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苏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作为是高中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在大量的作文练习过程中,目前英语老师的批改是大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往往漠视老师的批改,对自己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也不求甚解,以致在以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除了平时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写作策略指导外,在书面表达的批改方面也应作一些思考,以提高教学效率。
作文批改要从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避免传统批改中形式单一,反馈缓慢,激励性差的全批全改法,而要采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评改方式,建立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改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使之成为写作教学的真正主体,从而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低耗。
首先,注重学生自评,提高质量。学生自评也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即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反思。要求他们将自己写好的短文细读一遍,查看要点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安排是否合理,衔接过渡是否自然;查看是否有语法错误,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代词、连词等错误;查看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是否有中国式英语;查看是否有大小写、单词拼写、标点、格式等方面的错误。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能潜下心来对自己的作品反思琢磨,润色加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可使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又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可以避免的毛病,同时减轻了教师批改的繁重负担。
其次,促进学生互评,相互学习。利用同桌交换批改法或结对子互改(视班级情况,可一一结对,亦可多人结组)。在批改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和等级进行评阅,指导他们从文章的审题要求、结构的处理、段落的划分、语言的运用、书写的工整各方面作出评判。批改者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可请教老师,也可与同桌或周围的同学讨论,以得到满意的表达方法。批改后,同学之间可以就文章的语言、谋篇布局等方面交换意见,并推选出优秀作文在全班传阅。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也就得到了加强。互相批改的过程,既省时省力,又加强了对语言知识运用的识别和判断,使每位学生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使他们从别人的作文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错误出现在自己的作文中。这也有助于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批互改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
再次,集体点评。教师可以选出好、中、差三个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实物投影或者制成幻灯片,在屏幕上放出来,让全班同学集体点评这些作文。让他们分析文章的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要点是否齐全,时态是否恰当,文中句型、短语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行文是否流畅,中心大意是否表达清楚。教师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应该怎样修改。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们讨论,引导评比出更好的句子、更好的表达。不管哪一层次的作文,只要文章里有闪光点,教师都应加以充分肯定,使他们增加自信,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讨论完后,要求学生立即修改自己的习作:一要查缺补漏,二要订正错误,三要博采众长,使习作上一个档次。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师的批改时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加强面批,增进交流。教师可每学期有计划地对所教学生轮流面批。笔批中太多的圈圈点点,一味地指出错误,会使学生觉得遭到贬低和否认,伤害其自尊心,久而久之使他们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面批与笔批相比,面批更直接、更具体,因此收效也更大。在面批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朋友,力求用富有朝气的、具有亲和力的、带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看法,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以便对其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材料,并指点其修改文中的错误,完善句子的表达。教师在指出错误的同时不断给予正面的肯定,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焦虑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
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放式批改过程正是一种民主的、平衡的、参与性极强的过程,它从传统的由教师用红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改这一过程中分离出来。学生通过写与改,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不但学会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使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我评价能力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要使学生更具责任心、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妨将自己的批改权下放给学生。
(作者单位: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