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型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型,意象,傣族,圣经,莎士比亚,批评,大地。
原型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肖桐,邬志辉[1](2019)在《城乡意象的社会表征——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词汇联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词汇联想测试,分析1842名大学生提供的11052个词汇,由此探讨城乡意象的社会表征。结果显示,城乡联想词汇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畴内成员地位差异性以及边界模糊性等特点;从先秦时期直至近代,城乡意象的文化意蕴逐渐丧失,城与乡成为单纯的行政区划概念;被经济价值所异化的乡村附上了"落后"与"贫穷"的标签,籍以建构个体和共同体生活的意义系统与象征体系开始走向瓦解;城市中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主体感知把人与人的连接进一步推向疏离。(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杜睿[2](2019)在《原型构架与意象解析——《野草》与唐传奇关系之考辩》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与唐传奇的精神和诗学关联,是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渊源关系的重要内涵之一。鲁迅早年对唐传奇的酷爱,在其文中可见一斑,鲁迅作品中对唐传奇的浸淫,甚至达到了"化用"之地步,前期已有学者对鲁迅小说与唐传奇的关系做了研究,认为鲁迅的《呐喊》《彷徨》小说集,特别是《故事新编》中有唐传奇的影子,受到唐传奇的影响。但对鲁迅《野草》与唐传奇的关系并未有深入的研究,"学者在探讨《野(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安文龙[3](2019)在《意象的确认与嬗变:从神话原型到想象的共同体——以月亮意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核心概念,但关于意象的解释林林总总,关于意象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模糊不清。从月亮意象入手,探寻月亮意象的起源、发展及月亮意象从远古神话如何经由想象的方式进行确认,形成一个多义的丰富的文化意指符号,以期对意象的概念进行另一角度解读。(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园园[4](2019)在《舞蹈作品中孔雀意象之原型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雀是一种鸟,与傣族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傣族艺术家以孔雀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的象征,如我们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创的舞蹈剧目《雀之灵》。孔雀代表着很多种的象征意义,用来表达傣族人民以及全国民众的希望和寄托。本文采用原型研究法来展开叁方面的有关孔雀的内容,从而体现笔者对孔雀的喜爱和寓意的深刻。(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黄安琪[5](2019)在《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是20世纪颇负盛名的美国作家。本文以其短篇小说为例,以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意象。水和火在圣经中具有多重意义,以短篇小说《老人》与《烧马棚》为例,水和火如同圣经中大洪水和死亡之火一般摧毁了人类的邪恶,福克纳还赋予水和火洗涤心灵的力量,反映了他对救赎南方衰落文明的渴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张媛,李娟[6](2019)在《“母亲”原型意象的生命伦理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亲》"揭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作品的原型意象都与生命意识密切相关:"大地与母亲",是自然之子的生命颂歌,表现了母亲对自然、生命的珍视与热爱;"大地与种子",是男女性关系的诗性隐喻,再现了母亲强大的生命繁衍能力与担当精神;"母亲与土地公公",是个人与社会、文化、传统关系的真实写照,彰显了本能与禁忌、生命与伦理的冲突。《母亲》的原型意象在多个层面上表现了赛珍珠的生命意识、女性主义立场、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矛盾认知,渗透了赛珍珠对生命伦理的深层思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菡[7](2019)在《拉丽塔·塔德米《凯恩河》中的原型意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拉丽塔·塔德米是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说《凯恩河》讲述了19世纪30年代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她的母辈们的故事。在《凯恩河》中,拉丽塔·塔德米运用了丰富的原型意象,如网意象、河流意象、玫瑰花和花园意象、被子意象,深刻再现了蓄奴制下黑人女奴的悲惨生活,塑造了在逆境中为子女作出牺牲的独立坚强的黑人女性形象,并让奴隶制下黑白混血儿的声音得以被听见。(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丽[8](2019)在《《圣经》原型意象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饱含了多种意象,蕴藏了情感丰厚的世界。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十四行诗集》运用的玫瑰、星星和披着羊皮的狼等圣经原型意象,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蕴含的闪耀着生命之美、爱之美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静思[9](2019)在《《一千英亩》水之意象的原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美国新西部文学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矛头指向生态环境问题,后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手法的应用屡见不鲜。不同于其他笔调鲜明的激进之作,简·斯迈利的作品读来典雅质朴,人物栩栩如生,她以丰富的原型和象征手法,用温婉含蓄的方式指控着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给西部人家带来的苦乐情愁。据此,本文以原型批评为视角,对斯迈利名作《一千英亩》中反复出现的水之意象进行分析。不断变化的水之意象实为人物的情感原型和揭露主题的回归原型,即人类源自自然,也必将终归自然。善待自然、回归淳朴定是今后人类所应达成的共识和必经的生存之路。(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余磊[10](2019)在《《大教堂凶杀案》中时空间及拯救意象的原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教堂凶杀案》作为T.S.艾略特戏剧的代表作,不同的研究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艾略特政治诉求的宣言书,充分表达了全民回归基督教教派统治之下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此戏剧反映了作者保守的创作观念,即对现实世界的极度失望使作者产生妄想逃遁入中世纪的幻想。不过上述的发言都是对文本偏颇的理解,没有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象征含义是失误的根源,因此本文拟从空间、时间和意象叁方面来探究文本的意义中心,并结合原型批评对意象分析的巨大优势,来发掘作者在文本中隐藏的思想内涵。在空间、时间和意象的观察之下,拯救是文本的词语中心,一切的行动都是在拯救的指导下展开的,空间模仿圣城耶路撒冷,时间模仿圣子降临的时刻,人物模仿《启示录》中的四骑士和耶稣(无罪的羔羊)。叁者也在拯救意义的表达上力图营造叁位一体的效果,即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拯救的全部,叁者相互关联的牺牲仪式也在最大程度上唤回人们的信仰,并且告诉人们所有的牺牲是上帝伟大意志中的一环。在尚未拯救之前的世界中,丢失掉信仰的群众生活在可悲的境遇中,而作者的痛心之处也在于人们对此境遇的忍耐和对走向毁灭的无动于衷,所以将拯救的任务赋予杰出之士也是作者对现世的关怀和希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原型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鲁迅与唐传奇的精神和诗学关联,是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渊源关系的重要内涵之一。鲁迅早年对唐传奇的酷爱,在其文中可见一斑,鲁迅作品中对唐传奇的浸淫,甚至达到了"化用"之地步,前期已有学者对鲁迅小说与唐传奇的关系做了研究,认为鲁迅的《呐喊》《彷徨》小说集,特别是《故事新编》中有唐传奇的影子,受到唐传奇的影响。但对鲁迅《野草》与唐传奇的关系并未有深入的研究,"学者在探讨《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型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肖桐,邬志辉.城乡意象的社会表征——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词汇联想研究[J].青年研究.2019
[2].杜睿.原型构架与意象解析——《野草》与唐传奇关系之考辩[J].鲁迅研究月刊.2019
[3].安文龙.意象的确认与嬗变:从神话原型到想象的共同体——以月亮意象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9
[4].李园园.舞蹈作品中孔雀意象之原型剖析[J].风景名胜.2019
[5].黄安琪.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J].戏剧之家.2019
[6].张媛,李娟.“母亲”原型意象的生命伦理解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刘菡.拉丽塔·塔德米《凯恩河》中的原型意象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刘丽.《圣经》原型意象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9].王静思.《一千英亩》水之意象的原型分析[J].北方文学.2019
[10].余磊.《大教堂凶杀案》中时空间及拯救意象的原型探析[D].西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