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乡村,公益,国民,人民日报,国家,财政学,国教。
国家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杭平,周晗隽[1](2019)在《公益诉讼“国家化”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独特的"国家—社会"结构影响下,公益诉讼从规范到实践层面皆呈现明显的"国家化"现象。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已取代社会组织,成为公益诉讼最重要的发起主体。这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是,公益诉讼"国家化"所隐含的问题逐步显现,检察机关运动式诉讼,行政机关寻租空间扩张等均是值得警惕的弊端。社会组织能够发挥权力监督制约、诉求表达、责任分担的功能,在公共利益保护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为了走出"社会事务,国家担责"的逻辑怪圈,应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为其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便利、激励,并借鉴比较法经验,完善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本文来源于《北方法学》期刊2019年06期)
徐勇[2](2019)在《《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本书立足国家整合视角,在观照传统中国底色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晚清以来百余年间我国乡村改造与建设的全历程,深入辨析了其体制、机制、成效、规律,进而探讨了当下乡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走向。(本文来源于《决策》期刊2019年10期)
赵晔琴[3](2019)在《从“国家化”到“去国家化”: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变进路与机制——基于1949~1998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中国城镇住房的市场化进程不能脱离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深入考察中国的住房制度演变逻辑必须回到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情境中去。本研究择取《人民日报》(1949~1998年)中关于住房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客观地展现1949年以来中共对城镇住房的基本态度及其历史性转变。在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发展的进路中,国家经历了从进入到退出,从主导到辅助的角色转变。20世纪50年代住房的国有化进程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住房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体现国家全能主义和大一统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社会等中间要素的发育,国家逐渐将住房的主导性让位于市场,个人与国家在住房上的直接关联性逐渐被打破。"去国家化"进程弱化了国家的再分配权力,也重构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靳小勇[4](2019)在《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美国环保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决策的科学化取向促成了白宫决策层环保认知的提升,国会立法赋予联邦政府环境治理权责的不断扩张,并从认知与建制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治理国家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尼克松政府中的环保主义者首倡性地将环境议题纳入对北约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滥觞的重要推力。(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杨毅[5](2019)在《西南民族档案管理国家化进程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民族档案管理最先产生于各自的文化小群体,发展于古代夷夏观主导下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历经近现代国家观主导下的政治变革,在当代中国上升成为国家档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最终成为现代国家建设和中华多民族文化结合的时代产物。(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郑丽丽[6](2019)在《清末新小说中的女子“身体国家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还原清末保国强种的语境,将当时的公共舆论与新小说作互文性阅读,可辨析出由"国民母"到"女国民"再到"女英雄"构成了中国女性解放的逻辑行程,是典型的作为政治话语的身体国家化方案。新小说所塑造的具备新知识,具有独立判断、处理事务能力的女性形象,是以现实为参照系的,而舍"身"救国的"女英雄"则更多禀赋意识形态的想象,她们已然脱逾出秉持叁从四德观念的传统女性序列,具有了世界性身位。新小说里的"女性声音",使女性独特的身体体验具有了合法性,为女性身体国家化的逻辑生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付敏杰[7](2019)在《新时代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和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强调,注重财政的现代国家职能而非传统市场职能。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经济学只研究市场和市场视角下的政府,不研究国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财政研究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向以国家为中心,意味着财政学要逐步从经济学主导转变为政治学主导,从市场中的补充性职能转向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职能,从而改变以往经济学视域的财政学"只研究政府、不研究国家"的状况。与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内的研究相比,本文强调了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并对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提出了设想,即必须摆脱经济学传统下对于市场效率的过度关注,逐步转向新时代对于国家治理政治的决定性影响。(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新乔,赵晓宁,任熙俊[8](2018)在《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续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4教育公民化教育公民化有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普及教育,将受教育权扩大到全体居民,即人人可以接受教育;其二是男女平等,女子和男子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实际上一脉相承。公民教育萌生于古希腊时期,15世纪前后,初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24期)
新乔,赵晓宁,任熙俊[9](2018)在《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续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3教育国家化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加快了教育与宗教分离的脚步,推动教育体制向更高层次变化——教育国家化,从以志愿者个人和团体为主体兴办的教育,向国家干预公共教育事业和法定公共教育体制转变[3]。学校由国家管理,教育与宗教分离,为国家育人,加强了国家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校发展。这方面,英国、法国、德国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23期)
新乔,赵晓宁,任熙俊[10](2018)在《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一般而言,近代欧洲教育变革的体制目标主要表现在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方面,旨在改变近代之前教育为少数人的局面,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教育变革首先要求打破教会对学校的垄断,转变教育的社会职能,主张学校应为社会、国家培养人,而不是为教会培养人,以世俗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将教育的管理权归还国家,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学校应该从原来的培养牧师转为培养(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22期)
国家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本书立足国家整合视角,在观照传统中国底色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晚清以来百余年间我国乡村改造与建设的全历程,深入辨析了其体制、机制、成效、规律,进而探讨了当下乡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走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杭平,周晗隽.公益诉讼“国家化”的反思[J].北方法学.2019
[2].徐勇.《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J].决策.2019
[3].赵晔琴.从“国家化”到“去国家化”: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变进路与机制——基于1949~1998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J].中国研究.2019
[4].靳小勇.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5].杨毅.西南民族档案管理国家化进程透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郑丽丽.清末新小说中的女子“身体国家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9
[7].付敏杰.新时代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和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J].财经问题研究.2019
[8].新乔,赵晓宁,任熙俊.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续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9].新乔,赵晓宁,任熙俊.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续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10].新乔,赵晓宁,任熙俊.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