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下方设有第二横向支撑杆,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远离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杆一之间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海绵垫一,所述活动板靠近海绵垫一的一侧底部与海绵垫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远离海绵垫一的一侧与连接杆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有益效果:该靠背骨架不仅稳定性好,同时设置活动板来对靠背底部的空档进行填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1),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下方设有第二横向支撑杆(2),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之间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杆一(3),数量为两个的所述连接杆一(3)的中部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4),所述连接杆一(3)远离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杆(4)的一侧设有竖向支撑杆(5),所述竖向支撑杆(5)与所述连接杆一(3)之间设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中部活动连接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6)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海绵垫一(8),所述活动板(6)靠近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底部与海绵垫二(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远离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与连接杆二(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10)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一端与连接架(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中部设有缓冲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1),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下方设有第二横向支撑杆(2),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之间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杆一(3),数量为两个的所述连接杆一(3)的中部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4),所述连接杆一(3)远离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杆(4)的一侧设有竖向支撑杆(5),所述竖向支撑杆(5)与所述连接杆一(3)之间设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中部活动连接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6)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海绵垫一(8),所述活动板(6)靠近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底部与海绵垫二(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远离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与连接杆二(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10)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一端与连接架(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中部设有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凹槽(12)、弹簧一(13)和橡胶板(14),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中部开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连接有若干弹簧一(13),所述弹簧一(13)远离所述凹槽(12)的一端与橡胶板(1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远离所述海绵垫二(9)的一侧底端连接有若干弹簧二(15),所述弹簧二(15)远离所述活动板(6)的一端与连接杆三(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三(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杆(5)和所述连接杆一(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5)远离所述连接杆一(3)的一侧设有侧杆(17),所述侧杆(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两端固定连接挂钩一(18),所述挂钩一(18)上连接有挂钩二(19),所述挂钩二(19)的一端与所述侧杆(1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3)靠近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挂钩三(2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车内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部件及承载件,它不仅承载乘客,提供长途驾车的舒适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安装稳定性,随着事故的频发,对于汽车座椅的结构稳定性也越来越高,靠背骨架是汽车座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在倚靠在座椅靠背上的时候,靠背底部与乘客之间存在空档,长时间坐着腰部会感到酸痛,甚至不舒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下方设有第二横向支撑杆,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杆一,数量为两个的所述连接杆一的中部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一远离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杆一之间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海绵垫一,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海绵垫一的一侧底部与海绵垫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远离所述海绵垫一的一侧与连接杆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底端中部设有缓冲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凹槽、弹簧一和橡胶板,所述连接架的底端中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连接有若干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与橡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海绵垫二的一侧底端连接有若干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连接杆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一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杆一的一侧设有侧杆,所述侧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挂钩一,所述挂钩一上连接有挂钩二,所述挂钩二的一端与所述侧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一靠近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挂钩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靠背骨架不仅稳定性好,同时设置活动板来对靠背底部的空档进行填补,使乘客倚靠在座椅上更加舒适,减少酸痛感。
(2)、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活动板转动的时候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活动板转动速度过快,弹簧二能够延缓活动板的转动速度。
(3)、侧杆起到限位的作用,对乘客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其坐的位置太偏,挂钩一与挂钩二配合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车体之间连接,挂钩三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坐垫之间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横向支撑杆;2、第二横向支撑杆;3、连接杆一;4、第三横向支撑杆;5、竖向支撑杆;6、活动板;7、活动杆;8、海绵垫一;9、海绵垫二;10、连接杆二;11、连接架;12、凹槽;13、弹簧一;14、橡胶板;15、弹簧二;16、连接杆三;17、侧杆;18、挂钩一;19、挂钩二;20、挂钩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骨架总成,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1,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下方设有第二横向支撑杆2,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之间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杆一3,数量为两个的所述连接杆一3的中部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4,所述连接杆一3远离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杆4的一侧设有竖向支撑杆5,所述竖向支撑杆5与所述连接杆一3之间设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中部活动连接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6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海绵垫一8,所述活动板6靠近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底部与海绵垫二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远离所述海绵垫一8的一侧与连接杆二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10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一端与连接架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中部设有缓冲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该靠背骨架不仅稳定性好,同时设置活动板6来对靠背底部的空档进行填补,使乘客倚靠在座椅上更加舒适,减少酸痛感。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对于缓冲机构来说,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凹槽12、弹簧一13和橡胶板14,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中部开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连接有若干弹簧一13,所述弹簧一13远离所述凹槽12的一端与橡胶板14固定连接;对于活动板6来说,所述活动板6远离所述海绵垫二9的一侧底端连接有若干弹簧二15,所述弹簧二15远离所述活动板6的一端与连接杆三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三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杆5和所述连接杆一3固定连接;对于竖向支撑杆5来说,所述竖向支撑杆5远离所述连接杆一3的一侧设有侧杆17,所述侧杆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连接;对于第一横向支撑杆1来说,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杆1的两端固定连接挂钩一18,所述挂钩一18上连接有挂钩二19,所述挂钩二19的一端与所述侧杆17固定连接;对于连接杆一3来说,所述连接杆一3靠近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挂钩三20。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活动板6转动的时候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活动板6转动速度过快,弹簧二15能够延缓活动板6的转动速度,侧杆17起到限位的作用,对乘客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其坐的位置太偏,挂钩一18与挂钩二19配合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车体之间连接,挂钩三20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坐垫之间连接。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挂钩一18与挂钩二19将靠背骨架与车体之间连接,通过挂钩三20将靠背骨架与坐垫连接,当乘客坐在车上向后靠的时候,触碰海绵垫一8,海绵垫一8受到力带动活动板6向后转动,活动板6触碰到橡胶板14并挤压弹簧一13,活动板6的底端向外移动,带动海绵垫二9向外移动,令靠背底端凸起,对空档进行填补,使乘客靠着更为舒适,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活动板6转动的时候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活动板6转动速度过快,弹簧二15能够延缓活动板6的转动速度,侧杆17起到限位的作用,对乘客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其坐的位置太偏,挂钩一18与挂钩二19配合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车体之间连接,挂钩三20能够便于靠背骨架与坐垫之间连接,该靠背骨架不仅稳定性好,同时设置活动板6来对靠背底部的空档进行填补,使乘客倚靠在座椅上更加舒适,减少酸痛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5098.5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381859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B60N 2/64
专利分类号:B60N2/64
范畴分类:32G;
申请人:武汉亚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亚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华顶工业园D区20栋
发明人:徐伟
第一发明人:徐伟
当前权利人:武汉亚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