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菌性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病害,性病,杉木,杀菌剂,核桃,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沈妍婧,朱晓燕,戴群,解凯彬[1](2019)在《基于POE教学策略的“小麦的真菌性病害”实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E教学策略的基本模式(预测—观察—解释),在"小麦的真菌性病害"背景下,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对于减轻小麦真菌感染作用的效果,可引导中学生关注和尝试解决社会性议题,并总结POE教学策略对探究实验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田龙艳,练涛,柯思恺,秦长生,徐金柱[2](2019)在《粤北地区杉木真菌性病害种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粤北地区(小坑林场、龙山林场、大坑山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真菌性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共采集86份标本,分离病组织获得菌株162份,主要归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皮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以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等。根据病害症状粤北地区主要杉木病害包括:杉木立枯病、杉木炭疽病、杉木溃疡病、杉木顶枯病、杉木梢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木球果坏死。各林场杉木林中,杉木炭疽病普遍发生、分布广;种子园中杉木球果病害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在大坑山林场4-5年生的林分中,杉木顶枯病大面积发生,但在其它地区少有发生;此外,杉木溃疡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立枯病在个别无性系或者苗圃中零星发生,但危害较轻。(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周坤[3](2019)在《“铜高尚”防治稻曲病见奇功》一文中研究指出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感病品种的扩种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等,发生面积和严重程度有上升趋势,其病菌侵染的时期为水稻破口前5~7天,水稻抽穗前15天内有5个以上雨日就极有可能发病。多年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的示范和推广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使用“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8-03)
于戈,关天放,习平根,孔广辉,李敏慧[4](2019)在《两种荔枝树干真菌性病害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荔枝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水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2018年在海南一些比较密闭的荔枝果园调查发现有二种症状,一种是荔枝品种"妃子笑"上出现的主干褐变流胶而导致植株枯死的症状,另一种是荔枝品种"白糖罂"树冠内膛主干和枝叶上均布满白色菌丝并导致枝枯的症状(当地称为线疫病);这是近年来生产上较为罕见的引起荔枝植株枯死的现象。为此,我们对这两种病害分别进行了采样、分离和病原菌的鉴定。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当地荔枝妃子笑主干流胶的病原菌为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sp.)、白糖罂线疫病的病原菌为伏革菌(Corticium sp.)。进一步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碳源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病原菌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情况,结果表明毛色二孢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伏革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湿度对两种病原菌菌落的生长无显着影响,毛色二孢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湿度为90%左右;光照对病原菌菌落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无显着影响;不同的碳源对病菌菌落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同时选取了多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平板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杀菌剂抑菌效果最好,但大田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覃茜,蓝玉甜,谢振兴,于艳萍,罗清[5](2018)在《广西兰花真菌性病害调查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了解广西兰花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笔者调查了广西各兰花种植区发生的病原真菌种类,介绍了发生最严重的3种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汪筱雪,韦继光,杨振德,罗辑,吴耀军[6](2018)在《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为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县、凤山县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于核桃病害发生期开展真菌性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测定43%戊唑醇、45%咪鲜胺、25%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40%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选取效果较优的3种杀菌剂进行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调查区核桃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4种,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茎点霉属(Phoma sp.)真菌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以核桃炭疽病发病最严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43%戊唑醇;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和40%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2.23%、80.26%和75.98%。【结论】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广西西北部核桃的主要真菌性病害。25%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使用,同时建议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通风状况好的地点种植核桃,以防止病害发生。(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汪筱雪[7](2018)在《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菌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至2017年对广西河池市的凤山县、环江县、金城江区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开展核桃真菌性病害病原、分布和危害程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核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和病害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如下:1、核桃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经过两年的调查,确定了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分别为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等4种。经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后,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首次将广西西北部核桃根腐病的病原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枝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及核桃茎点霉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茎点霉属真菌(Phoma sp.)。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病原菌的ITS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基因)、ACT序列(肌动蛋白基因序列)、CHS-1序列(几丁质合成酶A基因序列)、TUB2序列((3-微管蛋白基因)及GAPDH序列(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广西西北部不同地方分离所得的五个核桃炭疽菌菌株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2、核桃炭疽病的发生与危害核桃炭疽病是广西西北部发病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其发病率范围从20%至100%,多处苗圃发病率都高达90%以上,其病情指数范围在5至90之间,不同品种间发病严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铁核桃病情指数最低,其他品种均发病严重。3、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到40℃范围内,其中25℃为最适生长温度;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40℃温度范围内能顺利萌发,28℃为最适萌发温度;菌丝在pH3-10范围内生长良好,其中pH7为最适生长pH值,分生孢子在pH4-9内均能萌发,其中pH7为最适萌发pH值;在测试的培养基中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为茂盛,而OMA培养基最不利于菌丝生长,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而COA培养基最不利于病原菌产孢;全黑暗(24h)处理相对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5℃C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3℃20min。4、核桃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生防菌筛选五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由弱至强排序为: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对TA3-4和TB5-2两株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561mg/L和0.0605mg/L。测定了五种生防菌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枯草芽孢杆菌B11对于五株菌株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48%以上。5、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测定叁种药剂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25%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达82.23%,45%咪鲜胺防治效果达到80.26%,40%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为 75.98%。(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昊泽[8](2018)在《辽西地区大豆真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辽西地区种植大豆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大豆生产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本文简单论述一下大豆真菌性病害,如大豆霜霉病、斑枯病、灰斑病及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大豆霜霉病1.1发病症状。霜霉病广泛分布各大豆产区。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可系统发病。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09期)
彭海峰,宫殿凯,代贵金[9](2018)在《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最基本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生存质量的高低,但就现状来讲,水稻病害的多样性和抗药性已经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控制水稻的病害发生对水稻产量至关重要。综合阐述水稻真菌性病害发生的致病机制,以及针对发病情况的防治对策,为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04期)
孙晓飞[10](2018)在《真菌性病害主要症状要点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一般病斑上有霉层或粉层,不同颜色,无臭味。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根据不同真菌侵染表现出的症状类型,常见的有:炭疽、叶斑、锈病、白粉、叶枯、煤烟、霜霉、溃疡、腐烂、猝倒和立枯病等。(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真菌性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粤北地区(小坑林场、龙山林场、大坑山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真菌性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共采集86份标本,分离病组织获得菌株162份,主要归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皮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以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等。根据病害症状粤北地区主要杉木病害包括:杉木立枯病、杉木炭疽病、杉木溃疡病、杉木顶枯病、杉木梢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木球果坏死。各林场杉木林中,杉木炭疽病普遍发生、分布广;种子园中杉木球果病害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在大坑山林场4-5年生的林分中,杉木顶枯病大面积发生,但在其它地区少有发生;此外,杉木溃疡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立枯病在个别无性系或者苗圃中零星发生,但危害较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菌性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沈妍婧,朱晓燕,戴群,解凯彬.基于POE教学策略的“小麦的真菌性病害”实验探究[J].生物学教学.2019
[2].田龙艳,练涛,柯思恺,秦长生,徐金柱.粤北地区杉木真菌性病害种类[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周坤.“铜高尚”防治稻曲病见奇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4].于戈,关天放,习平根,孔广辉,李敏慧.两种荔枝树干真菌性病害鉴定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5].覃茜,蓝玉甜,谢振兴,于艳萍,罗清.广西兰花真菌性病害调查简报[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
[6].汪筱雪,韦继光,杨振德,罗辑,吴耀军.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8
[7].汪筱雪.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菌防治研究[D].广西大学.2018
[8].李昊泽.辽西地区大豆真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
[9].彭海峰,宫殿凯,代贵金.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10].孙晓飞.真菌性病害主要症状要点简述[J].现代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