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眼科门诊部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据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程度没有太大差别,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7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老年眼科患者也逐渐增加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手术治疗是眼科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眼科手术本身对患者的威胁并不大,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及各个器官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为此容易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增加患者的心理及精神负担[1]。为此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老年患者及时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研究主要对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眼科门诊部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及精神障碍者。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2.1±9.3)岁;疾病类型: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慢性泪囊炎分别36例、31例、17例、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及以上42例。根据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文化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没有特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如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给予生活照顾,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手术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通常年纪较大,大多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都存在着一定的孤独、恐惧心理,同时担心术后的预后效果及术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害怕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加上本身对手术方式的不了解,容易产生各方面的忧虑,也担心手术费用为家人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的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特点、手术的基本方式、安全性及预后效果,并介绍一些术后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1.2.2手术中心理护理手术时由于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仪器的恐惧,容易导致心理的恐惧,不能正常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及时向其讲解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用途及安全性,消除其陌生恐惧感,并让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告诉患者局部麻醉时会稍有疼痛,但是麻醉过后手术是无痛的。手术实施时,时刻陪伴其左右,并紧紧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安全感。手术进行时,尽量不要与患者闲谈,让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术中,放下思想包袱,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手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大多患者需要进行单眼包扎或者双眼包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美观,为此术后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告诉患者不可用力揉眼睛,尽量减少头部的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戒烟酒,保证大便的通畅,并叮嘱家属给患者更多的陪伴与关怀。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眼部恢复情况,询问眼部疼痛程度,以免并发症的出现。

1.3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系统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焦虑、抑郁评分以(x-±s)表示,并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后较多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而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变化

3.讨论

临床有研究说明[3],老年患者通常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不断退化,在实施眼科手术治疗时,适应能力较低,容易因为围手术期时的各种不适因素而导致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其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悲伤、担心及悲观等,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手术的耐受力,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的康复。为此及时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大量实践已证实,通过及时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手术治疗时的安全感,降低不必要的一些心理反应。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明显得到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多患者在术前都会产生恐惧、焦躁等心理,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手术后的预后效果等都存在较多担忧,容易导致血压的增加,为此术前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的关键。术中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由于环境及医疗器械而造成的陌生感,降低其术中的恐惧心理,并及时了解患者手术操作时的不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其不适感,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并让家属尽量多陪伴,有效的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增加术后康复的信心,做好眼部保健工作,以免造成术眼的进一步损伤。

总的来说,眼科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术后预后效果如何,不单取决于临床医生的专业技巧,更取决于患者的心态,为此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动态,给予针对性的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手术成功率,对促进护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红.心理护理在眼科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5,34(09):718-719.

[2]王旭.心理护理在眼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62.

[3]陶凤萍,邬艳月,胡丽薇.围手术期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02):226-227.

标签:;  ;  ;  

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