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退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退化,驱动机制,3S技术,土壤侵蚀
土地退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姜平平[1](2019)在《农牧交错风沙区土地退化机理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百多年来,随着移民涌入和“蒙地垦殖”面积的持续增加,造成内蒙古草原面积锐减,自然环境恶化。热别是近七十年来,在人口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扰动的背景下,农牧交错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明显退化。为了廓清内蒙古农牧交错风沙区土地退化机理和修复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应用Landsat TM,ETM+以及OLI遥感数据和3S技术集成,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典型性区域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和牙克石地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模型,揭示了近30年来四子王旗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并对叁个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典型区域土地退化的驱动机制,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四子王旗土地退化的贡献程度;应用污染指数法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以及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阿荣旗和牙克石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小,而四子王旗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的增加,耕地、水域和沙地趋于减少,且土地利用结构呈现不稳定态势,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转移不平衡。(2)干旱多风等独特的气候特点,以及该区域土壤母质、类型、养分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和植被盖度之间相互影响,多因素综合作用,成为驱动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3)通过RUSLE模型定量研究近30年四子王旗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侵蚀总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近年来土壤侵蚀模数急剧增加,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4)通过对不同作物覆盖的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小麦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最高,达到0.5800,油菜最低,为0.1050。其中,保护性耕作田健康指数显着高于马铃薯、油菜和燕麦,说明不同耕作措施、种植结构、种植密度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该结果以期为农牧交错区的土地退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提供案例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5)
易忠君,刘培培,朱红梅[2](2014)在《珠江上游重大水资源开发中土地退化机理探讨——以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广西境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上游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因为蓄水、风力侵蚀以及人为过度开垦,土地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运用实地调查法、资料收集法和ARCGIS成图法,研究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土地受水蚀、风蚀和人为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地质量降低,引起生态系统失衡,致使土地生物特性和经济特性退化。提出从政策支持、土地适度利用、完善土地植被生态系统、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立土地退化预警机制等治理措施出发,解决土地退化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5期)
马瑛,王志强,蒲春玲[3](2011)在《新疆南疆棉农生产与土地退化关系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生产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一种土地利用行为,棉花生产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时,棉农的生产经营方式又会对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文章对新疆南疆棉花生产、棉农生计与土地环境两两关系进行剖析,进而找出棉农行为与土地退化的矛盾所在,旨在为形成"棉花可持续生产—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良性循环链寻求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1年03期)
赵中秋,蔡运龙,付梅臣,白中科[4](2008)在《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机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环境退化形势严峻。揭示土壤退化过程和退化机理,是认识喀斯特这个特殊环境的土地生态系统诸多环境退化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选择黔中猫跳河流域上游长顺县广顺乡典型喀斯特景观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与基本无退化的本底林地相比较,草地土壤的水分性能明显变劣,表现为:土壤的持水能力下降,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49.5%和56.2%;土壤供水能力降低,总有效含水量下降56.4%;土壤渗透性能减弱,15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70.1%。土壤的这些水分特征与土壤发生的强度和速度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草地土壤水分性能的这种退化将加剧土壤的侵蚀。可以认为,在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水分退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和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期刊2008年01期)
冯煜[5](2007)在《榆林市土地退化机理及经济损失动态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出发,深入分析了土地退化的机理,即土地退化是在人为社会因素的影响或驱动下,对脆弱自然环境的干扰,通过强烈的物理(风沙、流水)化学(盐渍)作用,使得土壤结构破坏、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的过程。以1999年和2004年土地退化监测数据,分析了榆林市土地退化的现状、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从土地退化的危害出发,把土地退化经济损失分为叁类: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生态损失和社会服务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土地退化直接造成的损失,主要指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造成的损失,包括土地退化带来的农业、渔业、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损失;间接生态损失包括了土壤损失、土壤肥力损失、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损失、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小气候变化、固碳释氧能力下降、水质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等引起的损失;社会服务价值损失包括人体健康损失、景观资源损失、舒适性价值损失等。本项目着眼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生态损失,运用替代市场法、机会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计算了1999年和2004年榆林市土地退化的经济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榆林市土地退化及其经济损失的时空变化,为认识榆林市土地退化状况提供了新的信息。(1)榆林市土地退化的形成是以脆弱的自然条件为内因,人类的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土地活动为直接原因形成的,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社会经济、文化、不合理的政策、制度等。即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作用于脆弱的自然因子,使土地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发展,产生土地退化,土地退化造成的结果又反作用于社会,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想从根本上防治土地退化,必须从社会、经济、制度上改革,制定适宜于当地条件的“农户参与式”的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多维计划,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下,摒弃不合理的法规政策,完善法律体系,使人类活动合理化,才能有效的遏制和防治土地退化,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2)榆林市土地退化经济损失严重,1999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180909.32×10~4元,间接损失319664.6×10~4元,共计1500573.92×10~4元;2004年直接经济损失为551315.92×10~4元,间接经济损失286845.5×10~4元,共计838161.42×10~4元。2004年比1999年减少了662412.5×10~4元,说明榆林市自1999年以来,在防治土地退化方面取得显着成效。(3)就直接损失类别而言,2004年,榆林市风蚀损失≥水蚀损失≥盐渍化损失;就退化程度而言,中度退化损失≥轻度退化损失≥重度退化损失≥极重度退化损失;相对于1999年,极重度退化损失减少,轻度退化损失和重度退化损失增加;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2004年耕地损失≥林地损失≥草地损失,相比1999年,耕地损失大幅度下降,主要由于耕地中极重度退化消失的缘故。(4)从退化损失程度的空间分布来看,除佳县外,北部六县区的损失密度大于南部六县区的损失密度,也说明了榆林市风蚀损失大于水蚀损失。(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周家维[6](2005)在《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土地退化成因,原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人为活动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结果,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地贫瘠、土壤污染、土壤破坏五种类型,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管理及恢复措施。(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4期)
刘彦随,倪绍祥,查勇[7](1997)在《陕北风沙滩地区土地退化机理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研究区环境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退化的发生机制、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对退化性土地进行有效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技术措施与对策。(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土地退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珠江上游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因为蓄水、风力侵蚀以及人为过度开垦,土地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运用实地调查法、资料收集法和ARCGIS成图法,研究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土地受水蚀、风蚀和人为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地质量降低,引起生态系统失衡,致使土地生物特性和经济特性退化。提出从政策支持、土地适度利用、完善土地植被生态系统、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立土地退化预警机制等治理措施出发,解决土地退化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退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姜平平.农牧交错风沙区土地退化机理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易忠君,刘培培,朱红梅.珠江上游重大水资源开发中土地退化机理探讨——以天生桥水电站工程(广西境内)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
[3].马瑛,王志强,蒲春玲.新疆南疆棉农生产与土地退化关系的机理分析[J].生态经济.2011
[4].赵中秋,蔡运龙,付梅臣,白中科.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机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比较[J].生态环境.2008
[5].冯煜.榆林市土地退化机理及经济损失动态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6].周家维.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J].贵州林业科技.2005
[7].刘彦随,倪绍祥,查勇.陕北风沙滩地区土地退化机理及治理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