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改革论文

刘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改革论文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很多学科在当前社会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这些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工商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招收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前提下,该专业的教学方案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从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切入话题,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策略。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为实现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的目标,近些年,自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类学科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开始显现,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多,其教学方案的改革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变戏法,面条舞,无限畅饮……各种创意营销纷纷登上各大餐厅的舞台。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营销模式?今日带来海外创意营销十大方法,希望可以带给你更多灵感。

一、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工商管理教育起源于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建立,并且经历了一战、二战发展到20世纪末,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我国的现代工商管理教育也起源于19世纪,当时南洋高等商业学堂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先河。但是尽管与国际上该学科的起源近乎同步,但受到各种原因,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内,该专业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10年以后,该专业的本科教育才在1987年恢复。该专业恢复本科教育以后,受到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影响较大,很多理论并不适应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再加上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改革必须要进行,如此才能改变整个工商管理教育中对西方理论和逻辑的依赖,才能够使该学科毕业生更能适应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质量控制中的一个基本指标,通常采用粗糙度仪进行测量,多为离线测量,比较耗时。采用视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为:先采集工件加工表面的纹理图,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获得对应的灰度直方图。然后,通过平均纹理周期法、频域变换法和灰度共生矩阵法等对图像进行特征参数提取,包括直方图的标准差、平均纹理周期、亮点间的距离等,最后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对提取的各个特征参数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模型。研究表明,视觉法所测得的表面粗糙度与触针式测量仪测得的结果之间,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17]。

二、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不符

上文提到,我国现代工商管理专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恢复本科教育,对该专业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依据西方成熟的理论,对其进行借鉴再结合中国的社会客观实际形成的。也就是说,该专业尽管也结合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但是其根本理论和逻辑还是源于西方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其中很多框架和细节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不符的。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与发展需要结合更多的中国实际和国家背景,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合国家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重理论,轻实践

选取研究区主要四个区域(哈拉湖南部高山区,北侧区域,四周河谷平原区域,周围湖泊融区)各组分含量的最大值,最小值,中间值,每个区域各组分含量5组数据进行汇总。由图3可知,地下水由补给区(基岩山区)到排泄区(盆地中心)呈环状分布,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矿化度由低到高,水质由好变差。各区域组分含量总和由小到大为:哈拉湖南部高山区﹤北侧区域﹤四周河谷平原区域﹤周围湖泊融区域,各组分含量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为:矿化度

(三)教育一概而论,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点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和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四)该学科教学创新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发展速度脱节

工商管理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有涉及,在社会竞争中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也随之改变,尽管该学科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但是其发展速度远远不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教学课件陈旧、课堂案例过时、授课方法落后等问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颖、最先进的知识与本领传授给学生,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也影响了学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通病,不仅工商管理专业如此,很多其他的专业亦是如此。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非工科学科,而是文理结合的学科,教师往往只重视其理论教学而忽视这门学科的实践。课堂多以现场讲授、观看视频、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非实践方式为主,少有实践环节穿插其中,如现场模拟、情景再现、营销沙盘、社会实践等。即使有的学校设置了实践课程,在有限的实践过程中,也往往存在学生数量过多、实践设备数量欠缺及人均实践资源配给不足的情况,集中进行模拟实践时,学生无法认真投入其中,实践效果差,导致资源被浪费,课程成效也并不显著。这与整个工商管理课程的设计安排以及学校的整体资源配置情况有关,但也确实暴露了教育体系很多专业结构不清、资源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并且做出了大胆的实践。在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各项教育应当进一步打破应试教育下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出分层教学法,向因材施教不断进行推进。工商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课程之一,更应如此。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专业背景虽然同为工商管理,但分为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更高层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水平并不同甚至相差甚远,传统一概而论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如果不考虑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只用单一的方法手段进行考评和管理,则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勇气。

(一)应当加强工商管理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

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力军,若要想该专业的教学改革能够取得良好成效,则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遴选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为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提高,不要故步自封,沉浸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里面。学校应划拨专项的资金与资源,多给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增强各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加强教师与社会的交流,让教师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校外资讯,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更有心得、更有帮助。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当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中来,既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学历,也要注重其实践经验。一方面,高校可拓宽教师的引入途径,从企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调入合适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的实践经验往往会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可邀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交流,展示实践能力,也可与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知识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二)应当下大力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教育以教材为基础,所以首先要完善该学科的教材,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使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在借鉴西方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前提下,更加符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地设置个性化的特色教材、特色学习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学习,让更多学生能够真正从高等教育中获取知识和本领,而不是单纯地在象牙塔里混日子、混文凭。高校在工商管理基础理论的开发上,应当重视课程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学校特色等,灵活地设置个性化课程,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同时,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培养目标也要随着转变,不仅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性,还要凸显课程的综合性,从而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具有较广的知识范畴,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与社会的发展。

(三)应当重视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也能够准确把握住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教学方案上的适时调整;再者,如果能够达到长期稳定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习或就业机会,学校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率,企业得到了优秀的人才,学生获得了满意的就业,一举三得。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当积极地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可与企业合力来设置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为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人才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中科技资源的配置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校企可联合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科技数据与文献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的合作效果。

(四)应当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的本科教育仍然停留在书面考试打分数的阶段,根本不能体现出该学科学习的真正成果。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评价应当由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社会评估三方面共同构成,使学生更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才,高校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思想品德等,改变传统模式下单一的理论与技能指标。同时,评价主体也要做到多元化,不再以教师作为唯一的权威评价标准,还要加入学生群体、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评价。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既肯定自身的能力优势,又要发现缺点与不足,及时地自我调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一种客观的职场评价,能够反映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岗位后的各种状态,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反馈,能够促使学校不断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领域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就是受到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成果的评价结果,也制约着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随着我国正式迈进“十三五”发展重要时期,研究如何进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适时调整,从而能够更加适应整个市场经济形势,能够让工商管理毕业生更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高校应有的力量。

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优势,提高教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使得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相互依存,相互进步,互惠互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促进教育界的交流,为祖国培养出栋梁。

参考文献:

[1]邢克超.共性与个性:国际高等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7-0168-02

◎编辑 陈鲜艳

标签:;  ;  ;  ;  ;  ;  ;  

刘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