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石首,大桥,应变,数据采集。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天宇,黄凯宁,庞锦辉,李若弘[1](2019)在《基于超声导波的服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对大型设备结构安全性的日益关注,无损检测技术已成为现代结构设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之一。超声导波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技术的一种,以超声波为媒介,通过对信号的回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服役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测精度高,安全性强,在工业中可以的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选择了功能性强大的STM32芯片,并结合计算机、信号发生器、换能器等设备,构建了基础的实验平台,实现了超声信号的收发以及在上位机上的处理与分析。(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赵荪翀,陈远晟,张超,杨国文,陈朝霞[2](2019)在《基于弹性波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芯(ACCC)导线的结构不同于钢芯铝绞线(ACSR),传统的导线检测方法难以在ACCC导线上得到有效应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必要对ACCC导线的结构健康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测。根据ACCC导线的结构与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分析了弹性波的相速度、群速度及频散特性,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波检测技术的ACCC导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了峰值到达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激励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及波峰数的选择策略。根据弹性波的信号特征,进行了幅值衰减特性实验,研究了信号幅值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与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幅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激励信号的幅值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呈指数衰减。以ACCC/TW导线为实验对象,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损伤定位与损伤辨识,实验中定位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 28 cm。通过比较损伤的实际位置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输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系统能够有效地对ACCC导线损伤进行定位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和不同损伤条件下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功率谱密度曲线的特征,实现了对ACCC导线不同损伤状态的辨识。(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李丹婷,吕当侠,朱明晨,付磊,谢帅[3](2019)在《无人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无人机的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以某型无人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量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法。通过在飞机机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布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结构的应力应变、振动等信息进行监测,同时对飞机重要区域进行视频监视。通过系统集成测试,结构实测应力均小于材料破坏应力,对飞机结构强度未产生影响;结构过载延续时间为毫秒量级并迅速衰减,对飞机结构未造成损伤;视频摄像头进行实时监视。由此实现了对无人机的结构健康状态监测,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参数信息进行了显示,为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丁华平[4](2019)在《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多塔连跨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塔连跨悬索桥是在传统双塔结构悬索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或多个中间塔构造而成的。中间塔的加入对桥梁整体在结构静动力计算、主缆以及材料选择方面影响较大,其力学特性与边塔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形成了结构整体刚度变化的“中塔效应”。当前,基于多塔连跨特殊结构的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以及关键的钢中塔的受力情况鲜有文献述及。泰州大桥是典型的叁塔两跨特大型悬索桥,于2012年11月建成通车,北接泰州市,南连镇江市,是世界上第一座千米级叁塔两跨悬索桥。泰州大桥横跨长江,全长 2940米,其中主跨2160米,两边跨780米。其中间塔采用“人”字型钢结构设计,主缆对中塔塔顶的约束弱于边塔。极限工况条件下,当一主跨满载,另一主跨空载,中塔两侧主缆将出现最大缆力差值,主缆极有可能在主鞍座间发生相对滑移,这会刈结构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风险。此外,由钢箱梁承载的荷载通过吊索传递给主缆,并通过主缆传递给两端的锚碇系统。因此,中塔本身的强度及安全状态以及主缆和吊索的运营状态等因素是泰州大桥以及此类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安全的关键点。评估大型桥梁的结构安全状态,振动和应变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前者更注重于从整体角度来分析构件的结构状态,对局部损伤不敏感;后者更注重从局部角度来获取结构特征。围绕探索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动态特征及评估泰州大桥的结构安全状态,在大桥建成后,课题组部署了一套长期的环境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ESHMS),其包括环境监测系统(EMS)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S),用于监测大桥的环境和结构参数变化。ESHMS由275个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将重点监测泰州大桥的钢中塔应力变化以及缆索的振动和索力变化,以确保桥梁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中。围绕钢中塔的应力变化监测,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出动态应力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对钢中塔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同一高度和不同高度两个层面对钢中塔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钢中塔的结构疲劳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雨流计数的日应力谱联合分布模型,继而基于Miner准则对结构关键节点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特定失效概率下的节点疲劳寿命。围绕结构振动监测需求,本文设计了用于振动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智能传感器节点,并将其应用于泰州大桥的主缆和吊索的振动监测。通过本身具有的计算和无线通信能力,无线智能传感器显着地提高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基于内置的索力评估算法可及时发现、定位并评估由于极端荷载和累积的环境侵蚀所导致的结构损伤。相关结果显示,主缆和吊索的振动状态以及索力变化均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论文重点解决的难题以及创新点包括:(1)针对当前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钢中塔结构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结构频率特征的结构动态应变数据提取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由于人工干预导致的不精确性的问题。基于动态应力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人”字型钢中塔应力随高度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结论。(2)基于雨流计数方法将钢中塔的动态应变数据转变成日应力谱,结合典型分布特征,采用基于AIC的模型评判方法选择最优分布模型,建立了以5MPa为分界点的联合分布模型,基于Miner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概率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获得泰州大桥在一定失效概率条件下的疲劳寿命。(3)通过在主缆和吊索局部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节点,节点融合中间件,通过经典弦理论,基于结构频率和阶次的线性拟合获得索力数值,实现了缆索索力的实时智能化监测。传统结构健康监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泰州大桥在运营状态下的结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全面评估了泰州大桥钢中塔和缆索的结构安全状态,揭示了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动态特征。论文所提出的方法以及结论可以为多塔连跨悬索桥的设计以及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31)
李平,饶军应,陶永虎,姚远,杨超先[5](2019)在《深圳某会展中心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受力构件的内力、位移等与边界条件、荷载、周边环境变化、结构形态、受力特性等息息相关,钢结构在复杂环境中服役一定时期后,许多关键部位及构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损伤与退化,这必然对结构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健康监测平台,恰当的布设测点、正确选择传感器类型、精确安装传感器及控制监测频率及施工要求等,以实现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结构关键构件的内力、变位、风压及振动特性等在线健康监测,并融合结构性态评估系统,提高该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网络监测数据化和信息化,便于后期维修与养护。(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9年05期)
熊帅[6](2019)在《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客站站房、站台雨棚多采用大型化、复杂化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形式,造成了监测系统复杂、监测数据海量等问题。如何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并及时准确地交互、解析及显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结构特点以及BIM技术在信息集成化、叁维可视化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监测信息数据库集成、监测信息可视化、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信息交互和监测数据解析四个方面开发健康监测功能模块,具体开展以下工作:(1)以海口东站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为实际工程背景,利用SAP2000分析了共83个工况下该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征,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该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此外,以理论最不利工况响应值及设计规范限值作为预警阈值的设立依据,提出了根据杆件类型进行预警的方法。(2)建立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监测信息与BIM模型集成,利用RevitAPI对监测信息可视化各功能模块进行开发,分别为传感器测点查询、监测数据查询、监测曲线显示、实时自动预警和后台管理模块。(3)利用SAP2000API和RevitAPI对有限元软件与BIM软件数据交互功能进行开发,结合集成化的监测信息数据库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实时分析;此外,为解决上述功能通用性不强的问题,开发BIM模型与SAP2000结构模型转换接口并基于海口东站项目验证该转换接口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实现BIM模型杆件与结构分析模型杆件之间的自动映射。(4)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钢网架屋盖结构的温度、应变实测数据为实际工程背景进行监测数据解析研究,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杆件温度和应变变化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温度效应预测和风荷载识别。最后利用Matlab接口,开发基于BIM平台的神经网络程序,提供自定义神经网络训练操作界面,可用于大风环境下重点待检测杆件的确定,指导监测人员对结构进行检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1)
魏俊,胡皓,曹素功,郑祥隆,蒋峻涛[7](2019)在《沿海高桩码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沿海高桩码头的结构损伤特点和所处海洋环境特点,确定了其所需监测参数。以台州第二发电厂新建工程卸煤码头为依托工程,构建了沿海高桩码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了传感器选型与布置、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8](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期实测数据分析——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测数据实施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基此,文章简要介绍了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并对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结果论证了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结构监测和环境监测上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张门哲,金耀,李小龙,孙小飞,吴学伟[9](2019)在《湖北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湖北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与各子系统。详细介绍了自动化传感子系统的测点总体布置及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的具体功能实现,提出了基于电子化信息化的巡检养护软件系统,建立移动端巡检APP用以巡检,在结构预警及安全评估系统中以钢箱梁疲劳和动力分析为例提出了具体的评估内容及算法。与其他国内外监测系统相比,石首大桥监测系统整合了电子化人工巡检系统,进行了标准化知识库的建立,并基于此开发了移动端巡检APP,是该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为日后大跨度桥梁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蔡明[10](2019)在《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跨桥梁的迅猛发展和对大跨桥梁施工、运营期间的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及其理论、应用成为了桥梁工程界内人士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主要阐述了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和概念、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理论进展等内容。(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2期)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纤维复合芯(ACCC)导线的结构不同于钢芯铝绞线(ACSR),传统的导线检测方法难以在ACCC导线上得到有效应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必要对ACCC导线的结构健康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测。根据ACCC导线的结构与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分析了弹性波的相速度、群速度及频散特性,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波检测技术的ACCC导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了峰值到达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激励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及波峰数的选择策略。根据弹性波的信号特征,进行了幅值衰减特性实验,研究了信号幅值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与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幅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激励信号的幅值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呈指数衰减。以ACCC/TW导线为实验对象,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损伤定位与损伤辨识,实验中定位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 28 cm。通过比较损伤的实际位置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输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系统能够有效地对ACCC导线损伤进行定位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和不同损伤条件下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功率谱密度曲线的特征,实现了对ACCC导线不同损伤状态的辨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天宇,黄凯宁,庞锦辉,李若弘.基于超声导波的服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J].装备维修技术.2019
[2].赵荪翀,陈远晟,张超,杨国文,陈朝霞.基于弹性波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李丹婷,吕当侠,朱明晨,付磊,谢帅.无人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9
[4].丁华平.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多塔连跨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李平,饶军应,陶永虎,姚远,杨超先.深圳某会展中心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J].新型工业化.2019
[6].熊帅.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魏俊,胡皓,曹素功,郑祥隆,蒋峻涛.沿海高桩码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8].张伟.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期实测数据分析——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J].福建建筑.2019
[9].张门哲,金耀,李小龙,孙小飞,吴学伟.湖北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中外公路.2019
[10].蔡明.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