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桩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载荷,函数,模型,地热,层状,温度。
单桩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杜明芳,王硕[1](2019)在《超前加固管桩单桩沉降简化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前加固管桩这种新型的复合桩,利用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室内试验研究,推导总结了一种超前加固管桩单桩沉降计算的简化方法,并对超前加固管桩单桩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结合原位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发现这种简化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计算单桩的沉降,反映桩基的受力过程。这种方法的计算参数容易获取,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万鹏,罗忠涛[2](2017)在《多层地基中摩擦型单桩沉降分析的传递矩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层地基中的摩擦型单桩,研究了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非线性沉降性能。根据多层地基中桩身荷载传递机理和基本假定,建立了多层地基中单桩沉降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导出了多层地基中桩土体系总势能方程以及桩土位移控制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并结合克莱姆法则,对桩土位移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层状地基中单桩沉降分析的非线性计算方法,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及程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7年06期)
潘军,杨小平,刘庭金[3](2017)在《考虑桩身非线性压缩的单桩沉降解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桩顶沉降是桩基的主要控制参数。均质土和成层土中单桩桩顶沉降由桩端力引起的沉降、桩侧阻力引起的沉降和桩身压缩引起的沉降叁部分组成。针对摩擦桩桩身压缩引起沉降的现有算法没有考虑到其非线性压缩,基于剪切位移法,考虑桩身非线性压缩,从理论上推导它的计算方法,进而得到单桩的沉降。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表明,桩身压缩引起的沉降占总沉降较大时,应考虑桩身的非线性压缩。最后对影响单桩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侧土破坏比、抗剪强度是影响单桩沉降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旭[4](2017)在《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各类土木结构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沉降是桩基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单桩沉降计算的各种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对研究人员了解单桩沉降计算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1)
任恒飞[5](2017)在《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单桩沉降机理与沉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是通过改进灌注桩制作工艺和施工设备,凭借在桩身不同部位设置“球型”扩大头,不仅可以提高承载力,同时还能克服沉管灌注桩普遍存在的缩颈、断桩、蜂窝及钢筋笼变形扭曲等问题的一种夯扩型桩。虽然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已经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但针对其承载机理、承载力计算、沉降特性等理论的研究仍是空白。本论文借助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单桩承载机理、单桩沉降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扩大头在单桩沉降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规律,为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单桩沉降设计提供依据,并以理论推导方式试着给出了该桩型的单桩沉降理论计算方法。论文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结论:1)在桩长和桩径相同的情况下,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与直桩相比有明显提高,且为2倍以上,与此相应,在同一桩顶荷载下沉降不足直孔桩的1/2。2)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因在桩身不同部分处存在扩大头,所以在其P~S曲线中存在明显的“台阶式”跳跃。通过改变不同扩大头间距可以调整相邻“台阶式”跳跃的出现间隔。桩身扩大头产生的“台阶式”跳跃幅度要大于桩端扩大头产生的跳跃幅度。3)增加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扩大头数量能够有效增大其承载能力、减小桩顶沉降值。在本文试验条件中,同一桩顶荷载下,扩大头的数量越多,沉降值越小。当桩顶施加荷载作用达到4000N时,普通直桩的沉降量是多扩大头桩的4倍,单扩大头桩的沉降量是多扩大头桩的2倍。4)由于桩身扩大头的存在,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特性和作用范围发生了改变。位于扩大头中下部的土体受到的扩大头的应力作用要明显大于桩侧摩阻力产生的应力值。扩大头对周边土体的作用规模大约是桩身直径的4倍。5)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扩大头直径、桩身直径、相邻两个扩大头之间的距离、桩土刚度比、细长比等都能影响桩的沉降值。因而,进行桩基设计时,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工程场地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参数以减小单桩沉降值。6)基于Mindlin解和Geddes解,结合分层总和法,对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的单桩沉降进行探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理论计算值对比表明,用本文给出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为将来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5)
梁金国,丁继辉,刘红超[6](2016)在《基于现场载荷试验的单桩沉降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轴力分布函数,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桩身荷载传递规律、桩的截面轴力分布规律和桩侧阻力分布规律,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从单桩Q-s曲线入手,确定各级荷载下桩端平面以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曲线,利用该变形曲线可以方便地计算单桩沉降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单桩载荷试验曲线一致。利用轴力分布函数计算各级荷载下的桩身压缩量和桩端沉降量,进而获得单桩沉降量,其计算结果与按现场测试的轴力分布和侧阻力分布计算的单桩沉降量规律一致,计算结果偏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徐礼阁,王奎华,张鹏,吕述晖,李振亚[7](2016)在《层状地基中考虑桩侧水泥土与土的静钻根植桩单桩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荷载传递法和虚土桩模型,推导层状地基中考虑桩周、桩端土层分布和桩身-水泥土-土体相互耦合作用的静钻根植桩单桩沉降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讨论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虚土桩长度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最后利用静载试验实测数据,对比该计算方法的荷载-沉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层分布及土和水泥土对桩体沉降影响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桩顶沉降值与实测值较吻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优于目前桩基设计规范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夏翱翔[8](2016)在《黄土地区单桩沉降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国内民众节能环保意识的增长,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风电机组承受巨大且复杂的荷载,特别需要一种安全稳固的基础。陕北广泛分布的黄土,具有湿陷等特殊的工程特性,会导致风电基础的变形失稳,威胁着风电设施的安全。桩基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基础形式,尤其适合土质不良的地区。桩身穿过湿陷土层到达压缩性小的土层,将桩顶荷载传至地基土中,将湿陷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机械洛阳铲挖孔灌注桩非常适合土质直立性很好的黄土地区,其施工成本低,操作简单,施工质量更加容易保障,对地形条件适应性好。普通挤土桩产生挤土效应,增大了桩侧摩阻力,但湿陷后产生负摩阻力会破坏桩的承载力。本文依托于陕北定边风电场工程,通过洛阳铲挖孔桩竖向静载试验,测试分析了桩长对桩沉降量的影响,以及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探究了黄土地区单桩沉降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测得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引入摩尔库伦模型,接触对单元,对黄土地区单桩进行分析计算。分析了桩长、桩径、摩擦系数对桩沉降量的影响,以及荷载与沉降量、桩顶沉降与桩端沉降的关系,探究桩身轴力、应力应变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随荷载的变化情况。结合单桩静载试验数据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较符合,足以用来模拟黄土地区桩的承载特性,有限元模拟结果是合理的。荷载与沉降量基本呈正比,随着桩长增大,沉降量越小,桩的承载性能越高。荷载与桩身压缩量基本上是线性关系,随着桩长增大,桩身压缩量也会变大。桩顶沉降量由桩端沉降量和桩身压缩量组成,当桩长较短时,桩端沉降占了全部沉降的大部分,桩长越长,桩端沉降所占比例越小,桩身压缩量越大。随着荷载的增大,桩端沉降与桩顶沉降比值逐渐变大。桩径与单桩沉降成反比,在桩长一定时,桩径较小的单桩与地基土体接触面积小,桩侧阻力也小,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较大,桩的承载力越差。摩擦系数与单桩沉降成反比,在其他土体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摩擦系数增大,桩侧摩阻力增加,单桩沉降量会逐渐减少,其承载能力会提高。桩身轴力分布呈现上大下小,主要分布在桩的中上部,桩顶轴力最大,桩端轴力较小。在同一深度层上,荷载逐渐变大,桩身轴力也会随之变大。桩在承受竖向荷载时,桩身发生压缩和沉降,与桩周土体有相对滑动,形成桩端阻力与侧摩阻力。施加在桩顶部的荷载主要传递给了桩周土体,使土体承担了一部分荷载。桩侧摩阻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特点,只有一个峰值,在桩的中下部摩阻力分布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而上部摩阻力没有继续增大。荷载慢慢变大过程中,摩阻力的峰值沿着桩身向下移动。使用ABAQUS软件模拟单桩竖向承载能力,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陕北黄土地区机械洛阳铲挖孔桩的承载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部分取代现场试验工作,节省了工程成本。(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3-01)
王彬彬,路宏伟,洪鑫,王昊,蒋刚[9](2016)在《地热桩荷载-温度作用下单桩沉降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地热桩荷栽-温度作用数值计算模型,并用现场试验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结合不同气候地区地源热泵系统运营特征模拟了地热桩3种不同持续运营工况。给出了不同荷载水平下,升温、降温和升-降温持续周期性运营工况影响的单桩桩顶沉降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长期运营过程中桩顶沉降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产生累积;沉降累积效应与地热桩运营工况以及桩顶荷载水平有关;地热桩工程应用应关注持续周期性运营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Zhen-ya,LI,Kui-hua,WANG,Shu-hui,LV,Wen-bing,WU[10](2015)在《非线性粘弹性土中单桩沉降时间效应分析新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一种新的简便方法,计算非线性土中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以及沉降稳定之后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创新点:1.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包括桩侧土和桩端土),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2.采用基于行波分解的波动分析程序,计算桩身任意位置处的沉降,并据此计算任意位置处的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3.该方法既可以用于分析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也可以计算不同加载等级下桩的最终沉降量,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线性阻尼器模拟土体的粘性,双曲线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分别模拟桩侧土和桩端土的非线性,采用基于行波分解的波动分析程序得到桩身不同位置处的沉降、侧摩阻力及轴力计算公式(式(15)、(25)、(31)、(33)、(35)和(36));2.分析在不同桩土参数情况下,桩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6、8、10和12)及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分布情况(图7、9、11和13);3.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图14和15)。结论:1.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非常显着,并受到桩土参数的影响;2.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工程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8期)
单桩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层地基中的摩擦型单桩,研究了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非线性沉降性能。根据多层地基中桩身荷载传递机理和基本假定,建立了多层地基中单桩沉降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导出了多层地基中桩土体系总势能方程以及桩土位移控制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并结合克莱姆法则,对桩土位移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层状地基中单桩沉降分析的非线性计算方法,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及程序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桩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明芳,王硕.超前加固管桩单桩沉降简化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陈万鹏,罗忠涛.多层地基中摩擦型单桩沉降分析的传递矩阵法[J].中外公路.2017
[3].潘军,杨小平,刘庭金.考虑桩身非线性压缩的单桩沉降解析算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4].刘旭.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综述[C].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5].任恒飞.全夯式挤扩多头灌注桩单桩沉降机理与沉降特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
[6].梁金国,丁继辉,刘红超.基于现场载荷试验的单桩沉降简化计算[J].岩土工程技术.2016
[7].徐礼阁,王奎华,张鹏,吕述晖,李振亚.层状地基中考虑桩侧水泥土与土的静钻根植桩单桩沉降计算[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夏翱翔.黄土地区单桩沉降特性数值模拟分析[D].兰州大学.2016
[9].王彬彬,路宏伟,洪鑫,王昊,蒋刚.地热桩荷载-温度作用下单桩沉降特性数值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Zhen-ya,LI,Kui-hua,WANG,Shu-hui,LV,Wen-bing,WU.非线性粘弹性土中单桩沉降时间效应分析新方法(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