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我国绿色发展路径探究
部 凡,胡文君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060504)
摘 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践解答。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支持,其蕴含的哲理为落实并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推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绿色发展;路径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诞生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显露了远古时代的畏惧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两种感情倾向。进入工业时代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生态问题初见端倪。为了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依据客观得出人与自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一份子,人应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丽中国成为奋斗目标之一。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全民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走上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福斯特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真谛便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就必须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放到首要位置,从生态的高度开展各方面的建设,以顺、尊、保为思想原则,依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推进绿色发展,创新绿色发展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有机构成
虽然马克思本人没有明确提出生态观,但其诸多著作中都显露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蕴含着生态哲理。并且,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随着多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和多国本土化结合的过程中形成诸多新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它回答了千古难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指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应有之态,预设了人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明了自然与人关系恶化的根源所在,提出了修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由之路。
摘取我院确诊的98例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患资料,其中排除身体残缺、精神障碍及依从性差的病患,纳入神志清晰、签署同意书的病患。研究组年龄48~76岁,平均(61.35±5.33)岁,病程1~5年、平均(3.25±1.10)年,女24例、男29例;对照组年龄49~78岁、平均(62.41±5.06)岁,病程1~5年,平均(3.36±1.24)年,女21例、男24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应有之态
毫无疑问,自然界之于人是先验的、客观存在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自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进化出了拥有自主能动力的人类,人类在自身演变过程中以劳动实践按照自主意愿(受客观实在约束)改造自然界,推进社会历史发展。列宁在坚持马恩自然观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践指出:“我憎恨把人同自然界分割开来的唯心主义,我并不因自己依赖于自然界而感到可耻”“同样的,我也不想在神学意义上把自然界神化……”[2]39。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实际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3],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自然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处的应有之态便是:自然界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生活所需,为人类的发展和延续提供劳作对象;人类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受制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巨大创造活力改善生活环境,改变自然面貌,可以说人与自然是相互促成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少了人类存在的自然索然无趣,缺少了自然存在的人类无法生存,所以,人类应以对朋友的态度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 人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法
古往今来,凌驾自然或是臣服于自然的心态比比皆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的心理取向也层出不穷。一直以来,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就是无休止的索取和肆意的破坏,自然被人类当做天然的、无偿的“仓库”,只知取,不知养,千百年来,自然界一直默默承受着人类无休止的索取。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将自然界视为人类身体的无机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相互依托,在这样的关系下,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便是将自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来关爱,人作为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个体都不能称之为整体,自然界作为人无机的身体,理应受到人类的爱护。列宁进一步指出:“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相互作用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同时是结果又是原因,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具有一切方面的和相关的……”[2]46,自然是一个整体,由多种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人作为自然的一份子,要科学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2]39,这便为人与自然的相处指明了道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必不可少的外部感性世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自然界,人类生活将无法维持,也可以说,破坏自然界就是在丢失生命延续的活力,毁坏生命传承的纽带。所以,人类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爱护自然,在爱护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
(三) 人与自然相处的必循之则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出于现实的考量,而且也是响应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可以说绿色发展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涵一脉相承,走绿色发展之路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价值的外在表现,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四) 人与自然的敌对与和解
纵观社会文明的发展浪潮,人与自然的敌对源于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由于内在的逐利性造成了自然生态循环的断裂层,生态环境问题频现,可持续发展、延续性发展遇到巨大阻碍。由于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自然和人类的辩证平衡被打破,经济的增长以自然的破坏、生态的失衡为代价,环境问题在席卷城市的同时,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工业的急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枯竭以及水土严重流失,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面对资本逐利性引起的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失衡,马克思主义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6]这一观点主要是构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在这种社会生产关系中可以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和分配,而构建这种社会生产关系需通过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来完成,在变革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去除资本的逐利性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容和解,人与人的和解,并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共产主义中达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平衡,以这种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制度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条件,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相容共生。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3]30-32,“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3]52等具体解决措施,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创造条件。
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增长,追赶发达国家,经济利益一度成为我国生产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和生态相分离,生态为生产服务,生产的进步、扩张以生态的单方面“付出”为代价,以生态的单方面“供给”为前提。久而久之,经济与生态的矛盾渐显,人与自然的矛盾频发,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现阶段,为了解决因传统工业模式引起的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问题,也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辩证守衡,我国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以绿色引领发展、以绿色促进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守住绿色,在增加绿色的过程中守住增长,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
(一)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绿色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萌芽到完善的过程。“绿色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按其字面含义理解就是兼顾“绿色”与“发展”,在发展中保持且增加绿色,在绿色中推进发展。“绿色”的载体是大自然,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节约资源,减少非必要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化。在追求更大发展规模和更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人们需要考虑自然环境最大承载力,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推进生产发展、社会进步。
(二)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人们面前无法规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当然,在面对这一问题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也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4]这是说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虽说人由于意识的存在区别于遵循本能生活的动物,但是人不能凌驾于规律之上。在列宁看来,自然力量虽神秘但不是无迹可寻,不能夸大自然力的作用“说原始人获得的必需品是自然界无偿的赐物,这是拙劣的童话”[5],也不能无视自然力的作用,“一般说来,工业或农业中人的劳动是无法代替自然力的,就像普特不能代替俄尺一样。无论在工业或农业中,人只能在认识到自然力的作用以后利用这种作用,并借助机器和工具等等以减少利用中的困难”[5]。总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延续发展,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世界,可以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前提下顺应自然,不能忽视客观规律而肆意妄为。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之道,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我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心观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一思想维度下,我国开展绿色发展所关注的应是自然的维度即在不突破自然限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当前,我国开展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生态与生产的矛盾也没有解决,所以,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仍然是横亘在中国发展面前的难题。笔者试图从两个维度(国家、个人)出发,就其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路径创新,以期推进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事物都应以辩证的视角来看待,对于一个事物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究。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生态环境破坏、能源资源的短缺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据这一思想,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内在的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发展道路的实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中国式解读。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注重自然维度,在自然维度的限度内改造自然,在自然维度承受的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并且,要关注人发展的实际需要维度,对人自身的私欲性(逐利性)加以警惕,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国家是进行绿色发展的主导者、策划者,绿色发展所要实现的是绿色社会、绿色生态,关注的是一个词“绿色”,所以从国家维度进行绿色发展路径探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
2.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生态难题的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胜期,巨大的生产消费能源消耗都是我们在这一时期所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这些需要,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承载了生产活动带来的一次次冲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的日以扩大,我国资源短缺、生态平衡链条被打破,我国面临两难抉择——要发展,还是要生态。面对这一境况,我们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构可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以良性循环促发展。而走绿色发展之路便是经济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具体性表现。绿色发展便是注重绿色的保持和增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所要实现的是持续性发展、永续性发展,它的出现不仅响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号召,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双重矛盾,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3.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是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3.建立经济反哺生态的补偿机制,推进绿色发展
4.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可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完善
自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传入中国以来,诸多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中国实践,以全局性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进行探究,形成了解决中国具体实践问题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随着实践的深入,在努力寻找生产与生态辩证平衡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不断深化和完善,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内涵的回应,也是进一步完善这一思想的举措,在走这一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检验认识、推进认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实践中不断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失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潜在要求,科学技术面临重组,绿色科技应运而生。绿色科技即绿色+科技,用绿色给科学技术加以限定,绿色象征着无污染、低能耗、可持续,将绿色加诸于科学技术,可以将科学技术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尽最大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科技的投放是由国家决定的,为了推进绿色发展,国家须给绿色科技以必要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科技,以绿色科技替换传统工业模式和传统生活方式,如对于冬日烧煤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可以以液化气等绿色科技代替,从而减少煤炭需求量,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又缓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守衡创造条件。
5.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体现我国的大国担当
21世纪以来,生态问题得到多个国家的关注,建成生态文明社会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地球安危各国有责。”面对席卷全球的环境问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中国一直积极投身全球环境治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面对一些国家的苛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过高),我国积极探寻解决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促发展,以绿色谋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全球生态危机面前,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的原则,早在2013年中国便做出将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的承诺。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在为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路径选择。现今,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兼顾效益和绿色,为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做表率,体现了保护全球生态平衡的大国担当,也为国际社会思考环境治理问题提供可能性选择。
三、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路径探析
1.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价值体现
(一) 国家维度:发挥主导者身份,专注于“绿色”
在进行羊链球菌病的质量过程中,抗菌消炎、强心利尿和对出血的防治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于患病羊病情的诊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在面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羊时,可以使用10%浓度的葡萄糖与青霉素、安钠咖、维生素B 1和B 2混合使用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的方法。如果病情不严重则可以通过青霉素进行治疗,用量按每千克体重用2~3万单位,3次/天,连续使用3天后再对病情进行进一步观察。
半柔性路面是将一定级配的水泥砂浆灌入到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路面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是母体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大的空隙率,水泥砂浆的灌入使形成的密实骨架结构更具有嵌挤和胶结能力。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并对试验路段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该半柔性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改善路面整体使用性能。
1.加大绿色科技的投放力度,推进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 苏扬,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伴随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及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运用的程度愈发增加得配电网的运行更加可靠、安全、高效,极大地增强了配电网执行任务的效率,进而为用户供应优质化的供电服务优质指明了前进动力。本文通过论述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接着就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若干可靠的实施策略。
同样是Corsa模式,同样是泰然自若,Urus在赛道上的魔性中夹杂着蛮牛标志性的暴脾气和大嗓门,以及大型豪华SUV应有的理性和友善,明明是轴距达到3米、车重将近2.2吨的大块头,却展示出超级英雄般无所不能的战斗力。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主动空气悬架和四轮转向系统同样功不可没。兰博基尼Esperienza驾驶体验甚至出现了越野体验环节,尽管科目设置比较简单,但至少能让Tamburo动态驾驶选择器的TERRA(越野)模式以及248毫米的最大离地间隙有了用武之地。
玉器城西门,原是财神庙头。靠南的门市里,有家福彩投注站。彩站门前,灯火通明。大约百十号人聚在那里,熙来攘去着,情绪高涨。卢一平走到这里,见几个人扛着烟花,从眼前夺路穿过。穿到马路对面了,放下来,掏火,点烟。点燃烟,蹲下身,用烟再点烟花。
2.加强绿色发展意识教育,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以意识反映实践,以意识指导实践。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快速增长引起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来说,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改变生产生态相分离的局面,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以理念的转变促成行为的转变,所以,国家必须担负起自身主导者的职责,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根植绿色发展理念迫在眉睫。当然,在宣传意识的同时,需要注重理念的整体性,要使个人切实理解人与自然属于统一的整体,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相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们中华儿女日夜期盼的梦,全面小康社会落在“全面”二字上,我们要建成的是五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社会,而不是“缺一少二”的片面性社会。在之前的发展中,由于发展的盲目性和逐利性,生态环境被大幅度毁坏,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落实遇到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遇到难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绿色发展道路应运而生。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并且,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也体现出了民生价值取向,绿色发展道路要营造的是绿色惠民的社会,给人民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居住环境以及健康绿色的优质食品,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精神需要。
推进绿色发展是为了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缓和人与自然的紧张状态。但是推进绿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推行绿色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传统工业模式的转变就意味传统工人失业的风险和新型工业模式前景未卜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动摇企业家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这时就需要国家建立经济反哺生态的补偿机制,以经济补偿铺好绿色发展之路,坚定绿色发展之心。其次,绿色发展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必然会遇到经济发达的地区绿色发展势头较好,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绿色发展势头较弱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反哺生态,推进绿色发展。
近十年来,随着女性经济实力和独立能力的提升,世界范围内女性饮酒人数不断上升,改变了酒类市场消费者结构。越来越多的女性饮酒者甚至对欧洲酒类销售企业的营销策略产生了影响。英国数据调查公司曾经发布的报告称,由于欧洲大龄女性加入饮酒行列,欧洲餐厅和酒吧尝试着营造更加温馨的家庭式饮酒环境和氛围;FAB精品酒原本针对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年轻饮酒者,由于刚上市得到了女性特别的青睐,也在后期销售中成为女性消费者主导用酒,并从中获利颇丰[4];葡萄酒不仅在中国越来越受女性喜爱,欧洲女性也对其情有独钟,许多葡萄酒销售商十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市场开发。
(二) 个人维度:扮演参与者角色,实践“绿色”
绿色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也可具化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日常实践活动,绿色发展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伸手可触的实践活动,每一个人都是绿色发展之中的主体,都是绿色发展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绿色发展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个体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1.坚定绿色消费观,追求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
在传统工业文明影响下形成的消费观偏向于高端消费,简单说便是金钱决定品味,金钱的多少代表品味的高低,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端品牌,为了撑门面,也由于从众心理,往往出现过度消费,这样,所形成的消费观逐渐走向消费异化的局面,消费者被所谓的高端品牌所绑架,与合理消费背道而驰。在这种畸形消费观的影响之下,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成了消费者的不二选择,为了满足一己之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所以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必须摒弃奢靡消费观,树立绿色消费观,追求健康、绿色、科学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观便是“人们的消费行为能够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7]。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不是所选品牌的知名度而是利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没有节约资源。当然,绿色消费观并不反对提前消费,在自然维度和支付限度范围内的提前消费可以存在,但是决不能存在超前消费。绿色发展需要社会中的个体树立科学绿色消费观,在追求物质方面满足的同时注重精神消费,达到个体自身内外的辩证守衡,期许通过绿色消费观的形成,在整个社会养成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为走绿色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改进教学的方法,让班级形成热爱学习、热爱书写的氛围,让学生在大氛围中成长和进步。当然,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和教研,相信语文教学在老师们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2.坚定绿色出行观,树立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
行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层面,可以说,每个人都与这一方面发生联系,每一个人都处在不断行走的旅途之中。在传统工业文明之中,代步工具——车辆成为身份的标志,车的贵贱决定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这也就造成了家家户户至少一辆车的社会现状,而越来越多的车辆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排放的汽车尾气堆积在城市上空,造成环境污染。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转变出行观念,树立绿色出行观,以低碳作为出行标准。所谓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如出门乘公交、合作拼车、骑共享单车等,这样既可以节能、提效、减污,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维系健康的作用,对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具有重要影响。
3.树立生态文明幸福观,推进绿色发展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传统工业文明中,幸福观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以感官的享受和物质欲望的满足为标准,这种幸福观是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毁坏为代价的,这种幸福观只是一时不是一世,是虚假幸福观。而生态文明幸福观是以“以人为本”替代“人类中心论”的幸福观,它强调发展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它更多地关注精神欲望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享受精神方面的安宁,以人类的生存安全、生存健康、生存舒适、生存自由为发展目标,旨在让人类的精神更为充实、人格更加完善,根本上说,在这种幸福观的引导下,我们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支配自然的态度,达到人与自然辩证守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列宁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03.
[7]袁铭阳.绿色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J].新疆社科论坛,2018(03):99-103.
The Path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BU Fan, HU Wen-jun
(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060504, Yunnan)
Abstract: Adhering to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also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goal of realizing the power of modernization.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ts philosophies provid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nd innova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path,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wo dimens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Key words: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green development; path
收稿日期:2018-11-08
作者简介:部凡,女,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胡文君,女,云南楚雄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9.01.19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9)01-0101-06
标签:生态论文; 人与自然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自然论文; 哲学思想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论文;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