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字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字,汉语,效应,甲骨文,中国,安阳市,博雅。
汉字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石宗兴,陈宝琳[1](2019)在《关于初级汉字教材汉字编写建议——以《汉字轻松学》和《发展汉语》中汉字对比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对外汉字教材种类逐渐增多,从教材中也反映出了编写者不同的思路和安排。本文通过《汉字轻松学》和《发展汉语(第2版)——初级读写》(Ⅰ)两种教材中汉字的数量、笔画、部件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归纳两种教材中汉字出现的规律和特征,了解汉字教材编写的现状和不足,为汉字教材编写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周朋升[2](2019)在《梳理简帛文献用字 展现汉字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秦至汉初是指战国末期的秦国到西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是古文字阶段到今汉字的过渡时期,字体上有小篆和隶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出土了大量的简牍帛书,先后发布的有近二十批材料,经整理的大宗材料主要有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牍、马王堆简牍帛书、银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9)
陈瑶[3](2019)在《浅谈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汉文化已渗透到世界各地,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的"汉字",更是走红全球。汉字学习的魅力不仅是掌握一种交流方式,更是在汲取一个古老的文化。汉字的形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至今,每一个过程都是历史的见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王慧敏,李扬,刘云丽[4](2019)在《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隆重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王慧敏 李 扬 刘云丽)昨天,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继我市成功举办2015首届和2017第二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后,汉字大会第叁次在甲骨文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举办。$(本文来源于《安阳日报》期刊2019-10-22)
尹琬祺[5](2019)在《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练习设计探析——以《发展汉语初级读写(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发展汉语初级读写(Ⅰ)》为例,对练习设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汉字教材练习的编写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9期)
欧阳淑治[6](2019)在《象形文字在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移动键盘,而不再是使用毛笔、钢笔、碳素笔来写字。手写板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书法教育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象形文字以及汉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来论述象形文字在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上述分析探索出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29期)
李华[7](2019)在《对外汉语教材落实汉字规范情况调查研究——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是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优秀典型。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对外汉语教材编排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汉字部分是两套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比两者在笔画、笔顺、偏旁、部件等汉字规范方面的落实情况,以期有效反映对外汉语教材中汉字规范的实施应用,更好助力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9年05期)
武怡帆,阴耀耀[8](2019)在《汉字字体设计阶段性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也焕发着强大的活力,中国汉字也是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逐步演化为今天广为流传的汉字,这其中的设计和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粗浅的认知所不能到达的高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也是值得推敲的一门艺术,正是由于汉字的博大精深,丰富了我们的字体设计,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字体设计独具东方韵味。(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6期)
刘敏,李赛男,刘妮娜,王正光,闫国利[9](2019)在《2~5年级小学生汉字识别中预视效应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 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 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 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明[10](2019)在《从概念隐喻角度考察汉字“苗”的语义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苗"的本义是"初生的植物",基于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原则,"苗"由源域——植物域分别映射到了目标域——动物域、表人的领域和医学领域;其语义进一步发展,"苗"借助具体事物获得了抽象比喻义。本文从语言与社会两方面分析了"苗"语义扩大的原因:概念隐喻是词义演变的根源,同时词义引申会受到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共变运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汉字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至汉初是指战国末期的秦国到西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是古文字阶段到今汉字的过渡时期,字体上有小篆和隶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出土了大量的简牍帛书,先后发布的有近二十批材料,经整理的大宗材料主要有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牍、马王堆简牍帛书、银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字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石宗兴,陈宝琳.关于初级汉字教材汉字编写建议——以《汉字轻松学》和《发展汉语》中汉字对比分析为例[J].汉字文化.2019
[2].周朋升.梳理简帛文献用字展现汉字发展历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陈瑶.浅谈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J].青年文学家.2019
[4].王慧敏,李扬,刘云丽.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隆重开幕[N].安阳日报.2019
[5].尹琬祺.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练习设计探析——以《发展汉语初级读写(Ⅰ)》为例[J].长江丛刊.2019
[6].欧阳淑治.象形文字在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中的继承[J].基础教育论坛.2019
[7].李华.对外汉语教材落实汉字规范情况调查研究——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
[8].武怡帆,阴耀耀.汉字字体设计阶段性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9
[9].刘敏,李赛男,刘妮娜,王正光,闫国利.2~5年级小学生汉字识别中预视效应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10].王晓明.从概念隐喻角度考察汉字“苗”的语义发展[J].北方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