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半主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糊,主动,阻尼器,逻辑,模型,车辆,参数。
模糊半主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明[1](2019)在《基于模糊控制的舰船桅杆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船桅杆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基础激励对其雷达等设备造成转角振动的问题,设计一种复合式的半主动的桅杆振动控制系统。根据航行中舰船的桅杆振动特性,采用基于磁流(MR)变阻尼器和并联机构的复合式半主动减振控制装置。针对复合控制器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的特性,采用模糊控制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建立半主动控制系统。同时,基于Ansys平台,使用APDL对设计的复合式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计算。选取某型舰船桅杆振动为研究对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桅杆振动。(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忠继,戴焕云,曾京[2](2014)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铁道车辆模糊半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铁道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了50自由度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的Spencer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车体加速度和速度反馈的模糊控制器,利用电压控制函数和滞回特性分离法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逆模型,用于预测控制电流。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特性,分析了装用半主动悬挂系统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逆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阻尼器实际阻尼力能有效跟踪控制系统的期望阻尼力。相对于被动悬挂,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车体1~10Hz范围内的振动,改善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当车辆运行速度为250km·h-1时,振动加速度减小53.3%。当车辆运行速度为100~300km·h-1时,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改善率为6%~9%。(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黔会,张挣鑫[3](2014)在《改进的基于MR阻尼器的斜拉索模糊半主动控制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控制应用在斜拉索-MR阻尼器振动控制时,可直接通过系统的响应得到MR阻尼器的输入电压,简单实用,不过需要大量调试才能得到系统响应的量化因子,工作量较大.在基于MR阻尼器斜拉索参数共振模糊半主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使得模糊控制计算更加智能.以红水河特大桥的M22和M13拉索为研究对象,对其参数共振进行振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MR阻尼器斜拉索参数共振模糊控制方法相比一般模糊控制方法更加智能,不需要斜拉索无控制时的响应可确定输入变量或输出变量的基本论域和量化因子且采用改进的模糊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振动控制时,阻尼器所需电压均小于一般模糊控制时所需电压.(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郭孔辉,隋记魁,宋晓琳,郭耀华,薛冰[4](2012)在《高速车辆横向减振器模糊天棚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减少高速列车运行中车体横向振动,利用ADAMS/Rail与Matlab建立了联合仿真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开关型天棚控制算法和连续型天棚控制算法对高速列车车辆横向减振器进行了半主动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开关型天棚控制算法简单实用,但控制效果逊于连续型天棚控制算法,还有可能发生颤振;连续型天棚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好,但对系统的实时性和减振器结构的要求较高.针对这2种控制器的优缺点,同样基于上述模型,结合模糊理论和天棚速度阻尼控制,开发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经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能弥补上述2种方法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周洪涛,杨绍普,朱红霞[5](2011)在《基于模糊控制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在分析修正的Bouc-Wen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一般模糊控制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环境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控制、一般模糊控制相比,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能明显减小机车横向振动加速度,从而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和乘客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1年09期)
汪权,王建国[6](2010)在《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的遗传-模糊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问题,应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库的遗传—模糊控制方法,通过MR阻尼器实现减小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将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峰值控制双重指标作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得到一组优化的模糊推理规则。以结构位移、加速度、地震加速度信号作为输入量,以MR阻尼器所提供的控制力为输出量,分别构造单阻尼器和多阻尼器的模糊控制策略。以某3层和6层框架结构为例,分别对两种遗传—模糊控制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与LQR最优控制结果进行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遗传—模糊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0年06期)
岳继光,乔鸿鹄,苏永清[7](2010)在《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力的Bingham模型。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单自由度受迫振动系统,并建立振动系统的动态方程。利用MATLAB-Fuzzy工具箱设计出二维模糊控制器,在Simulink中建立模糊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算法能够取得良好的动态效果和稳态效果。(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魏平,陈红兵,薄志毅,杨润林[8](2009)在《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Ⅱ: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确定了系统的基本论域,采用Mamdani法对输入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选定了模糊逻辑控制器参数和隶属函数,建立了控制规则表,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模糊判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6)
胡家亮,周丽,严刚[9](200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模糊半主动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半主动控制兼有被动和主动控制的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系统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结构-阻尼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由遗传算法自适应优化生成模糊控制规则,建立从加速度响应到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电压之间的关系,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通过两个结构振动控制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9年03期)
霍发力,嵇春艳,李珊珊,陈明璐[10](2009)在《基于模糊理论海洋平台的MRFD半主动控制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糊理论控制采用磁流变阻尼器(MRFD)对海洋平台在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研究。以平台的位移、速度响应为输入量,给出最优控制力的计算方法,并基于线性波浪理论和Morison方程实现了随机波浪力的数值仿真。以平台结构振动响应幅度为控制目标,设计MRFD系统,实现对海洋平台的最优控制。以典型导管架平台为例,进行多自由度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下MRFD的半主动控制对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2009年01期)
模糊半主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铁道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了50自由度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的Spencer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车体加速度和速度反馈的模糊控制器,利用电压控制函数和滞回特性分离法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逆模型,用于预测控制电流。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特性,分析了装用半主动悬挂系统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逆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阻尼器实际阻尼力能有效跟踪控制系统的期望阻尼力。相对于被动悬挂,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车体1~10Hz范围内的振动,改善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当车辆运行速度为250km·h-1时,振动加速度减小53.3%。当车辆运行速度为100~300km·h-1时,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改善率为6%~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半主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明.基于模糊控制的舰船桅杆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李忠继,戴焕云,曾京.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铁道车辆模糊半主动控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
[3].刘黔会,张挣鑫.改进的基于MR阻尼器的斜拉索模糊半主动控制有限元模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郭孔辉,隋记魁,宋晓琳,郭耀华,薛冰.高速车辆横向减振器模糊天棚半主动控制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2
[5].周洪涛,杨绍普,朱红霞.基于模糊控制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
[6].汪权,王建国.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的遗传-模糊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
[7].岳继光,乔鸿鹄,苏永清.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2010
[8].魏平,陈红兵,薄志毅,杨润林.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Ⅱ:模糊控制器的设计[C].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9].胡家亮,周丽,严刚.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模糊半主动控制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
[10].霍发力,嵇春艳,李珊珊,陈明璐.基于模糊理论海洋平台的MRFD半主动控制理论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