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模激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器,激光,多模,光纤,半导体,光谱,长程。
多模激光论文文献综述
金正阳[1](2019)在《基于全息激光打印3D图像的多模数字重现平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当前方法构建的多模数字平台重现目标时,出现重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大,重现所用的时间较长,重现结果还原度低和重现速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全息激光打印3D图像的多模数字重现平台构建方法,主要通过叁维点云数据的计算、3D计算全息和3D全息显示3大部分构建多模数字重现平台。在分析目标物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获取重建目标结构的叁维信息;在目标结构叁维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迂回相位编码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干涉全息成像的过程,得到全息图;将全息图传送到空间调制器中采用发光二极管和线性激光源照亮全息图,完成多模数字的重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重现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小,重现所用的时间较短,验证所提方法的重现结果还原度高、重现速率高。(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高光珍,蔡廷栋,张婷,张刚[2](2019)在《基于多模激光关联光谱的甲烷气体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多模激光吸收光谱的灵敏度,将多模二极管激光关联光谱、长程吸收技术和波长调制光谱结合,建立了一套具有高检测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气体检测系统。采用1 675 nm多模激光器作为光源,以光程为100 m的离散镜片型多通池作为气体吸收池,利用甲烷的2ν_3泛频带吸收谱线,通过计算待测气体和参考气体的二次谐波信号峰值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CH_4气体的测量。实验在室温和20.265 kPa(即0.2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CH_4浓度范围为1.00×10~(-5)-1.10×10~(-2)。实验结果表明,CH_4浓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度为0.997,系统的测量准确度为3.50%,对浓度为2.60×10~(-6)的气体样品在30 min内的连续测量表明系统稳定度优于2.5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工业过程控制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2期)
都权力,张鹏,吴迪,贾青松[3](2017)在《基于多模激光抽运的1.70μm波段拉曼增益谱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0μm波段光源在生物医疗、红外光源产生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70μm波段增益谱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为避免受激布里渊散射,采用自制多模光纤激光器作为拉曼抽运源,经1550nm/1650nm波分复用器抽运高非线性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产生拉曼增益谱。首先分析了多模激光抽运产生增益谱的原理,然后通过实验分析不同功率下各种长度高非线性光纤、色散位移光纤组合产生的前向谱和后向谱。实验结果表明,1km长高非线性光纤和6km长色散位移光纤的组合可得到输出功率最大、峰值波长接近1700nm的后向增益谱,这为实现1.70μm波段连续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张铁[4](2017)在《基于多模二极管激光的汞气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若过量排放,不仅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汞污染较严重,并且几年前就已颁布条款控制汞的排放,所以现在对汞尤其是气态汞进行有效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很多化学监测方法逐渐被简单、高效、造价低廉的光学监测方法所取代,而在光学监测技术中,光谱学监测方法已成为主流方向。本课题主要针对元素汞,对象包括大气中和工厂排放废气中的气态汞。进行气态汞的监测,不仅有助于脱汞效率的提高,还对环境污染监测及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利用可调谐多模二极管激光器倍频技术和和频技术产生中心波长253.7 nm的紫外激光的方法,结合关联光谱技术,经自动峰值检测及广义线性拟合的算法得出样品气室中的汞浓度,从而实现汞的连续监测。汞的吸收谱线很窄,对253.7 nm波长的光有强吸收。在倍频实验中,可调谐多模绿光二极管激光的中心波长为505 nm。通过电流和温度的控制,并在加外腔的情况下可将其波长调至507.3 nm,由BBO晶体的倍频效应得到253.7 nm的紫外光。经计算得到,合成紫外光强度为16.6 nW,且在1 m路径,4 s积分时间下,汞浓度测量灵敏度达到0.07μg/m~3,且汞浓度测量线性动态范围大约是0~45μg/m~3。最后对该系统的气体选择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测试并完成了汞浓度的连续监测。在和频实验中,应用中心波长在687 nm的可调谐多模红光二极管激光器和中心波长在401 nm的可调谐多模蓝光二极管激光器,经BBO晶体产生和频效应进而获得253.7 nm的紫外光,并分别在红光和蓝光激光器上施加扫描信号,进行双路扫描。经计算得到,合成紫外光强为1.0 nW,在1 m路径,10 s积分时间下,汞浓度测量灵敏度达到0.13μg/m~3。汞浓度测量线性动态范围大约是0~36μg/m~3,并给出了线性范围与非线性范围相应的解析式。通过改变两激光器温度我们对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完成汞的挥发与扩散的连续监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邓天瑞[5](2017)在《基于多模激光关联光谱技术的元素汞分析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汞污染具有持久性、高生物富集性、高生物毒性以及易迁移等特性,汞排放不当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人类和生态健康,而中国又是汞排放大国。本文基于多模二极管激光器,搭建了一套低成本的元素汞连续监测系统。汞在253.7nm处有很强的吸收。本文采用两支波长分别为680nm和405nm的廉价的多模二极管激光器,利用BBO晶体的和频效应,搭建了 一套元素汞连续监测系统。通过调制注入电流改变合成的激光波长,得到元素汞的直接吸收谱。采用关联光谱技术来抵消多模激光器模式跳跃带来的吸收线型变化的影响。设计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算法实现自动数据分析处理。积分时间为80s时,检测极限优于0.1μg/m2,符合工业监测需要。系统重复性和波动性等各项指标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元素汞连续监测技术在工业汞排放连续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20)
王艳芬,邓云龙[6](2016)在《计算机仿真多模激光在光纤内的光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内的激光光强分布是激光照明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文章采用OptiBPM光学软件分别对光束半径为15、30和50μm的单模、双模和多模激光在两层均匀结构的光纤内的传输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设置纤芯直径分别为100、120、150和180μm。结果表明,对于应用于照明领域的多横模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耦合纤芯直径与激光束宽度相等的情况下,光纤出射端的激光光强分布最均匀。(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郭松林,任晓霞,水泉龙[7](2016)在《基于腐蚀型多模光纤的光纤激光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种新颖的基于腐蚀型多模光纤MMF级联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可以同时测量温度和液位的光纤传感器装置,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光纤光栅和激光干涉仪作为激光光腔的滤波器,对应这两个滤波器,输出两个稳定波长,这两个波长对液位和温度有不同的反映特征。通过FBG输出的波长对液位不敏感,对温度的敏感性是0.012 3nm/℃。通过干涉仪输出的波长对液位敏感,并且灵敏度是0.229 4 nm/mm,它的温度敏感性是0.064 8 nm/℃。这样,根据不同的液位和温度的光谱响应,可以实现同时测量,该传感器与其他光纤传感器相比有不受检测范围限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6年03期)
武国强[8](2016)在《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内微腔的飞秒激光制备及其传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内开口微腔结构具有制备简单、易于溶液出入、易填充聚合物封装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折射率、温度传感。在单多模级联结构内制备微腔结构能够形成高质量的马赫-泽德干涉仪(Maher Zehnder interferometer,简称MZI),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度好、结构紧凑等优点。此外,当单多模级联结构内多模光纤达到特定长度时,在光纤内能够形成模式干涉,利用飞秒激光诱导水击穿的方法在其内制备微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折射率灵敏度。提出并制备了一种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内的MZI传感结构,应用于折射率、温度传感。首先,基于马赫-泽德干涉理论对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内微腔结构的透射光谱进行计算仿真,理论研究了微腔尺寸及相对位置对透射光谱的影响,确定形成高质量干涉光谱的微腔最优参数。其次,基于微腔最优参数利用飞秒激光诱导水击穿法在未形成模式干涉的单多模级联结构内制备微腔结构,形成高质量MZ干涉。其透射光谱传输损耗为10d B、对比度达到35d B,对其进行折射率传感测试,在1.333-1.3367内,灵敏度为–10053.45nm/RIU,并其进行温度传感测试,空气中温度灵敏度为43.9pm/oC。通过将聚合物材料(RTVS901)填充到微腔内进行温度增敏封装,其温度灵敏度提高到5.6nm/oC。提出并制备了一种形成模式干涉的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并在其内制备单微腔、双微腔结构,提高其折射率传感灵敏度。首先,利用耦合波理论对形成模式干涉的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的透射光谱进行计算仿真,分析了级联长度对透射光谱的影响。利用BPM-PROP分析了级联结构内单微腔和双微腔分别对透射光谱的影响,并理论研究了其折射率传感特性。其次,通过单多模光纤切割熔接的方法制备出形成模式干涉的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并对其进行折射率传感测试,灵敏度仅为51.88nm/RIU。然后,利用飞秒激光诱导水击穿法在该级联结构内制备单微腔、双微腔结构,其光谱形状未发生变化,但中心波长蓝移、对比度增大。并对其进行折射率传感测试,其灵敏度分别提高到–685.68nm/RIU、–2727.09nm/RIU。(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石科仁,朱长青[9](2016)在《基于ZEMAX的激光与多模光纤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导体激光器远场光强分布不对称的特点,利用ZEMAX软件的近轴平面XY实现对激光器快慢轴不同发散角的模拟。依据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和芯径的要求,结合几何光学进行光线追迹分析,并用ZEMAX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耦合系统的叁维视图,系统像面光斑尺寸满足多模光纤耦合要求。最后,对耦合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高光珍,蔡廷栋[10](2016)在《1570nm附近多模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CO浓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多模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测量系统,该系统以发射谱稳定的多模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结合长程吸收技术和谐波检测技术,通过对1570nm CO分子多条吸收谱线的探测,实现了对CO浓度(即指体积分数)的测量。实验在室温和20.265kPa(即0.2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通过配置不同的CO-N2混合气体,对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样品气体进行了测量。测量前通过9种不同浓度的CO-N2混合气体对系统进行定标,获得定标公式,用得到的定标公式进行CO浓度的反演。结果表明,在CO体积分数低于10%的情况下,浓度测量值与已知值一致性较高,平均偏差为2.57%;通过对CO体积分数为0.5%的混合气体测量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系统对CO的探测极限为3.03×10-5。该系统可以满足CO的在线监测,且稳定性高、灵敏度高,实验装置简单、易用。(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多模激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多模激光吸收光谱的灵敏度,将多模二极管激光关联光谱、长程吸收技术和波长调制光谱结合,建立了一套具有高检测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气体检测系统。采用1 675 nm多模激光器作为光源,以光程为100 m的离散镜片型多通池作为气体吸收池,利用甲烷的2ν_3泛频带吸收谱线,通过计算待测气体和参考气体的二次谐波信号峰值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CH_4气体的测量。实验在室温和20.265 kPa(即0.2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CH_4浓度范围为1.00×10~(-5)-1.10×10~(-2)。实验结果表明,CH_4浓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度为0.997,系统的测量准确度为3.50%,对浓度为2.60×10~(-6)的气体样品在30 min内的连续测量表明系统稳定度优于2.5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工业过程控制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模激光论文参考文献
[1].金正阳.基于全息激光打印3D图像的多模数字重现平台构建[J].科技通报.2019
[2].高光珍,蔡廷栋,张婷,张刚.基于多模激光关联光谱的甲烷气体检测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9
[3].都权力,张鹏,吴迪,贾青松.基于多模激光抽运的1.70μm波段拉曼增益谱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
[4].张铁.基于多模二极管激光的汞气监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5].邓天瑞.基于多模激光关联光谱技术的元素汞分析仪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王艳芬,邓云龙.计算机仿真多模激光在光纤内的光强分布[J].光通信研究.2016
[7].郭松林,任晓霞,水泉龙.基于腐蚀型多模光纤的光纤激光传感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6
[8].武国强.单多模光纤级联结构内微腔的飞秒激光制备及其传感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石科仁,朱长青.基于ZEMAX的激光与多模光纤耦合系统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6
[10].高光珍,蔡廷栋.1570nm附近多模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CO浓度测量[J].光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