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焦龙飞(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现有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网络技术的运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民主化、社会化建设,无疑将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影响
当前,在社会意识多元和文化多样的背景下,网络不仅要成为社会繁荣发展的手段,也要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具。这就要求在发展网络时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建设中的灵魂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此同时,我国网站规模达到229.6万,较2010年底增长20%。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发表意见、休闲娱乐等的主要场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了国际竞争当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势必需要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完善的制度规范广大师生的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联动,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最节约的角度大力建设现代化高校。应该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多元化、多媒体、开放性、动态更新的特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将学习养成习惯,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维护网络安全。
21世纪的大学生在网络影响下千姿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但不少大学生的种种表现,却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者可以和大学生在网上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思政教育者摸清、摸准大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可储存的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2.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途径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渠道,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网络开拓了大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
网络使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大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获取各类有益的知识,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大学生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思政教育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大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网络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一方面,少数大学生浏览不良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大学生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玩乐、彰显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大学生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
2.增强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广泛开展以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学校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大学生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四、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完善思政教育体制
1.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大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会面,学习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积极利用网络和老师学习、互动、谈心。大学生要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四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总之,大学生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使之健康成长。
2.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健康平台,占领网络前沿
当下,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因此,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大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建设一批能吸引大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充分利用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大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3.合理构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工作成效
我们要利用E—mail、BBS、微博、微信等手段及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送到每一位受教育者那里。不仅如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可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教育者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排除障碍,还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受教育者的各种信息反馈,从而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交互功能,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征,运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声像之中,从灌输转到互动,从单色彩引向多色彩,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进而可大幅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相辅相成的,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计算机网络也是如此,它在推动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惑。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双重效应,还要不断认真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才能完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人民日报,2012-01-17-09.
[3]张光慧.大学生网络[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