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图论文_王文健,郭立昌,苏超然,周韶博,刘佳朋

磨损图论文_王文健,郭立昌,苏超然,周韶博,刘佳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损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摩擦,机理,复合材料,材料,相似性,应力。

磨损图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健,郭立昌,苏超然,周韶博,刘佳朋[1](2018)在《干态和水介质下钢轨磨损图与磨损机制转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钢轨材料的服役性能,利用MJP-30A型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在干态和水介质下对U75V钢轨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接触应力和滑差对钢轨材料磨损与损伤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结果构建了钢轨材料的磨损图和损伤机制图。结果表明:干态下,钢轨材料磨损机制可分为轻微磨损、严重磨损和灾难性磨损。磨损机制由点蚀、剥落转变为严重剥落和严重疲劳裂纹,接着转变为大量犁沟和氧化层。水态下,随着接触应力和滑差的增大,钢轨的磨损机制由轻微点蚀逐渐转变为严重点蚀、犁沟和轻微剥落。(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学会材料工艺委员会、工务委员会2018年钢轨使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9)

朱文涛[2](2018)在《CL60车轮材料磨损图与磨损转变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铁路主要朝着“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两大方向发展。列车服役条件相当复杂,列车的运行参数、环境条件、第叁体介质等均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轮轨作为列车运行的关键基础部件,在服役周期内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损伤形式。随着铁路的发展,对轮轨的服役要求也必将日趋严格。因此,系统研究轮轨材料在各种服役条件下的磨损与损伤行为至关重要。利用MJP-30A轮轨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在干态和水态下对车轮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滑差率和接触应力对车轮材料磨损与损伤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车轮材料的磨损图与损伤机制图,同时还揭示了车轮材料在干态和水态下的磨损转变机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干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曲线可分为线性磨损、非线性磨损和不确定磨损叁个区域。在中小滑差率下(γ≤18%),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逐渐增加;在大滑差率下(γ=25%),随接触应力的增加,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2)水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随接触应力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也逐渐增加。(3)干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由以点蚀坑、起皮和剥落为主的机械损伤形式逐渐转变为以犁沟、剥落为主的热损伤形式;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总体上越来越严重。水态下,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表面损伤主要由点蚀坑逐渐转变为犁沟和轻微剥落;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也越来越严重。(4)在非线性磨损区内(6%≤γ≤18%),CL60和AAR-D的磨损率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为:当滑差率增至12%时,试样表面Fe_3O_4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又因Fe_3O_4具有润滑作用,故使得磨损率降低;在不确定磨损区内(γ>18%),AAR-D的磨损率随着滑差率的增加再次降低,其主要原因为:当滑差率增至25%时,AAR-D试样表面形成了白层,因而使得磨损率降低。(5)水态下,CL60车轮材料磨损率出现“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规律,其主要原因为:由于轮轨试样接触界面有水膜形成,且膜厚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试样间的相互作用减小,进而降低了磨损率;但随着滑差率进一步增加,车轮试样的损伤机制发生明显变化,水膜的作用逐渐减弱,因而使得磨损率再次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奇,姚萍屏,周海滨,贡太敏,樊坤阳[3](2017)在《含Cr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磨损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究在干摩擦条件下,制动能量和摩擦组元Cr含量变化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图的影响.根据线磨损量的变化,构建出以制动能量和摩擦组元Cr含量为变量的线磨损量图,主要包含叁个区域:低磨损区、中磨损区和高磨损区,并建立出各区域边界转变方程;结合磨损表面、亚表面以及磨屑形貌的观察与分析,确定线磨损量图中各区域的主导磨损机理,由此建立出对应线磨损量图的磨损机理图,即犁削和轻微氧化磨损(低磨损区);严重氧化磨损和犁削(中磨损区);剥层磨损(高磨损区).希望该磨损图为含Cr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奇,周海滨,姚萍屏,张忠义,贡太敏[4](2016)在《干摩擦条件下磨损图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摩擦学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磨损图不仅能确定各工况下的磨损机制,而且还可深入研究磨损机制间的转变规律。干摩擦由于摩擦条件苛刻,往往会造成材料大量损失,影响材料服役寿命,材料磨损图将为其应用提供指导。在磨损图的分类及构建基础上,阐述干摩擦条件下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陶瓷、高分子和涂层5类典型材料的磨损图,指出摩擦学系统的复杂化、试验方式的多样化、磨损图的多维化以及磨损图的应用研究是磨损图的研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6年10期)

张丽敏,董沫辰,吕晋军[5](2016)在《K4169合金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磨损图》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电位测试方法研究了当载荷范围为5~20 N、电位范围为–0.6~0.3 V时镍基合金K4169/氧化铝陶瓷球摩擦副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并根据试验数据获得了K4169合金的腐蚀磨损图(总损失图、磨损机理图和交互作用图).结果表明:K4169合金在室温下的人工海水中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腐蚀速率为0.004 2 mm/a;磨损量Wc为总损失量T值的87.1%~96.8%,表明腐蚀磨损中K4169合金的损失以机械磨损为主,腐蚀损失量Cw很小.以ΔCw/ΔWc为判据可知:协同作用、加和作用和对抗作用均存在于K4169合金在人工海水的腐蚀磨损中.(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谭慧强,姚萍屏,赵林,肖叶龙,贡太敏[6](2013)在《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磨损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损图研究是1种能够系统分析材料的摩擦性能、直观反映材料摩擦学特性变化,以达到评估、预知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方法。本文作者依据相似性原理,通过对摩擦因数、摩擦表面及磨屑的测试及分析,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信息,建立磨损图。进一步研究表明:随制动初速度增加(从8 m/s增加到20 m/s)和载荷增大(由1 MPa增大到2 MPa),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都逐渐非线性增加,并保持在0.070~0.100之间;其磨损图可划分为轻微磨损区(质量磨损率W<10-5 mm/次)、严重磨损区(W>10-4 mm/次)和过渡区(10-5 mm/次<w<10-4 mm/次)3个区域,轻微磨损的主要机制为塑性变形和显微犁削,严重磨损的主要机制为疲劳磨损,过渡区域为磨料磨损向疲劳磨损转变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谭慧强[7](2013)在《铜基湿式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及磨损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于坦克等重型机械的离合器用铜基湿式摩擦副,工况条件以高速高载为主,环境比较苛刻。为了全而掌握离合器摩擦副在工作过程中的摩擦磨损特征以及影响磨损的主导因素,以求达到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进行同步监测的目的,决定开展铜基湿式摩擦副的磨损图研究。磨损图研究是一种能够系统分析材料的摩擦性能、直观反映材料摩擦学特性变化,以达到评估、预知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方法。本文依据相似性原理,通过对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摩擦表面、磨屑及摩擦表面的温度场分析,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学信息,建立相应的磨损图。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条件下,随制动初速度增加,湿式铜基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呈非线性增加,载荷1MPa时,摩擦因数增加速率由22.6%变为4.5%,载荷2MPa时,摩擦因数增加速率由8.0%变为3.1%;相同制动初速度条件下,载荷由1MPa增加到2MPa,摩擦因数相应增加。摩擦因数保持在0.070~0.100。(2)高能量密度工况条件下,润滑状况恶化,摩擦副表面温度骤升,容易导致润滑油的裂解。摩擦表面的破坏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磨损较大,磨屑以片状磨屑为主。低能量密度工况下,润滑状态良好,摩擦副表面以正常的磨粒磨损为主,磨损较小。(3)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图可划分为3个区域:轻微磨损区(W<104mm/次)、严重磨损区(W>10-4mm/次)和过渡区(10-5mm/次<W<10-4mm/次)。轻微磨损的主要机制为塑性变形和显微犁削,严重磨损的主要机制为疲劳磨损,过渡区域为磨料磨损向疲劳磨损转变的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6-01)

马文林,吕晋军[8](2008)在《干摩擦条件下铜-石墨复合材料与ZQAl9-4铝青铜的磨损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铜-石墨复合材料和商品ZQA l9-4铝青铜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室温摩擦磨损性能,得出了两者的磨损图.结果表明:铜-石墨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性能;铜-石墨材料的磨损体系可以分为轻微磨损(磨损率小于1×10-4mm3/m)、中等磨损(1×10-4~1×10-3mm3/m)和严重磨损(磨损率大于1×10-3mm3/m)3个区域,而ZQA l9-4铝青铜的磨损体系可分为轻微磨损、中等磨损和咬合3个区域;在载荷小于5 N,滑动速度处于0.005~0.05 m/s时,铜-石墨复合材料表现出比铝青铜更优异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钟声,曹占义[9](2004)在《磨损图的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磨损学系统研究的角度,论述了磨损图的意义、构造和使用方法。磨损图命名许多面向现象的磨损机理研究结论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在很大范围内包含了一个摩擦副的摩擦特性信息。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上的面向摩擦副的研究。因此对摩擦学设计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张洪波,董允,宗贵龙,贾艳琴[10](2004)在《SiC颗粒增强PTFE基复合材料磨损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SiC颗粒增强PTFE基复合材料(PTFE/SiCP)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特性。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建立了复合材料磨损机制转变图,对在不同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进行了概括。结果表明,SiC颗粒增强PTFE基复合材料发生轻微磨损的主要机制是显微切削,发生严重磨损的主要机制是粘着磨损。(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4年01期)

磨损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路运输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铁路主要朝着“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两大方向发展。列车服役条件相当复杂,列车的运行参数、环境条件、第叁体介质等均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轮轨作为列车运行的关键基础部件,在服役周期内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损伤形式。随着铁路的发展,对轮轨的服役要求也必将日趋严格。因此,系统研究轮轨材料在各种服役条件下的磨损与损伤行为至关重要。利用MJP-30A轮轨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在干态和水态下对车轮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滑差率和接触应力对车轮材料磨损与损伤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车轮材料的磨损图与损伤机制图,同时还揭示了车轮材料在干态和水态下的磨损转变机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干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曲线可分为线性磨损、非线性磨损和不确定磨损叁个区域。在中小滑差率下(γ≤18%),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逐渐增加;在大滑差率下(γ=25%),随接触应力的增加,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2)水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随接触应力增加,车轮材料磨损率也逐渐增加。(3)干态下,随滑差率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由以点蚀坑、起皮和剥落为主的机械损伤形式逐渐转变为以犁沟、剥落为主的热损伤形式;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总体上越来越严重。水态下,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表面损伤主要由点蚀坑逐渐转变为犁沟和轻微剥落;随接触应力的增加,车轮材料表面损伤也越来越严重。(4)在非线性磨损区内(6%≤γ≤18%),CL60和AAR-D的磨损率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为:当滑差率增至12%时,试样表面Fe_3O_4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又因Fe_3O_4具有润滑作用,故使得磨损率降低;在不确定磨损区内(γ>18%),AAR-D的磨损率随着滑差率的增加再次降低,其主要原因为:当滑差率增至25%时,AAR-D试样表面形成了白层,因而使得磨损率降低。(5)水态下,CL60车轮材料磨损率出现“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规律,其主要原因为:由于轮轨试样接触界面有水膜形成,且膜厚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试样间的相互作用减小,进而降低了磨损率;但随着滑差率进一步增加,车轮试样的损伤机制发生明显变化,水膜的作用逐渐减弱,因而使得磨损率再次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损图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健,郭立昌,苏超然,周韶博,刘佳朋.干态和水介质下钢轨磨损图与磨损机制转变研究[C].中国铁道学会材料工艺委员会、工务委员会2018年钢轨使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2].朱文涛.CL60车轮材料磨损图与磨损转变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王奇,姚萍屏,周海滨,贡太敏,樊坤阳.含Cr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磨损图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7

[4].王奇,周海滨,姚萍屏,张忠义,贡太敏.干摩擦条件下磨损图的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16

[5].张丽敏,董沫辰,吕晋军.K4169合金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磨损图[J].摩擦学学报.2016

[6].谭慧强,姚萍屏,赵林,肖叶龙,贡太敏.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磨损图研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7].谭慧强.铜基湿式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及磨损图研究[D].中南大学.2013

[8].马文林,吕晋军.干摩擦条件下铜-石墨复合材料与ZQAl9-4铝青铜的磨损图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8

[9].钟声,曹占义.磨损图的研究方法[J].长春大学学报.2004

[10].张洪波,董允,宗贵龙,贾艳琴.SiC颗粒增强PTFE基复合材料磨损图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4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磨损图论文_王文健,郭立昌,苏超然,周韶博,刘佳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