到的结果一致。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认识发射电子为单能条件下SGEMP中的空间电荷层问题,该问题可以分别用电磁场理论和等离子体理论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电荷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氮化镓纳米线空间电荷层及电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
[2].郭景海,吴伟,李进玺,马良,赵墨.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理论[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6
[3].陈骋,凌仕刚,郭向欣,李泓.固态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层效应:原理和展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
[4].郭景海,周辉,吴伟,程引会,李进玺.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6
[5].郭景海,周辉,程引会,吴伟,李进玺.系统电磁脉冲空间电荷层振荡特性理论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同位素分卷、核农学分卷、辐射物理分卷).2013
[6].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郄秀书.雷暴云下空间电荷层形成的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2001
[7].程学新,彭必先.多分散溴碘化银乳剂的离子电导性质及表面空间电荷层[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6
[8].言穆弘.雷暴下金属尖端放电所致空间电荷层分布的数值计算[J].大气科学.1986
[9].彭必先,彭彦彬,李振兴,王荣琴,高秀林.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离子电导及其表面空间电荷层[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10].高田俊二,赖荫隆.照相乳剂颗粒的离子传导和空间电荷层的研究[J].感光材料.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