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养老方式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新的发展变化。无论是居家养老方式内涵的扩展,还是异地养老方式的迅速形成,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多层次因素的影响。经济收入增长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经济支撑,政府推动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政策支撑,追求更美好的晚年生活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 异地养老
我国的老龄化近年来呈快速增长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年人如何养老已成为目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所关注的是养老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居家养老方式内涵在不断扩展,逐渐融入社会支持的养老元素
就养老的自然发展过程来看,老年人对家庭成员存在着最基本的依靠,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所谓居家养老方式,这是由人类社会伦理关系所决定的。迄今为止,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其包含的基本要素是:其一,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怀与责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不仅是维系家庭生存发展的粘合剂,也是人类道德观念的基本表现。对老年人的照顾与关爱,是家庭成员的基本责任,也是法律赋予的义务。其二,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依赖。老年人身体衰弱进而丧失劳动能力是进入老年状态的标志。居家养老意味着消费品的提供主要依靠自己的后代来完成。其三,以家庭所在地作为度过晚年生活的常住地。无论家庭所在地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还是转移到新生活的地方,都不影响居家养老的基本性质。与之相关的有两类家庭。一是由于子女考学、工作、经商等原因在外地落户,家长随同前往新的生活居住地。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举家搬入城镇,或者从小城镇流动到大城市。
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活动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主要通道,是由导师主持、研究生积极参与的具有严谨性和严肃性的合作式科学活动。导师的学术道德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素养会产生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导师不仅要以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对研究生在学术上进行悉心指导,更要以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的反躬自省精神引起研究生道德上的共鸣,以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研究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使自己不仅成为研究生的学术之师,更成为研究生的道德之师、灵魂之师。
事实上,居家养老方式的内涵是在不断扩展的。从传统的居家养老,即完全由家庭成员负责老年人从经济赡养、精神关爱到起居照护的全过程养老服务,逐渐融入了社会支持的养老元素。首先,部分老年人的家庭通过雇佣保姆的方式,补充家庭成员时间和精力的不足,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这种由单个家庭独立解决社会需求的做法,无疑使他们的经济成本和生活压力增加,对于部分经济能力不足的家庭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次,加入社区支持的元素。可以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居家+社区”“社区+居家”两种类型。前者是以家庭生活为主、社区支持为辅的养老方式,后者是以社区支持为主、家庭照护为辅的养老方式。随着政府职能向社区的延伸,社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无论从场地还是服务人员队伍来看,社区在服务于老年人养老需求方面,都开始逐渐扮演积极的角色。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全国推动社区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方式。
异地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
所谓异地养老是指部分老年人为了寻求安度晚年的目的,自愿离开家庭所在地,前往外地生活的养老方式。其特征表现为:第一,异地养老一般采取入住养老机构和自购住房或租房的居住方式。老年人远离家庭成员,在异地以自我服务或机构服务的方式,寻求完全不同于在家庭所在地的老年生活。因此,异地养老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的老年人。第二,以自我付费为主,移居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照顾。政府与受益人之间是间接的权益关系。第三,老年人需要进入一种全新的地方文化和社区文化。在远离家庭的地方,来自于全国甚至跨国的老年人汇聚到一个新的陌生社区,为了克服文化融合的困难,不仅需要社区建构一个相互包容的新型文化体系,而且也需要当地政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异地养老和谐社区,以促进异地养老及其服务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居家养老到异地养老,悄然发生的养老方式变化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重要信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
从我国已经出现的异地养老方式进行分析,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候鸟型异地养老。比较典型的顺应冬夏两季气候变化,出现南北两大迁居人流。冬季北方老年人为躲避严寒大规模迁居南方省区,特别是集中前往最南端的海南省。每年冬季由全国各地“迁徙”到海南省的“候鸟”人群超过100万人。而到了炎热的夏季,南方老年人为寻找凉爽气候,也大规模地进入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省区。二是区域内异地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正在我国的京津冀地区推广。人的流向主要是从京津两市向河北省境内迁移。从2015年开始,河北省境内陆续在廊坊、张家口、沧州等地建成了9家主要面向京津两市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与北方和南方老年人候鸟型异地养老方式不同,京津冀的区域异地养老主要是常住型的。
经济收入增长、政府推动等因素是我国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价,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是中医类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科学、系统、合理、客观的评价不仅能保证教学过程朝着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且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改管相结合,为过程考核提供重要依据[2]。
解放战争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1094
第一,经济收入增长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经济支撑。所有人的养老都离不开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和养老服务的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养老从经济角度看就是一个老年人的消费过程。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得到的养老服务是来自于家人的免费服务,只有日常的吃穿费用需要按照市场价格去采购(农村人则是自给自足)。这是经济成本最低的一种养老方式。当传统的居家养老加入社会服务(包括雇佣保姆和社区服务)因素时,意味着养老成本有了新的内涵。养老者必须为获得社会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当老年人脱离家庭前往异地养老时,他们的压力成本不仅增加了居住项目,而且还有迁移中的旅行支出、家庭成员的探望支出等。因此,异地养老方式要以养老者及其家庭足够高的收入作为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普遍性增长,中产阶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正是我国养老方式持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政府推动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政策支撑。养老方式是一个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私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文明的立场出发,为老年人创造一个适宜的养老环境,提供尽可能好的养老服务,既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庭成员的一种帮助。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社会的养老服务业投资人要求获得投资的收益,从业人员也要求获得服务的报酬。这是促进养老服务业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由于老年人属于丧失劳动能力人群,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客观上就要求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予以支持。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3号),对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专门就养老服务和家政服务明确了机制内容和落实部门的分工,这无疑是养老方式消费升级的一大利好政策。
第三,追求更美好的晚年生活是养老方式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水平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是人类普遍的自然追求。当代大部分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为了家庭生活和抚养子女省吃俭用,辛苦操劳,没有能力和机会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当今天生活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内心埋藏的这种朴素愿望终于萌生发芽。许多家庭的退休老人不用再拿出养老金去贴补家用,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积蓄。这种新的养老生活方式给老年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并形成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养老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①解丽达、孟宪峰:《燕郊来养老 “花姐”又逢春》,《河北日报》,2018年2月18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责编/张小青 美编/杨玲玲
(作者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异地养老服务需求研究”(项目编号:HB16GL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方式论文; 老年人论文; 异地论文; 家庭论文; 家庭成员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13期论文; 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京津冀异地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项目(HB16GL012)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