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圆锥角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圆锥,交联,胶原,力学,生物,系数。
圆锥角膜论文文献综述
李霞[1](2019)在《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圆锥角膜多开始于青春期,呈进行性发展,发病年龄越小,进展越快,需行角膜移植术的概率越高~([1-2])。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可有效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提高裸眼及矫正视力,改善(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颖欣,魏智媛,高明宏[2](2019)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治疗包括急性水肿期在内的晚期圆锥角膜(K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0月至2018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角膜移植术治疗的47例(47眼)晚期K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DALK组(n=26)与PKP组(n=21)。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植片生存率。结果术后1、6个月,PKP组的平均BCVA明显优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PKP组的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低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PKP组未发生术中并发症;DALK组3眼术中后弹力膜微穿孔。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失败及角膜内皮失代偿,两组植片生存率均为100.0%,所有患者未见原病复发。结论 PKP与"双泡技术"DALK均为治疗晚期KC的安全、有效术式,二者术后增视效果类似。KC的急性水肿期并不是角膜移植手术禁忌症。(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家元[3](2019)在《配戴RGP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长期配戴RGP(包括圆锥镜片)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和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8.1进行治疗的圆锥角膜患者40人30眼,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中度、重度两组,其轻中度20眼,重度10眼。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前和戴镜一年后的角膜曲率与散光的变化及眼部的安全性。结果:轻中度(50D≤Ks>55D)、重度(55D≤Ks<60D)组戴镜前后角膜曲率和散光均存在差异,但重度组戴镜后在不同时间ks、kf及散光值上均与戴镜前相比出现好转,差异显着,P<0.05,共出现并发症2例(6.67%)。结论:RGPCL长期配戴能够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有效延缓了角膜曲率的增加,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在配戴RGP期间角膜较为安全,可长期配戴。(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晶,魏升升,张耀花,杜婧,万雅群[4](2019)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1例(21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应用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对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第1次压平长度(A1)、第2次压平长度(A2)、第1次压平时速率(V1)、第2次压平时速率(V2)、最大变形幅度(DA)、顶点距离(PD)和曲率半径(Radius)等进行测量。手术前、术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组间相比,DA(F=2.744,P=0.034)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A值高于手术前;V2(F=4.318,P=0.003)较手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2绝对值高于手术前,其余指标手术前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参数手术前后各时间段两两比较,A1值手术后6个月下降,与手术前、术后1周、3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0.01,0.02)。V2手术后绝对值增加,术后3个月、6个月比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0.01),术后1周与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3,0.00,0.01)。DA术后1周有暂时下降,并与术后1个月、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0,0.03)。PD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4),余无统计学差异。Radius,术后1周与手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4),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41,0.35,0.91)。结论跨上皮快速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早期生物力学有变化,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点不同,在评估交联术后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欧阳朝祜,翟爱琴,王丽娜[5](2019)在《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1年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圆锥角膜的1年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2例(29只眼)术前处于进展状态的圆锥角膜行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随访平均时长为13.2个月;对比分析术前、术后Sim K1、Sim K2、Kmax、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裸眼视力(UCVA)、最佳镜片矫正视力(BSCVA)、角膜及晶状体情况、主觉验光及角膜最薄处厚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术中并发症,术后1~2 d术眼有刺激症状。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散光较术前减少,所有随访节点的球镜度、等效球镜度以及术后1年的散光度数较术前的减少均无统计学意义。UCVA从术前的(1.07±0.43)LogMAR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0.86±0.40)LogMAR,以及术后1年的(0.75±0.41)LogMAR,而BSCVA从术前的(0.38±0.43)LogMAR提高到术后1年的(0.22±0.17)LogMAR。Sim K1、Sim K2、Kmax、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及角膜最薄处厚度是稳定的。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是有效、安全的。(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孙国根,沈爱琴[6](2019)在《“视力杀手”圆锥角膜病有了新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沈爱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科周行涛教授领衔的临床科研团队,历时9年攻关,利用以往飞秒激光近视和远视手术中原本废弃的角膜组织透镜,首创“表面镜联合角膜交联”新疗法,在青少年沉默的“视力杀手”原发性圆锥角膜病治疗上取(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8-27)
张青蔚,翟长斌,张晶,郑燕,刘倩[7](2019)在《圆锥角膜胶原交联术后一年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3例圆锥角膜患者41眼。方法受试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验光,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检查,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模拟Goldmann眼压(IOPg)和角膜补偿眼压(IOPcc)。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及与眼压测量值的相关性。主要指标视力、CCT、IOP、IOPg、IOPcc、CH、CRF。结果 41眼圆锥角膜的CH术前为(8.044±1.264),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下降到(7.817±1.561)(t=2.48,P=0.01)。CRF术前为(6.846±1.353),术后1年为(6.687±1.233)(t=-0.55,P=0.58)。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时,非接触眼压与IOPg(r=0.724,P<0.001)、IOPcc(r=0.613,P<0.001)及CRF(r=0.513,P<0.001)均成正相关。结论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时CH值较术前下降,CRF值较术前无变化。NCT眼压与IOPg、IOPcc及CRF值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NCT眼压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F值的变化。(眼科,2019,28:297-301)(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4期)
赵科超,王晓君,陈维毅,贺瑞,李晓娜[8](2019)在《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粘弹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体角膜材料的力学特性,是进一步借助有限元方法研究角膜生理与病理现象的重要基础。本文借助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所提供的数据,使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计算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在脉冲气压作用下的弹性系数(E)和粘性系数(η)。研究发现,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E与η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E、η及其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95、0.948,说明该指标可以对圆锥角膜进行较好的预测。本文研究结果或可为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避免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马诚,陈陆霞,马林,刘增业,高晨明[9](2019)在《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施行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患者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0例,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深板层角膜移植术10例。对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屈光状态、角膜植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矫正视力提高4~5行者12例(12眼),提高6~8行者6例(6眼),提高9行以上者6例(6眼),一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植片混浊,余23例患者角膜植片均透明,未发生角膜混浊等排斥反应及术后双前房等并发症。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个月丢失率最大,之后趋于稳定。结论角膜移植术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未改变眼内环境、并发症较少、手术操作相对更安全。但对于角膜瘢痕明显和急性穿孔的圆锥角膜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不可替代。(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入铭[10](2019)在《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特抽选30例圆锥角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框架眼镜矫治,观察组患者接受RGPCL矫治。对两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期平均矫正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显着,其矫正视力效果可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圆锥角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治疗包括急性水肿期在内的晚期圆锥角膜(K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0月至2018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角膜移植术治疗的47例(47眼)晚期K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DALK组(n=26)与PKP组(n=21)。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植片生存率。结果术后1、6个月,PKP组的平均BCVA明显优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PKP组的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低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PKP组未发生术中并发症;DALK组3眼术中后弹力膜微穿孔。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失败及角膜内皮失代偿,两组植片生存率均为100.0%,所有患者未见原病复发。结论 PKP与"双泡技术"DALK均为治疗晚期KC的安全、有效术式,二者术后增视效果类似。KC的急性水肿期并不是角膜移植手术禁忌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锥角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李霞.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围术期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2].陈颖欣,魏智媛,高明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3].李家元.配戴RGP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9
[4].李晶,魏升升,张耀花,杜婧,万雅群.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变化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9
[5].欧阳朝祜,翟爱琴,王丽娜.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1年期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9
[6].孙国根,沈爱琴.“视力杀手”圆锥角膜病有了新疗法[N].健康报.2019
[7].张青蔚,翟长斌,张晶,郑燕,刘倩.圆锥角膜胶原交联术后一年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J].眼科.2019
[8].赵科超,王晓君,陈维毅,贺瑞,李晓娜.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粘弹性的对比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9].马诚,陈陆霞,马林,刘增业,高晨明.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10].张入铭.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