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_任长江,白丹,何凡,赵新宇,裴青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动力,入渗,溶质,水平,土壤,算法。

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任长江,白丹,何凡,赵新宇,裴青宝[1](2017)在《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子扩散、机械弥散作用对不同质地土壤溶质扩散影响各不相同。本文以粉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叁种形式水动力弥散系数计算公式(分子扩散作用、机械弥散作用、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共同作用)对溶质浓度进行数值模拟。以土壤含水率和Br~-浓度实测值与计算值均方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溶质运移参数识别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将所得参数代入对溶质运移方程,计算1 345min时刻的Br~-离子浓度值。结果表明: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共同作用下的Br~-浓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最高、分子扩散次之、机械弥散最小,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916、0.793。在非饱和溶质运移的试验中,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共同影响着数值模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杜川,陈素云,牛耕[2](2017)在《判定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综合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参数,不同的试验类型及求解方法对应的求参结果往往会有较大差异。在结合试验区含水层条件下,提出了持续注入法与瞬时投源法两种试验思路,考虑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的获取相对容易且可靠,因此,在利用上述参数建立试验区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试验类型进行溶质运移模拟,最后结合解析法与数值法两种方法互验后综合确定试验区弥散系数。其中,在使用解析法对瞬时投源试验参数计算中提出全程最优曲线拟合法,从试验整体数据出发,在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参数准确的前提下,数值法能较准确、直观的体现计算值与实测值浓度变化情况,进而通过调整参数得到准确结果。不同水力特征下的试验类型所反映的参数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此类基于不同试验类型与求参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思路为今后不同地质条件下弥散系数的确定起到了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12期)

李世钰,刘国东,王亮,邢冰,任玉峰[3](2016)在《基于蝙蝠算法的适线法求解水动力弥散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弥散资料确定含水层弥散系数的标准曲线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用一种基于蝙蝠算法的适线法进行一维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模型中弥散系数的识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标准曲线法求解含水层弥散系数中主观因素造成较大误差的现象,并能直接得出地下水流速。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蝙蝠算法的适线法是求解水动力弥散系数的一种高效方法,可广泛用于求解其他水文地质问题。(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6年04期)

李炎,王丹[4](2015)在《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棕壤土为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分析。试验分2组进行,分别采用初始浓度为0.1%和1%的钾肥(K2SO4)和氮肥(尿素)两种溶液,测定了试验土柱不同刻度处土壤体积含水量θ、土壤溶质浓度C。采用电导率仪和火焰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了土壤溶液的含盐量和水溶性K+浓度。结果表明,Dsh(θ)值与采用何种浓度表示形式无关;不同初始浓度时,同一溶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尿素溶液的Dsh(θ)小于K2SO4溶液的相应值;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与扩散系数D(θ)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刘涉江,王娟,丁辉,赵志远,李洁[5](2014)在《基于活性炭的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系数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质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水动力弥散系数不仅反映多孔介质的介质特性,同时也是描述溶质浓度随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以颗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动力条件下的对流弥散方程进行溶质运移过程描述,并采用土柱扩散实验对其水动力弥散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借用反函数变化思路,可快速准确测定多孔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同时,变流速条件下D不为常量,且分子扩散的影响可忽略,其与渗流速度v之间满足D=9.328v1.796函数关系。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和D-v函数关系可为描述溶质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蒋学敏,邵景力,张兆吉,费宇红,李亚松[6](2013)在《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野外试验研究——以内蒙古某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弥散试验是揭示地下水中溶质运移机理和获得弥散系数等重要水质参数的可靠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必不可少的环节。文中详细介绍了野外弥散试验操作的全过程,求得研究区的弥散参数,所得结果偏大,分析其原因提出风化裂隙的存在,会使得地下水弥散系数明显偏大的新结论,为裂隙地区弥散系数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3年10期)

刘勇,郑军芳,贾海红[7](2012)在《西北某粘土矿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室内水平土柱吸渗法测试了西北某粘土矿水动力弥散系数,根据测定的土壤中含水量动态数据,计算了非饱和粘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质量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公式简单实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S2期)

李炎,王丹[8](2010)在《潮棕壤土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下层潮棕壤土为对象,以硫酸铵为溶质,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不同入渗溶液浓度(0、50、100和150g/L)的土壤水分扩散系数D(θ)和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扩散系数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随着含水率θ的增大而增大。θ较小时,土壤溶液的粘滞性对水分扩散有显著影响;θ较大时,粘滞性下降,其影响变弱。随着θ的增大,C0对Dsh(θ)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θ)始终大于Dsh(θ)。(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肖娟,雷廷武,江培福[9](2010)在《土壤水盐运移的解析解及水动力弥散系数D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小土柱试验,我们得到饱和土壤孔隙体积数(时间)和对应的流出液浓度的数据,即可绘出一条穿透曲线。采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求出了该方程的解析解。把解析解与实验所得的穿透曲线加以比较,用黄金分割法搜索,最后取得最佳拟合时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结果表明,经典的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能较成功地预报本实验结果。但当水力传导度很小,盐分不能完全穿透土柱时,拟合效果较差,另外,对相同的钠吸附比SAR,溶液浓度越高,则拟合效果越好;对相同的盐分浓度,SAR越小,拟合效果越好。水动力弥散系数随着孔隙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粉质壤土,指数函数能最好地拟合计算得到的数据,而对于粉质粘壤土,直线关系能最好地拟合数据。(本文来源于《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期刊2010-08-01)

王永峰[10](2010)在《求解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水动力弥散系数的一种最小二乘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的水动力弥散反求参数问题,先用数值方法求解补余误差函数erfc(x)的反函数,再根据该问题的解析解,通过变量代换,构造一个基于解析解的最小二乘模型来反求水动力弥散系数。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erfc(x)近似公式法、配线法、正态分布函数法等传统方法要好。(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0年03期)

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参数,不同的试验类型及求解方法对应的求参结果往往会有较大差异。在结合试验区含水层条件下,提出了持续注入法与瞬时投源法两种试验思路,考虑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的获取相对容易且可靠,因此,在利用上述参数建立试验区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试验类型进行溶质运移模拟,最后结合解析法与数值法两种方法互验后综合确定试验区弥散系数。其中,在使用解析法对瞬时投源试验参数计算中提出全程最优曲线拟合法,从试验整体数据出发,在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参数准确的前提下,数值法能较准确、直观的体现计算值与实测值浓度变化情况,进而通过调整参数得到准确结果。不同水力特征下的试验类型所反映的参数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此类基于不同试验类型与求参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思路为今后不同地质条件下弥散系数的确定起到了较好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任长江,白丹,何凡,赵新宇,裴青宝.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7

[2].杜川,陈素云,牛耕.判定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综合分析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

[3].李世钰,刘国东,王亮,邢冰,任玉峰.基于蝙蝠算法的适线法求解水动力弥散系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

[4].李炎,王丹.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5].刘涉江,王娟,丁辉,赵志远,李洁.基于活性炭的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系数测定[J].环境工程学报.2014

[6].蒋学敏,邵景力,张兆吉,费宇红,李亚松.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野外试验研究——以内蒙古某矿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

[7].刘勇,郑军芳,贾海红.西北某粘土矿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8].李炎,王丹.潮棕壤土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

[9].肖娟,雷廷武,江培福.土壤水盐运移的解析解及水动力弥散系数D的确定[C].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2010

[10].王永峰.求解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水动力弥散系数的一种最小二乘法[J].地下水.2010

论文知识图

不同时刻y=100剖面x方向水动力弥散水动力弥散系数Dz的变化对污染物...孔隙分形维数与水动力弥散系数求解水动力弥散系数的流程图红壤与塿土的容重与水动力弥散系数实测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和模型计...

标签:;  ;  ;  ;  ;  ;  ;  

水动力弥散系数论文_任长江,白丹,何凡,赵新宇,裴青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