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包括开关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本体的中心铰接圆轴,所述圆轴的上侧固定连接圆桶的下侧中心,所述圆桶的底板通过对称的弹簧三固定连接旋钮的下侧,所述旋钮的下侧固定连接套筒的上侧,所述开关本体的上侧固定连接壳子,所述壳子顶板中心设置有圆孔一,所述旋钮匹配所述圆孔一。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本实用新型为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有利于防止CPS控制与保护开关误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包括开关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本体(1)的中心铰接圆轴(15),所述圆轴(15)的上侧固定连接圆桶(19)的下侧中心,所述圆桶(19)的底板通过对称的弹簧三(29)固定连接旋钮(7)的下侧,所述旋钮(7)的下侧固定连接套筒(6)的上侧,所述开关本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壳子(4),所述壳子(4)顶板中心设置有圆孔一(30),所述旋钮(7)匹配所述圆孔一(30)。

设计方案

1.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包括开关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本体(1)的中心铰接圆轴(15),所述圆轴(15)的上侧固定连接圆桶(19)的下侧中心,所述圆桶(19)的底板通过对称的弹簧三(29)固定连接旋钮(7)的下侧,所述旋钮(7)的下侧固定连接套筒(6)的上侧,所述开关本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壳子(4),所述壳子(4)顶板中心设置有圆孔一(30),所述旋钮(7)匹配所述圆孔一(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其特征是:所述圆桶(19)内部设置有对称的轨道(24),所述圆桶(19)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一(25),所述圆桶(19)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26),所述套筒(6)的外侧固定连接对称的长块(28),所述套筒(6)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二(27),所述套筒(6)匹配所述圆桶(19),对称的所述长块(28)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轨道(24),对称的所述通孔二(27)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其特征是:所述壳子(4)的一侧设置有圆孔二(32),所述壳子(4)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连通所述圆孔二(32),所述圆孔二(32)内设置有圆杆二(18),所述圆杆二(18)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5)的一侧中心,所述圆杆二(18)的端部固定连接短块(22),所述短块(22)匹配所述凹槽(31),所述圆杆二(18)铰接圆块(23),所述圆块(23)一侧通过弹簧二(16)固定连接方杆三(17),所述圆杆二(18)穿过所述弹簧二(16),所述圆杆二(18)穿过所述方杆三(17)上的圆孔三(34),所述方杆三(17)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顶板下侧,所述圆杆二(18)匹配所述定位孔(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其特征是:所述壳子(4)的顶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二(14),对称的所述方杆二(14)上分别设置有方口(33),对称的所述方口(33)内分别设置有方杆一(13),对称的所述方杆一(13)的一端上侧分别铰接连杆二(1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二(1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11)的一端,所述连杆一(11)的中部固定连接梯形滑块(35)的一端上侧,所述梯形滑块(35)设置在长杆(8)的梯形滑槽(21)内,所述长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一侧内壁,所述梯形滑块(35)的一侧中心固定连接圆杆一(10)的一端,所述梯形滑块(35)的一侧通过弹簧一(9)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一侧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方杆一(13)的另一端中心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20)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25),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二(2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其特征是:所述圆杆一(10)穿过所述弹簧一(9),所述圆杆一(10)穿过所述壳子(4),所述圆杆一(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3)的一侧中心,所述壳子(4)对应所述圆杆一(10)螺纹连接顶丝(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

背景技术

CPS控制与保护开关是保护电路的一种开关。其集成了传统的断路器、接触器、隔离器、过载保护器等电气设备的主要功能。随着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普及,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开关旋钮凸在外面,存在被误触的风险。现有的防误触结构结构复杂,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并且,现有的防误触结构不能实现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开关误操作。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有利于防止CPS控制与保护开关误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包括开关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本体的中心铰接圆轴,所述圆轴的上侧固定连接圆桶的下侧中心,所述圆桶的底板通过对称的弹簧三固定连接旋钮的下侧,所述旋钮的下侧固定连接套筒的上侧,所述开关本体的上侧固定连接壳子,所述壳子顶板中心设置有圆孔一,所述旋钮匹配所述圆孔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桶内部设置有对称的轨道,所述圆桶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一,所述圆桶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对称的长块,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二,所述套筒匹配所述圆桶,对称的所述长块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轨道,对称的所述通孔二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壳子的一侧设置有圆孔二,所述壳子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圆孔二,所述圆孔二内设置有圆杆二,所述圆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的一侧中心,所述圆杆二的端部固定连接短块,所述短块匹配所述凹槽,所述圆杆二铰接圆块,所述圆块一侧通过弹簧二固定连接方杆三,所述圆杆二穿过所述弹簧二,所述圆杆二穿过所述方杆三上的圆孔三,所述方杆三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的顶板下侧,所述圆杆二匹配所述定位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壳子的顶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二,对称的所述方杆二上分别设置有方口,对称的所述方口内分别设置有方杆一,对称的所述方杆一的一端上侧分别铰接连杆二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一的中部固定连接梯形滑块的一端上侧,所述梯形滑块设置在长杆的梯形滑槽内,所述长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的一侧内壁,所述梯形滑块的一侧中心固定连接圆杆一的一端,所述梯形滑块的一侧通过弹簧一固定连接所述壳子的一侧内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方杆一的另一端中心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对称的所述圆杆三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弹簧一,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壳子,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一侧中心,所述壳子对应所述圆杆一螺纹连接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开锁时,拧松顶丝,向内侧推转盘一,转盘一带动圆杆一移动,圆杆一带动梯形滑块沿梯形滑槽向靠近旋钮的方向移动,梯形滑块拉伸弹簧一,梯形滑块带动连杆一移动,连杆一带动连杆二摆动,连杆二带动方杆一沿方口向远离旋钮的方向移动,方杆一带动圆杆三依次从通孔二及通孔一中脱出,圆杆三先出通孔二中脱出,此时,弹簧三恢复,弹簧三带动旋钮向上移动,旋钮从圆孔一中弹出,旋钮带动套筒沿圆桶移动,套筒带动长块沿轨道移动,直到弹簧三恢复,当转盘一接触壳子,拧紧顶丝。用手拉转盘二,转盘二带动短块沿凹槽移动,转盘二带动圆杆二沿圆孔三及圆孔一移动从定位孔中移出,圆杆二带动圆块移动,圆块拉伸弹簧二,直到短块从凹槽中脱出,此时,圆杆二从定位孔中完全脱出,转动转盘二,转盘二带动短块转动,转盘二带动圆杆二转动,使短块接触壳子并远离凹槽。

需要使用开关时,转动旋钮,旋钮带动套筒转动,套筒带动长块转动,长块带动圆桶转动,旋钮和圆桶带动弹簧三转动,圆桶带动圆轴转动,圆轴带动开关打开。

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暂时关闭开关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反向旋转转盘二,转盘二带动短块转动,转盘二带动圆杆二转动,使短块匹配凹槽,松开手,弹簧二恢复,弹簧二带动圆块移动,圆块带动圆杆二沿圆孔三及圆孔一移动,圆杆二带动短块沿凹槽移动,圆杆二带动转盘二移动,当弹簧二完全恢复时,转盘二接触壳子,圆杆二匹配定位孔。

当开关使用完毕后,先将圆杆二匹配定位孔,用手按下旋钮,旋钮带动套筒向下移动,套筒带动长块沿轨道向下移动,旋钮弹簧三,当旋钮与壳子平齐时,拧松顶丝,弹簧一恢复,弹簧一带动梯形滑块沿梯形滑槽反向移动,梯形滑块带动连杆一移动,连杆一带动连杆二摆动,连杆二带动方杆一沿方口向靠近旋钮的方向移动,方杆一带动圆杆三先进入通孔一,再进入通孔二,梯形滑块带动圆杆一移动,圆杆一带动转盘一移动,当弹簧一完全恢复,圆杆三完全匹配通孔二,拧紧顶丝。本实用新型为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有利于防止CPS控制与保护开关误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开关本体,2、顶丝,3、转盘一,4、壳子,5、转盘二,6、套筒,7、旋钮,8、长杆,9、弹簧一,10、圆杆一,11、连杆一,12、连杆二, 13、方杆一,14、方杆二,15、圆轴,16、弹簧二,17、方杆三,18、圆杆二, 19、圆桶,20、圆杆三,21、梯形滑槽,22、短块,23、圆块,24、轨道,25、通孔一,26、定位孔,27、通孔二,28、长块,29、弹簧三,30、圆孔一,31、凹槽,32、圆孔二,33、方口,34、圆孔三,35、梯形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关本体1,所述开关本体1的中心铰接圆轴15,所述圆轴15的上侧固定连接圆桶19的下侧中心,所述圆桶19的底板通过对称的弹簧三29固定连接旋钮7的下侧,所述旋钮7的下侧固定连接套筒6的上侧,所述开关本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壳子4,所述壳子4顶板中心设置有圆孔一30,所述旋钮7匹配所述圆孔一30。

所述圆桶19内部设置有对称的轨道24,所述圆桶19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一25,所述圆桶19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26,所述套筒6的外侧固定连接对称的长块28,所述套筒6上设置有对称的通孔二27,所述套筒6匹配所述圆桶19,对称的所述长块28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轨道24,对称的所述通孔二27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25。

所述壳子4的一侧设置有圆孔二32,所述壳子4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连通所述圆孔二32,所述圆孔二32内设置有圆杆二18,所述圆杆二 18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5的一侧中心,所述圆杆二18的端部固定连接短块 22,所述短块22匹配所述凹槽31,所述圆杆二18铰接圆块23,所述圆块23 一侧通过弹簧二16固定连接方杆三17,所述圆杆二18穿过所述弹簧二16,所述圆杆二18穿过所述方杆三17上的圆孔三34,所述方杆三17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顶板下侧,所述圆杆二18匹配所述定位孔26。

所述壳子4的顶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二14,对称的所述方杆二14上分别设置有方口33,对称的所述方口33内分别设置有方杆一13,对称的所述方杆一13的一端上侧分别铰接连杆二1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二1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11的一端,所述连杆一11的中部固定连接梯形滑块35的一端上侧,所述梯形滑块35设置在长杆8的梯形滑槽21内,所述长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一侧内壁,所述梯形滑块35的一侧中心固定连接圆杆一 10的一端,所述梯形滑块35的一侧通过弹簧一9固定连接所述壳子4的一侧内壁。

对称的所述方杆一13的另一端中心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20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一25,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孔二27。

所述圆杆一10穿过所述弹簧一9,所述圆杆一10穿过所述壳子4,所述圆杆一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3的一侧中心,所述壳子4对应所述圆杆一10 螺纹连接顶丝2。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开锁时,拧松顶丝2,向内侧推转盘一3,转盘一 3带动圆杆一10移动,圆杆一10带动梯形滑块35沿梯形滑槽21向靠近旋钮7 的方向移动,梯形滑块35拉伸弹簧一9,梯形滑块35带动连杆一11移动,连杆一11带动连杆二12摆动,连杆二12带动方杆一13沿方口33向远离旋钮7 的方向移动,方杆一13带动圆杆三20依次从通孔二27及通孔一25中脱出,圆杆三20先出通孔二27中脱出,此时,弹簧三29恢复,弹簧三29带动旋钮7向上移动,旋钮7从圆孔一30中弹出,旋钮7带动套筒6沿圆桶19移动,套筒6带动长块28沿轨道24移动,直到弹簧三29恢复,当转盘一3接触壳子4,拧紧顶丝2。用手拉转盘二5,转盘二5带动短块22沿凹槽31移动,转盘二5 带动圆杆二18沿圆孔三34及圆孔一30移动从定位孔26中移出,圆杆二18带动圆块23移动,圆块23拉伸弹簧二16,直到短块22从凹槽31中脱出,此时,圆杆二18从定位孔26中完全脱出,转动转盘二5,转盘二5带动短块22转动,转盘二5带动圆杆二18转动,使短块22接触壳子4并远离凹槽31。

需要使用开关时,转动旋钮7,旋钮7带动套筒6转动,套筒6带动长块 28转动,长块28带动圆桶19转动,旋钮7和圆桶19带动弹簧三29转动,圆桶19带动圆轴15转动,圆轴15带动开关打开。

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暂时关闭开关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反向旋转转盘二5,转盘二5带动短块22转动,转盘二5带动圆杆二18转动,使短块22匹配凹槽31,松开手,弹簧二16恢复,弹簧二16带动圆块23移动,圆块23带动圆杆二18沿圆孔三34及圆孔一30移动,圆杆二18带动短块22沿凹槽31 移动,圆杆二18带动转盘二5移动,当弹簧二16完全恢复时,转盘二5接触壳子4,圆杆二18匹配定位孔26。

当开关使用完毕后,先将圆杆二18匹配定位孔26,用手按下旋钮7,旋钮 7带动套筒6向下移动,套筒6带动长块28沿轨道24向下移动,旋钮7弹簧三 29,当旋钮7与壳子4平齐时,拧松顶丝2,弹簧一9恢复,弹簧一9带动梯形滑块35沿梯形滑槽21反向移动,梯形滑块35带动连杆一11移动,连杆一11 带动连杆二12摆动,连杆二12带动方杆一13沿方口33向靠近旋钮7的方向移动,方杆一13带动圆杆三20先进入通孔一25,再进入通孔二27,梯形滑块 35带动圆杆一10移动,圆杆一10带动转盘一3移动,当弹簧一9完全恢复,圆杆三20完全匹配通孔二27,拧紧顶丝2。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5333.X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401542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H01H 19/14

专利分类号:H01H19/14;H01H9/20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济南高森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济南高森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能路19号留学生创业园2号楼301

发明人:刘庆江;韩京龙;石秀芬;闫树才

第一发明人:刘庆江

当前权利人:济南高森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商金婷

代理机构:116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的隐藏式旋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