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分析论文

刘培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分析论文

摘 要: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立足于人的发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通过社会主要矛盾界定时代主题、依据时代主题确立自身使命、通过践行使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推动时代进步、在时代进步中实现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适于自身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执政逻辑

分析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就是要探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伟大实践“从何而来”“向何处去”。历经70年波澜壮阔的执政实践,中国共产党已成功探索出自己独特的科学执政思路——一种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发展思维,它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视角出发,将人民、矛盾、时代、运动与党的自我建设紧密结合,完美演绎了中国共产党长期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与内在规律,使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华大地,由弱到强,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启示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生俱来的目标,从发展的视角谋划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正是发轫于对人的发展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形成于长期为民执政的具体实践。概括而言,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首先立足于我国人民的阶段性发展需要来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变化,再依据这种变化判断时代潮流与发展方向、确立自身的时代使命,进而为完成这些任务构建自身的强大机理,从而更好地组织和凝聚社会力量、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推动时代进步,最终实现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见图1)。

一、立足人的发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

人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生存与发展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宗旨被界定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表明,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民执政。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实现人的发展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人民解决问题必须先厘清人民的问题是什么,即必须清楚人民的发展处于什么样的现状和历史阶段,必须找准人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立足人的发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便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逻辑中的第一个环节。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敌我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彻底实现全国人民解放的需要。待全国政权稳定之后,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主要问题。因此,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341。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成为重要关切,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的认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矛盾被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的需求也从“量”向“质”发生了转变,人民需求的多样性特征日益显现,而且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这既是党对变化之后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明确概述,同时也成为党在新时代开展工作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实践表明,为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与时俱进的认识和科学准确地把握。由于社会主要矛盾既是基于特定时期内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呈现的宏观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切社会运动的引擎(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就会引起什么样的社会运动和社会斗争),而且党开展执政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主导斗争、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因此,要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稳定局面,就必须依据反映人民发展需求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组织社会运动、实现社会治理。从具体的执政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对这一原理有了科学的认识和精确的把握,我们党才在不同历史时期准确把握了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赢得了不同时期的民心,凝聚了不同时期的民力,主导了不同时期的运动,实现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主要矛盾界定时代主题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就会有什么样的时代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社会主要矛盾是时代的晴雨表,始终反映着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关联着人民群众在每个历史阶段的主流运动,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发展方向。在长期的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步从“量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质的追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主要矛盾的转变使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新生政权同敌对分子及反动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现实需要是早日实现社会安定。因此,党在执政之初所处的时代仍是革命的时代,党最初的执政工作便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肃清反动残余势力”。政权稳定之后,我国社会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人民群众最大的现实需要变成为了休养生息。因此,党的执政工作步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融入建设新生国家的历史潮流。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在生产生活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落后的社会生产却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由此日益显现,人民最大的现实需要也转变成了加快社会发展步伐、满足多样性需求。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华民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开辟了由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路径,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奋斗主题。在此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从人民对“量”的需求转向对“质”的追求,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是党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早已将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作为其科学执政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正在用其成功的执政实践表明:社会主要矛盾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时代主题也在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必须解决的矛盾,每个时代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主题;党和国家的建设必须依据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的变化来开展。正是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精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脉搏,中国共产党才辨明了相应的时代特征、科学界定了相应的时代主题,并将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划分成了前后相继的不同历史阶段,在每个历史阶段书写了大气磅礴的时代华章,成功探索出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道路。

三、依据时代主题确立自身使命

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就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征确立了党的时代任务。鉴于当时的中国人民正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内外交困的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实现独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目标便成了争取民族解放,党在这一时期的使命便成了组织开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1313。革命胜利之后,党充分发扬了这一工作传统,继续依据新的时代主题确立自身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社会进入过渡时期,巩固新生政权尤为紧要,党的使命是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党的时代任务也转变成了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社会稳定,人民迫切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表现为为人民谋生存、为民族谋发展、为世界守和平。历经4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从贫穷向富裕的华丽转变,同时也开启了富强、复兴的新征程。

经过脱氧乌头碱对照品、脱氧乌头碱浸泡24 h样品和脱氧乌头碱加热720 min样品的对比,可确定脱氧乌头碱在浸泡过程中未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加热以后水解生成了4种新成分;准分子离子m/z 588在36 min出峰,为去氧乌头次碱,是脱氧乌头碱C-8位酯键水解的产物;准分子离子m/z 484在32 min出峰,结合乌头碱的加热情况,认为m/z 484离子为去氧乌头原碱;准分子离子m/z 570在54 min出峰,确定其为去氧乌头原碱;离子m/z 466在9 min出峰,确定其为焦去氧乌头原碱,离子m/z 630为脱氧乌头原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其后,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时,他进一步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3]。这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它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以贯之的,它是党保持长盛不衰的动力,也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方向。党在任何时期的任何执政工作都是为了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的进步事业不懈奋斗。党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执政实践则进一步表明,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它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形态正是党依据不同时代的主题所确立的基本担当。

实践表明,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色彩,在时代变化中明确自身的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找准自身定位、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因时而动、因势利导的伟大创造,推动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层层深入实践,实现了党的执政工作与时代进步同向而行、与历史发展步调一致。历史表明,这种依据时代主题确立的时代担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担当,是脚踏实地的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永盛不衰的重要“密码”。

河套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于晓芳,高聚林,胡树平,孙继颖,王志刚,王富贵,张鹤宇(26)

四、通过践行使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韩城区块2015年以来累计压裂115口井259层,其中有21口井压裂时波及邻井。受压裂波及影响的邻井36口井39井次,受影响前日总产气量58 960 m3,目前日总产气量25 336 m3,减少33 624 m3;受影响前平均日产水量5.05 m3,目前平均日产水量6.62 m3(表1),对生产影响较大。

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时代主题便会随之产生变化。实现这一变化的内涵在于,中国共产党所解决的矛盾是一个时代最核心最根本的矛盾。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人们只要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久久为功,就能对事物的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当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在矛盾的变化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就抓住了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就能对时代的变化产生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其近百年的实践中,无论是在革命时代还是在执政时期,都是通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才实现了伟大事业的成功。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才一步一个台阶,逐渐走向复兴。历史表明,通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来实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是科学正确的路径。党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领导人民着力解决新矛盾,也必将书写出新的华章。

实践表明,由于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任务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特殊时代主题下的具体反映,而时代主题所彰显的正是人民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所以,完成党的时代任务就是在解决现实的社会主要矛盾;要解决各种现实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坚守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通过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设将党的使命转化成了全体党员的基本担当,为党完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任务汇聚了最强大的先锋队伍;党坚持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注重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发挥出来,为实现党的时代战略目标准备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实践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党围绕自身使命,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对国家形成了最强大的领导合力,并影响到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为我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力量保障。

五、通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时代进步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其执政工作的时代特征便在于引领社会变化、实现历史进步、推动时代变迁。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实现时代进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结果,它蕴含于解决时代主要矛盾的全过程,只有解决了旧世界的矛盾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为了实现这一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解决国内矛盾并积极参与解决国际矛盾。

一身空姐职业装的程凤萍今天接受人民交通网专访的时候,给记者的印象是“干练、热情、泼辣、大方”,难怪南航湖南分公司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凤姐”。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积极践行自身使命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矛盾,实现了我国历史的三次重大转变。对这三大矛盾的解决,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工作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其改变历史的必经路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和“道路之争”。正是通过解决这一巨大矛盾,中华民族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动荡局面,一个和平安稳的时代才随之到来,中华民族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稳定;同时,随着战乱的停止,中华民族从动荡逐渐走向谋求发展,而随之出现的正是另一组矛盾,即国家的贫穷落后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正是因为这一矛盾逐步得到了解决,中华民族才逐渐走出了积贫积弱的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落后的社会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富起来的中华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当前,党正带领人民奋力解决第三组矛盾,即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对此,我们党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为更好地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

具体而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革命成果和稳固新生革命政权,党领导人民先后解决了“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消灭了剥削制度,顺利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为争取富裕、守卫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在此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贫穷落后的旧貌焕然一新,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存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国家顺利解决了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正领导人民为谋求幸福、谋求复兴、谋求大同而努力。在此基础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更加和谐的社会局面正在加快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引领人类共同的未来。这既是党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积极作为的突出表现,也是党领导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华民族进一步强起来的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身肩使命,为解决大事而来。这个“大事”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解决矛盾既是实现发展的前提,也是其认识矛盾、界定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着力点。历史表明,在中华民族的百余年历史上,正是因为“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一直悬而未决,中国共产党才应运而生;正是因为历经28年浴血奋战才解决了这百余年悬而未解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才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这种勇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上述供水利润形成可知,自来水厂愿意接受调水工程水源的前提条件是工程供水价应不高于当地水资源费,否则会影响水厂供水利润。当各受水区工程供水价不高于当地水资源费时,则 EBIT工程大于 EBIT当地,自来水厂就会乐于使用调水工程水源。因此,当各受水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大于相对应的南水北调工程终端口门水价时,自来水厂等制水售水单位就能产生供水利润规模效应,而积极使用工程调水。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水价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受水区现状水价的提升空间远大于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带来的原水价格和水源结构变化对最终用户水价的影响,也就是水资源费提升空间可以大于工程供水价格。

六、在时代进步中实现人的发展

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中,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是实现人民的幸福、都是解决人的问题。因此,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还是变革旧的时代,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人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所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一切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一切社会发展也都应是人的发展。谋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贯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战略,解决了不同的矛盾,书写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成就。在此过程中,人民的幸福越来越具有现实性,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强调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将人民的问题作为根本问题,如通过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得到解放并进入了当家作主的时代,人民权益得到了广泛保障,如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坚持和巩固,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体人的社会平等;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实现并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5]37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内,全国就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2],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实践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文明程度飞速提升。在此过程中,人的问题已得到了较好解决。首先,阶级问题得到了解决,党领导人民通过“三大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通过“按劳分配为主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其次,社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的发展得到较好实现。再次,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较大解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且得到了有效保障。这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成就,也是确保人民越来越幸福、社会越来越繁荣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宏观逻辑和内在规律是十分科学的。以上六大环节组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框架,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密码”。正是因为在这些环节中有效解决了各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奇迹。放眼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必须结合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执政逻辑和规律的探索。只有在具体的执政过程中充分运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逻辑,党才能将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解决好新的时代矛盾,推动时代的变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式(4)中:μj为投资港口j引起的边际固定成本;ωj为投资前港口j的固定成本;拟合优度R2=0.921 4。变动成本的改变源于增加的生产税净额,因为随货运收益的增加交纳的生产税增多。假设港口企业的生产税净额与营业收入有关,根据9个港口企业2006—2014年间的生产税净额和营业收入数据,对二者进行了拟合后发现呈线性关系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杨晔.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3.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刘培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9(3)18-23.

收稿日期:2019-02-20

作者简介:刘培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标签:;  ;  ;  ;  ;  ;  ;  ;  ;  ;  ;  

刘培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宏观逻辑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