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像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线,图像,质量,冠状动脉,莨菪,血管,门静脉。
成像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孙颖馨[1](2019)在《一种用于增强拼接图像成像质量的数据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图像拼接技术往往由计算机完成图像数据的处理,但计算机系统存在尺寸大、成本高、便携性差的缺点,为此,设计一种基于图像增强算法的嵌入式系统。该系统由FPGA完成图像采集与增强处理,然后将优化后的两组图像传输给DSP,最终完成两组图像的拼接。设计图像增强算法,对拼接区域不同灰度条件下进行了分类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图像特征点的增强;设计基于特征点向量距离比较的匹配算法,从而优化了图像拼接效果。对比该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传统算法的拼接效果可知,在灰度变化较小的图像区域中,两种方法的拼接结果基本一致;而在灰度变化较大的图像区域中,传统方法的平均处理造成了特征点区域弥散,从而产生一定的失真,相比之下,该系统在1,2,3特征区域拼接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4期)
胡斌,陈静静,徐文坚,徐琦,李晓飞[2](2019)在《双能CT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 5图像(50%100 k V,50%140 k 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主干40~7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 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与M_0. 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 ke 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 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ke 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 5组的3. 57及1. 53倍。结论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 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 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 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承霖,崔红,李正日,金花,金海燕[3](2019)在《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检测IOL倾斜和偏心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偏心和倾斜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5.0mm模拟瞳孔直径下,采用实验室搭建的Hartmann-Shack IOL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检测球面IOL Sensar AR40e、非球面单焦点IOL Tecnis ZA9003、非球面多焦点IOL Tecnis ZM900分别在偏中心0、0.2、0.4、0.6、0.8mm,向鼻侧和颞侧倾斜5°、10°、15°、20°、25°时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以高阶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定量成像质量。结果:倾斜5°以内时,Tecnis ZA9003 MTF值高于AR40e和Tecnis ZM900,而倾斜5°、10°、15°、20°时叁种IOL MTF值有显着差异。Tecnis ZA9003 IOL倾斜角度与彗差呈显着正相关(r=0.842,P<0.001),与球面像差无显着相关性(r=0.229,P=0.241)。偏心0.6、0.8mm时叁种IOL MTF值有显着差异(均P<0.001),Tecnis ZM900偏心大于0.4mm时成像质量明显下降。结论:具有-0.27μm球差的非球面IOL倾斜度小于5°,偏心小于0.4mm时可获得比球面IOL更好的光学成像质量。Tecnis ZM900 IOL偏心大于0.4mm时较球面和非球面IOL的光学成像质量降低。(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琰昭,翟晶,靳志嘉,张欢,闵佶华[4](2019)在《医用磁共振成像颈椎常规扫描序列图像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国内外不同品牌及型号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在颈椎磁共振常规序列的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25家医疗机构及中心,基于7种国内外品牌9种机型的医用MRI设备所采集的447例患者颈椎MRI扫描有效图像资料。按照所使用设备的不同,将扫描图像分为0.3~0.5 T、1.5 T及3.0 T组,相同场强组中以设备品牌为亚组。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指南内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法对各序列图像进行临床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3.0 T的MRI图像质量各项指标4个必需序列的15个评价指标评分最优,1.5 T次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场强MRI设备样本中,国产设备与国外进口品牌MRI设备颈椎MRI图像质量组间对比,部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指标优于国外进口品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 T的MRI设备颈椎MRI成像临床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5 T及其以下的低场设备。在相同场强下,国产MRI设备部分临床图像质量指标与国外进口品牌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郭文文,王威,邵海磊,吴晓璐,肖旻[5](2019)在《探讨使用冠状动脉CTA相同对比剂剂量行胸痛叁联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与增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用量下,256排Revolution CT行胸痛叁联CTA的成像质量与强化效果。方法搜集30例因急性胸痛入院,使用256排Revolution CT在65 ml对比剂剂量下行胸痛叁联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相同对比剂剂量下使用Revolution CT行单纯冠状动脉CTA检查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CT值、噪声,比较两组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将冠状动脉分为4个等级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冠状动脉各节段得分的差异,肺动脉及胸主动脉以CT值>200 HU作为满足诊断标准。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CT值(t/z=0.463、0.576、0.148、0.962,P=0.646、0.574、0.882、0.34,P均>0.05)、噪声(t/z=0.699、-1.309、-1.834、-0.702,P=0.487、0.190、0.067、0.486,P>0.05)、信噪比(t/z=-1.131、-0.858、1.941、0.098,P=0.258、0.391、0.057、0.328,P均>0.05)及右冠状动脉的CNR(t=0.531,P=0.598),无显着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各节段主观评分无显着差异(P均>0.05),研究组肺动脉主干CT值为(558±85) HU,CT值均>200 HU,胸主动脉CT值为(486±110) HU,CT值均>200 HU。结论 256排Revolution CT在与单纯冠状动脉CTA相同对比剂剂量下行胸痛叁联CTA检查,不仅可获得相同的冠状动脉图像,而且可获得良好的肺动脉及胸主动脉图像。(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何小龙,范天建,蔡勇智[6](2019)在《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3D-MRCP成像质量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分析使用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行MRCP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和成像质量有无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时间于2018年3月—10月期间67例行MRCP的患者,其中33例检查前已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观察组),另34例患者检查前未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成像质量进行分析,并按显示细节的过少给予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得分均数较对照组患者图像有明显优势,可见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有利于提升检查成像质量,进一步分析数据,单侧t检验结果提示P <0.05,即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有利于提升检查成像质量,使胆道系统解剖结构显示的更清楚,对于明确没有用药相关禁忌症的情况下,推荐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以改善成像质量,减少因胆管及胃肠道蠕动造成的伪影,减少误诊漏诊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林联君[7](2019)在《关于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指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YY/T 0741-2018规定了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指标成像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动态范围、影像均匀性、有效成像区域、残影和伪影、(长骨)图像拼接性能、探测器校正及稳定性试验和量子探测效率(DQE),其中量子探测效率(DQE)是一种对成像系统的信号和噪声从输入到输出的传输能力的表达,以百分比表示,它是最能代表图像质量的测量指标,以观察者能够探测到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为目的,文章重点对此指标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张雷廷,孙晓龙,方科,杨莎,顾阳[8](2019)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方法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综述形式,对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中的多种要素进行分析,并且对核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探求,最大程度保障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稳定度,提升数据精准度,为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最大保障。(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杨阳坚,陈鹏,章雪娇,严健明,许婉玲[9](2019)在《64排能谱CT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能谱CT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64排能谱CCTA检查的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心率70次/min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1例和低心率组3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SSF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对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判读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得分。结果 70例患者的右冠状动脉STD重建图像总得分、高心率组与低心率组患者的STD重建图像质量得分均低于SSF重建图像(均P<0.05);STD法重建图像,右冠状动脉中段可见明显伪影,血管截断,图像质量无法满足诊断需要,而SSF法重建图像,右冠状动脉伪影明显减轻,右冠状动脉图像边缘清晰、锐利,可判读性与诊断准确性较高,重建图像质量总体优于STD法。结论 64排能谱CT冠状动脉SSF能有效改善CCTA中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冯云国,李圣争,陈聪[10](2019)在《数字射线检测参数对管母线群孔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射线技术是检测管母线焊接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对于给定的数字射线检测系统,成像质量与操作过程中设置的检测参数存在一定关系。从射线机管电压、管电流和积分帧数3个X射线DR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同一管母线相同位置的群孔成像做了对比研究,分析了数字射线检测参数对图像的对比度和信噪比等重要指标上存在的影响。通过对管母线焊接接头检测,得出了数字射线检测参数对焊接接头群孔成像质量的不同影响,相比于传统胶片X射线技术曝光参数的严格要求,数字射线检测参数在设定和组合上范围明显宽广。(本文来源于《山东电力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成像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 5图像(50%100 k V,50%140 k 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主干40~7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 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与M_0. 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 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 ke 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 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ke 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 5组的3. 57及1. 53倍。结论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 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 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 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像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孙颖馨.一种用于增强拼接图像成像质量的数据处理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胡斌,陈静静,徐文坚,徐琦,李晓飞.双能CT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李承霖,崔红,李正日,金花,金海燕.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检测IOL倾斜和偏心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杨琰昭,翟晶,靳志嘉,张欢,闵佶华.医用磁共振成像颈椎常规扫描序列图像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5].郭文文,王威,邵海磊,吴晓璐,肖旻.探讨使用冠状动脉CTA相同对比剂剂量行胸痛叁联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与增强效果[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6].何小龙,范天建,蔡勇智.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3D-MRCP成像质量影响的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林联君.关于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指标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8].张雷廷,孙晓龙,方科,杨莎,顾阳.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方法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杨阳坚,陈鹏,章雪娇,严健明,许婉玲.64排能谱CT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9
[10].冯云国,李圣争,陈聪.数字射线检测参数对管母线群孔成像质量的影响[J].山东电力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