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抗性论文-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

褐斑病抗性论文-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褐斑病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抗性,抗病基因

褐斑病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1](2019)在《甜菜褐斑病及种质资源抗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褐斑病是由甜菜尾孢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主要的防治手段为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其中抗病育种最为有效安全。为了使人们清晰地了解甜菜褐斑病的发病机理和甜菜对褐斑病抗性研究动向。本文综述了甜菜褐斑病菌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褐斑病的发生、防治及致病机理;尾孢菌的抗药性;甜菜对褐斑病的抗性;甜菜抗褐斑病的遗传研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克隆及QTL定位),并对其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甜菜褐斑病的抗性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4期)

杨蕾,洪林,程昌凤,李勋兰,赵倩[2](2019)在《十二份柑橘种质对褐斑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褐斑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为了探讨重庆地区优新柑橘种质对柑橘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敏感程度及抗性分级标准,本研究采用室内离体柑橘叶片刺伤接种观察不同柑橘种质的感病情况,并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十二份柑橘种质资源中含高抗品种4个、抗病品种3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2个、高感品种1个,未发现免疫种质。98-1长叶橙、津香橙、萨斯塔金、探戈为高抗品种。建议在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塔罗科血橙为高感品种,要对其加强褐斑病的检测与防控,同时可用抗病新品种丽朵血橙进行替换。(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李清清[3](2019)在《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抗性评价及其假盘菌侵染叶片对碳氮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引起的苜蓿褐斑病在世界苜蓿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最有效策略。为了明确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差异,分析不同抗性品种叶表皮气孔、叶片茸毛等物理结构以及不同叶位叶片含水量与抗病性的关系,研究了P.medicaginis侵染苜蓿叶片对其碳氮代谢的影响,旨在为苜蓿抗病性育种、解析病原菌侵染影响苜蓿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40个不同苜蓿品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以品种驯鹿病情指数最低、相对抗性指数最高,表现为中抗(MR);WL354HQ、WL298HQ、康赛、SPYDEK等14个品种的相对抗性指数在0.20~0.39之间,表现为中感(MS);WL712、WL363HQ、阿迪娜、MF4020等14个品种的相对抗性指数在0.10~0.19之间,表现为感病(S);精英、VNS、3015、北方SLT等11个品种的相对抗性指数均小于0.10,表现为高感(HS)。通过聚类分析,将40个品种划分为中抗、中感、感病、高感4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对抗性指数分类结果基本一致。(2)不同品种苜蓿表皮物理结构特征特性观察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开度、保卫细胞大小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与褐斑病抗性之间的相关性不强;茸毛密度与病情指数之间虽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没有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茸毛长度与病情指数间相关系数极小,与褐斑病的抗性无关。(3)不同叶位叶片含水量与抗病性的关系表明:叶片含水量与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低叶位叶片含水量显着最高,与病情指数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与相对抗性指数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5和-0.3002;中叶位含水量次之,高叶位含水量最小,且都与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强。(4)P.medicaginis侵染苜蓿叶片对其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叶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百分含量均显着低于健康叶片,蔗糖和果糖百分含量略高于健叶,与健叶之间差异不显着,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下降趋势不大,差异不显着;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显着升高,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显着下降,且与健叶之间的差异均达显着水平;由此说明,假盘菌侵染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苜蓿的碳氮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及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赵春旭,姜寒玉,董文科,陈红,方彦霞[4](2018)在《外源复合激素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EBR)、水杨酸(SA)和乙烯(ET)组合的外源复合激素和3个连续诱导时间(5、7、10d)为变量,通过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分析外源复合激素及连续诱导时间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连续诱导时间处理均可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d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3.36,显着低于其他处理,此时防治效果为40.51%;另外,此组合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0.53%、197.40%和101.6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16.26%、41.95%和80.34%;脱氧抗坏血酸(AsA)、氧化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脱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A/DH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也均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表明EBR、SA和ET叁种物质组成的复合外源物可以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d的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复合诱导抗病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林英,谢瑾卉,刘欣宇,臧超群,于舒怡[5](2018)在《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然病圃检测法,分别对34种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褐斑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显着差异,供试34个花生品种中没有对褐斑病免疫的品种,高抗品种3个,中抗品种9个,抗病品种11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翼9801等6个品种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莉,李丕军,朱莲,左建琴,周建华[6](2018)在《核桃不同品种对褐斑病抗性调查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防治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核桃褐斑病,作者调查四川地区11个核桃主栽品种,选取5种化学药剂进行平皿抑菌试验,并对这5种药剂的18种复配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度抗病品种有辽核1号、鲁光,相对抗性指数达88.14和94.89;中度抗病的有清香核桃;低度抗病的有西扶2号、硕星、川核2号;中度感病的有香玲、新疆核桃、川核1号;高度感病的有中林5号和夏早核桃。50%异菌脲WP 600,800,1 000倍液的平皿抑菌率均高于80%;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50%异菌脲WP 600倍液田间防治率为63.92%。建议在四川推广种植高抗品种辽核1号、鲁光,淘汰高感品种;应用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50%异菌脲WP 600倍液防治核桃褐斑病。(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8年04期)

黄秀兰,崔永亮,徐菁,朱宇航,陈华保[7](2018)在《猕猴桃种质材料对褐斑病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猕猴桃褐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猕猴桃病害,在四川、广西、江西等地均有报道,主要导致早期落叶,促使秋稍萌发,消耗树体养分,影响树势和次年的开花座果,使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1~3])。多主棒孢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猕猴桃外,还可危害橡胶、黄瓜等100余种寄主植物~([4])。(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同晓蕾[8](2017)在《苹果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与褐斑病抗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是我国苹果树生长季节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导致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糖作为植物中重要的能量物质和结构组成,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和渗透调节物质,调控着植物体内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参与了植物对病原菌入侵的响应。为探明苹果叶片中蔗糖和山梨醇与褐斑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褐斑病接种条件下苹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代谢关键基因SUSY等表达的变化,研究了山梨醇/蔗糖改变的转基因苹果及不同碳源饲喂对苹果褐斑病抗性的影响,并探索了苹果不同种质资源间叶片糖含量与褐斑病抗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感病品种‘太平洋玫瑰’(M.domestica Borkh.cv.Pacific Rose/PR)和抗病种‘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S)叶片糖含量和糖代谢对褐斑病入侵的响应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太平洋玫瑰’叶片接种褐斑病后,蔗糖与葡萄糖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且蔗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接种后期均高于未接种,但在‘山定子’中无明显变化。对糖转运和代谢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两个品种在接种褐斑病菌后SWEET基因表达均下降,其中,MdSWEET1.1/1.2、MdSWEET2.4、MdSWEET3.9和MdSWEET3.10的表达变化最为明显,均表现为接种72 h后表达显着降低。接种后随时间的延长,MdSDH1和MdSPS表达量上调。这些结果表明,褐斑病接种对不同抗性材料叶片糖含量影响不同,且对感病品种糖酸含量影响较大,同时也表明糖代谢基因可能参与了叶片对褐斑病原菌的响应调控。2.为探明蔗糖和山梨醇在苹果褐斑病抗性中的作用,本论文分析了叶片蔗糖和山梨醇合成分别抑制的转基因苹果对褐斑病的抗性,并研究不同碳源饲喂苹果叶片对褐斑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山梨醇合成抑制转基因株系山梨醇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增加,抗病性下降,抗病基因表达下调,同时蔗糖合成抑制的转基因苹果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增加、蔗糖含量下降,抗病性增加,但抗病相关基因表达也下调,且幅度较大。这说明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对褐斑病的调控可能通过抗病基因以外的机制进行。糖饲喂试验进一步表明,饲喂蔗糖后‘嘎啦’苹果叶片褐斑病发病加重,而饲喂山梨醇叶片褐斑病发病较轻。同时,饲喂蔗糖和山梨醇后抗病基因的表达均低于ck叶片,这些结果表明,苹果叶片中山梨醇参与了对褐斑病的抗性,但其作用机制与相关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关系不大。3.为进一步确定糖及糖醇含量与苹果对褐斑病抗性的关系,在课题组前期抗病性评价的基础上,本论文对33种野生种质资源和15种品种种质资源叶片进行了可溶性糖酸含量测定及其与抗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野生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品种中叶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及苹果酸的含量均与抗病性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山梨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蔗糖。4.以上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USY基因的表达受褐斑病接种的诱导,为系统分析SUSY在糖代谢和抗病中的作用,本论文系统分析了苹果基因组中SUSY家族基因结构及其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苹果中的11个MdSUS基因分为叁个类型,分别为SUS I,SUS II和SUS III,具有10-14个内含子。表达分析发现,这些MdSUSY在苹果不同组织及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模式不同,其中MdSUS2.1在果实中高度表达。在褐斑病接种过程中,MdSUSY1-4表达均受褐斑病的高度诱导。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MdSUS基因可能在源-库之间的糖代谢和糖利用水平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符雨诗,梅秀凤,李红叶[9](2015)在《柑桔链格孢褐斑病菌种群对嘧菌酯的抗性监测和抗性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抗嘧菌酯(azoxystrobin)柑桔链格孢褐斑病菌在我国的分布、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分子机制,从重庆、湖南、浙江、云南、广东和广西等有链格孢褐斑病发生的柑桔产区,收集了54个链格孢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通过刃天青染料显色法测定各菌株孢子萌发和幼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扩增、测序和比较嘧菌酯敏感和抗性菌株嘧菌酯靶标Cyt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嘧菌酯抗性菌系在各采样产区均存在,抗性频率在14%~42%之间,平均为30%,抗性系数为18~112。2个敏感菌株的Cytb基因编码的第143位氨基酸为甘氨酸,16个抗性菌株则为丙氨酸。因此认为,抗嘧菌酯的链格孢褐斑病菌在有褐斑病发生的地区普遍存在,抗性分子机制是Cytb基因的第143位氨基酸从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在防治柑桔链格孢褐斑病时需谨慎选择QoIs类杀菌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5年06期)

何苏琴,荆卓琼,张广荣,白滨,文朝慧[10](2015)在《白银地区市售黄瓜品种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孢子浓度为1伊104个/m L),选择分离自靖远县日光温室罹病黄瓜茎和叶片的2个多主棒孢霉(Coryne sp ora c assiicola)菌株,对白银地区市售的15个黄瓜品种进行了黄瓜褐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品种中,津旺68表现高抗,津棚A2、津典303、津优312、津棚A1、碧丽1号、SV1102CC表现抗病,建议在白银地区优先选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褐斑病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柑橘褐斑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为了探讨重庆地区优新柑橘种质对柑橘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敏感程度及抗性分级标准,本研究采用室内离体柑橘叶片刺伤接种观察不同柑橘种质的感病情况,并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十二份柑橘种质资源中含高抗品种4个、抗病品种3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2个、高感品种1个,未发现免疫种质。98-1长叶橙、津香橙、萨斯塔金、探戈为高抗品种。建议在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塔罗科血橙为高感品种,要对其加强褐斑病的检测与防控,同时可用抗病新品种丽朵血橙进行替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褐斑病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1].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甜菜褐斑病及种质资源抗性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9

[2].杨蕾,洪林,程昌凤,李勋兰,赵倩.十二份柑橘种质对褐斑病的抗性评价[J].南方农业.2019

[3].李清清.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抗性评价及其假盘菌侵染叶片对碳氮代谢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

[4].赵春旭,姜寒玉,董文科,陈红,方彦霞.外源复合激素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抗性[J].草业学报.2018

[5].林英,谢瑾卉,刘欣宇,臧超群,于舒怡.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18

[6].杨莉,李丕军,朱莲,左建琴,周建华.核桃不同品种对褐斑病抗性调查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中国森林病虫.2018

[7].黄秀兰,崔永亮,徐菁,朱宇航,陈华保.猕猴桃种质材料对褐斑病抗性评价[J].植物病理学报.2018

[8].同晓蕾.苹果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与褐斑病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9].符雨诗,梅秀凤,李红叶.柑桔链格孢褐斑病菌种群对嘧菌酯的抗性监测和抗性分子机制[J].中国南方果树.2015

[10].何苏琴,荆卓琼,张广荣,白滨,文朝慧.白银地区市售黄瓜品种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性[J].甘肃农业科技.2015

标签:;  ;  ;  ;  

褐斑病抗性论文-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