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以舒适安全的气候为前提,针对旅游活动进行气候舒适度评价,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为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提供全面有效的旅游气候参考信息,同时能够从宏观层面上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分散季节性压力、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针对旅游活动的气候舒适度评价大多采用通用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或直接套用国外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但通用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重点在于热舒适性评价,而旅游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时候在室外进行,除热舒适性方面的评价以外还需要考虑物理、美学层面的气象因子,因此通用模型无法客观地反映旅游过程中的气候舒适程度;而国外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多是基于西方游客或居民的问卷调查,倘若直接套用,恐怕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符合中国游客日常感知的旅游气候舒适程度。因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现有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的梳理基础上,选取各方面较为完善的度假气候指数HCI(Holiday Climate Index),尝试通过熵权法对各气象要素的权重合理性进行“试错”检验,并采用基于中国大陆季节经验感知的“季节锚点法”和相关国家标准对各气象要素(热舒适、降水、风、云量)的阈值划分标准进行优化,将原有HCI的总体评价分级由8级简化为4级,分别为“舒适”、“亚舒适”、“不舒适”和“危险”,得到优化后的度假气候指数MHCI(Modified Holiday Climate Index)。选取最近一个完整气候标准期即1981-2010年间全国775个气象站点的日值气象数据,通过MHCI测算中国大陆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运用ArcGIS分析旅游气候舒适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舒适期长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测算中国大陆旅游气候舒适域的年内分布特点,并计算我国典型节假日各地的旅游气候舒适概率,按照不同地理分区选取代表城市分析年内旅游气候舒适概率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全年平均有127天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其中夏季的旅游气候舒适期最长,可达44天,冬季的旅游气候舒适期最短,仅有7天,春秋两季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均在37天左右;(2)近30年来我国大陆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增长趋势显著,平均每十年约增加6天左右,大部分地区呈现增加态势,仅海南省、京津冀和冀鲁豫交界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出现小幅降低;(3)我国的39个重点旅游城市年均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均在三个月以上,以昆明的旅游气候舒适期最长,达219天;除昆明和厦门外,排名前十的其余八个都是北方城市,这与人们的日常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北方城市应加强对其自身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视与利用,打好“气候牌”;(4)我国大陆年均旅游气候舒适域面积的高峰值出现在5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低峰值出现在1月下旬,奠定了我国季节性旅游流的自然基础;五一和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概率都在50%以上,其中新疆地区尤为凸显,有关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应重视新疆良好的旅游气候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未来,随着人体生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可以尝试通过与机理模型的组合优化让评价结果进一步精细化,并尝试通过不同的定量化方法合理确定气象要素的权重,考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未来旅游气候舒适性的模拟预测,并将评价结果与旅游流结合分析,以使得评价更为全面、准确,更好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粮锋
导师: 李山
关键词: 旅游气候指数,气候变化,气候舒适度,气候舒适期,度假气候指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气象学,旅游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P46;F592
总页数: 86
文件大小: 7765K
下载量: 139
相关论文文献
- [1].云南巍山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06)
- [2].延安旅游气候舒适度和旅游前景分析[J]. 陕西气象 2020(03)
- [3].六盘山地区避暑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8)
- [4].余庆县冬季避寒旅游气候条件评价[J]. 农技服务 2020(06)
- [5].吉县全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19)
- [6].1967—2016年伊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04)
- [7].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构建与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8].1960—2017年额济纳胡杨林观赏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5)
- [9].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20)
- [10].四川省山地旅游气候资源评价[J]. 山地学报 2018(01)
- [11].运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6)
- [12].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3].近50年和田洛浦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22)
- [14].旅游气候舒适度数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地理教学 2015(18)
- [15].海北州旅游气候区划[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6)
- [16].1989~201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空间分布特征[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17].梧州市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分析[J]. 绿色科技 2020(02)
- [18].韶关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广东气象 2020(03)
- [19].吉林省旅游气候资源区划[J]. 气象灾害防御 2020(02)
- [20].吉林市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20(02)
- [21].康定市旅游气候及人体舒适度评价[J]. 绿色科技 2020(16)
- [22].都江堰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特征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19(05)
- [23].1986—2016年湛江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24].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研究——以广东茂名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 2017(23)
- [25].山东半岛三个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贵州气象 2016(04)
- [26].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客流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5)
- [27].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区划[J]. 测绘科学 2014(08)
- [28].台湾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09)
- [29].阳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0].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