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河北省大名县铺上乡小学董绍

【摘要】面对新课程,基于差异性,为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而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个性化教学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使教师尝试适应学生的教学,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期望和支持所有学生持续成长,促进每一个儿童的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过程。要让数学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338【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6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差异性目标、开展对话式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等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目标策略:分层施教,适合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每个学期的数学课程目标没有作出规定性的描述,而只是对每个学段作出相应的规定,提出“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逐步达到”。这不仅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更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同时为我们进行分层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1、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灌输”的老路。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口味,是厨师要去适应顾客,而不是让顾客去适应厨师;一个好的演员要研究如何适应观众的欣赏水平,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他的演出。同样,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教”适应“学”。教师要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教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

2、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且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目标二:认识分数,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关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习得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数学学习。

二、教学策略:走向对话,构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在当代“对话”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对话。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人人参与的真诚沟通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与人格,构建起课堂学习的共同体。为此我们认为:这种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将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正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

1、“对话”不是“独白”,意味着民主、平等。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只有一个相互尊重、人格平等、互相认可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才有助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和自由的状态下敝开心扉,放飞思想,实现师生的“真情对话”,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对话”不是“灌输”,意味着重建、提升。“灌输”是单向顺流,而对话是多向交互。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话产生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从而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三、评价策略:走向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凸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评价个性化,突出发展性。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即时口头评价形式,其实质上是一种教育行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

2、评价针对性,体现真实性。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举爱好等各不相同。外向的人喜欢夸奖,胆怯的人需要加油鼓气。但是,在实践新课程中,有的教师过分,表扬课堂上“嗨、嗨,你真棒!”不断;有的教师夸大奖励,学生脸上贴满“星星”等,造成评价的真实性被淡化,人文性被神化,这些都是对发展性评价的误解。因此我们强调评价的真实性,要针对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个体发展进行评价。只要师生相互尊重坦诚想见,批出学生需要努力的不足之处,才有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盲目乐观,使评价有的放矢。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反映。把握自己的个性并扬长补短,是教师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教学个性,设计自己所追求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将教师和学生完全溶为一个“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愉悦、和谐的境界。健康的教学个性和高品位的教学艺术风格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的教育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标签:;  ;  ;  

浅议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