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株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株,脱氨酶,组胺,盐碱,蛋白酶,球菌,表面活性剂。
菌株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武芳,李勇,路兆军[1](2019)在《盐碱土壤中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盐碱土壤中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和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Y23具有较好的耐盐碱能力,在培养基的NaCl浓度达到20%且pH值为12.0的条件下仍可生长;对棉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小麦纹枯病和烟草赤星病均具有生防作用;具有较好的溶磷能力;可分泌生长素IAA,对小白菜有较好的促生作用;经16SrRNA序列的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的比对,显示其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李俊辉,王燕,周宝琳,李丕武,赵鑫君[2](2019)在《Nisin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初步探究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良GM17培养基,以蔗糖为唯一碳源,加入0.004%溴甲酚紫和1500IU/mg的Nisin标准品,从新鲜的白菜叶片表面筛选到具有Nisin耐受性、产酸、革兰氏阳性的球形菌株,经牛津杯法抑菌圈试验和16SrDNA初步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命名为L-217;通过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稳定性验证,发现其在低pH及90℃水浴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吸附并浓缩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纯化液与Nisin标准品进行对比,确定抑菌物质为Nisin。(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2期)
顾欣,刘文辉,杨环羽,柳强娟,孙权[3](2019)在《有机磷农药广谱降解菌A1A18菌株(Brevundimonas sp.)的筛选、鉴定与降解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宁夏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中筛选对毒死蜱、氧化乐果和水胺硫磷等3种常用有机磷农药残留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确定其降解能力的代际稳定性及其对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特性。采用选择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目标菌株,依据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测序结果进行分类鉴定,气相色谱法检测液体培养环境和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分离、筛选获得1株有机磷农药广谱降解菌A1A18菌株,鉴定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在液体培养环境中,A1A18菌株对毒死蜱、氧化乐果和水胺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分别为45.82%、9.52%和13.96%;经10代培养,确定该菌株对3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能力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在有机磷原药质量分数为1.0 mg·kg~(-1)干土的土壤中施用A1A18菌株,降解菌初始数量密度为0.2×10~8 CFU·g~(-1)干土,施药后第21天,土壤中毒死蜱和水胺硫磷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81%和87.75%,较对照提高16.24%和24.62%;施药后第7天,土壤中氧化乐果降解率达86.19%,较对照提高12.69%。短波单胞菌A1A18菌株能促进土壤中毒死蜱、氧化乐果和水胺硫磷的降解,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贺晓凌,赵丹瑜,张佩莲,向雪艳,李卓轩[4](2019)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菌株的筛选及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城市生活垃圾经填埋处理产生的渗滤液污染问题,以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采集的土样作为菌源,筛选出适于降解垃圾渗滤液的优势菌株,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筛选出影响菌株降解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坡实验法接近最大响应值区域,通过响应面法求取最优降解条件。结果标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适于降解本文垃圾渗滤液的优势菌株为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命名为菌株Fusarium chlamydosporum TJPU02;影响菌株降解垃圾渗滤液的3个主要因素为蛋白胨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葡萄糖质量浓度;最优降解条件为蛋白胨4.3 mg/mL、接种量6.44%、葡萄糖9.2 mg/mL,此条件下COD降解率理论预测值为85.95%,实验值为85.76%,二者基本吻合,说明所筛选的优势菌株Fusarium chlamydosporum TJPU02对垃圾渗滤液具有显着降解效果,存在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传丽,孙会刚,崔珏,陈学红,高兆建[5](2019)在《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罗丹明B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法从含油脂丰富的土样中筛选出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对活性最高的菌株TZ-1进行16S rDNA鉴定和发酵产酶条件分析,发现TZ-1属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 H值为8.0、发酵时间48h,此时酶活性可达22.7 U/mL;对TZ-1菌株所产脂肪酶进行酶催化特性分析发现,该脂肪酶属中温碱性脂肪酶,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 H为8.0,60℃下半衰期为3 h,70℃下的半衰期约1.5 h,p H值8~9时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费诗萱,张敏,王迎,杨苗,余旋[6](2019)在《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红枣根际促生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定向富集法从红枣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同时检测其产生长素(IAA)、固氮和解磷等促生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验证3株高效产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putida和Serratia plymuthica对红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红枣根际共分离出10株产ACC脱氨酶的菌株,其ACC脱氨酶活性在14.23~433.05μmol/(mg·h)。这些菌株都具有产IAA、固氮和解无机磷能力。2)经鉴定,10株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3)接种Pseudomonas putida菌剂和Serratia plymuthica菌剂均可显着促进红枣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株高、生物量、叶片氮及磷含量。2种菌株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剂,且复合菌株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孝,温承坤,张玉,李小强,方尚玲[7](2019)在《黄酒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初筛从酒曲中筛选得到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对6株菌株进行酶活检测,得到高蛋白酶活力菌株CX1。同时对CX1进行菌株鉴定,通过BLAST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其为黄曲霉。利用黄曲霉毒素在360 nm紫外灯下有荧光反应进行毒理试验,菌落无荧光斑点,检测无毒。蛋白酶活曲线中CX1的蛋白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96 U/mL,进行黄酒发酵实验测得氨基态氮1.51 g/L、糖度96.95 g/L,氨基态氮大于优质黄酒的标准值。(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黄黎阳,杨欢,饶天利,李志坪,蒋筑阳[8](2019)在《高产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养高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探究合适的培养条件。从长庆油田ZJ2区某联合站取回生化池四级处理水样、单井注入水及采出水等共9处水样。依据性状的不同,一共分离出23种菌株;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溶血特性,使用血平板培养基挑选出7种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并结合实验对菌株进行筛选,优选出2种高活性的菌株;从Na Cl质量浓度、含油量、pH及温度等方面对优选菌株进行适应性评价,并进行驱油模拟实验。试验表明,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温耐盐耐碱性,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蓝翔,程淑敏,徐莹,汪东风,Zhang,Shuaizhong[9](2019)在《一株新筛选的高效降解组胺菌株的降解特性及降解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组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本研究中,从发酵酱油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降解组胺的菌株A3。经26S rDNA测序,鉴定此菌株为Millerozyma farinose。通过HPLC和FTIR,证实M.farinose A3能将组胺降解成氨类物质。当组胺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此菌株能利用组胺进行生长代谢活动但组胺浓度在大于50 mg/L时会抑制其生长。在50 mg/L组胺条件下,对此菌株降解组胺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其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R~2=0.9877),经计算K_m=116.5604 mg/(l·h),V_(max)=18.2482 mg/(l·h)。采用响应曲面对降解条件(温度,pH和NaCl浓度)进行优化。最佳降解条件为:30℃、pH=5.0、50 g/L NaCl,经实验验证此条件下组胺降解率为69.16%。各因素对组胺降解影响顺序为NaCl> pH>温度,且NaCl与pH和温度与pH之间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 <0.05)。为探究此菌株在食品中的应用,将其接种在成品酱油以及发酵鱼露中样品中。发现样品中组胺含量分别降低了54.5%和56.3%,表明此菌株在控制发酵食品中组胺含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冯昭,张旭,徐静[10](2019)在《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菌株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改良GM17培养基,以蔗糖为唯一碳源,加入0.004%溴甲酚紫和1500IU/mg的Nisin标准品,从新鲜的白菜叶片表面筛选到具有Nisin耐受性、产酸、革兰氏阳性的球形菌株,经牛津杯法抑菌圈试验和16SrDNA初步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命名为L-217;通过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稳定性验证,发现其在低pH及90℃水浴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吸附并浓缩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纯化液与Nisin标准品进行对比,确定抑菌物质为Nis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株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武芳,李勇,路兆军.盐碱土壤中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功能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李俊辉,王燕,周宝琳,李丕武,赵鑫君.Nisin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初步探究与鉴定[J].中国调味品.2019
[3].顾欣,刘文辉,杨环羽,柳强娟,孙权.有机磷农药广谱降解菌A1A18菌株(Brevundimonassp.)的筛选、鉴定与降解特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贺晓凌,赵丹瑜,张佩莲,向雪艳,李卓轩.垃圾渗滤液处理菌株的筛选及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5].张传丽,孙会刚,崔珏,陈学红,高兆建.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食品科技.2019
[6].费诗萱,张敏,王迎,杨苗,余旋.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红枣根际促生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7].陈孝,温承坤,张玉,李小强,方尚玲.黄酒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J].酿酒科技.2019
[8].黄黎阳,杨欢,饶天利,李志坪,蒋筑阳.高产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蓝翔,程淑敏,徐莹,汪东风,Zhang,Shuaizhong.一株新筛选的高效降解组胺菌株的降解特性及降解条件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10].冯昭,张旭,徐静.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