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轴承论文_王凯歌,王勇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球轴承,动力学,载荷,模型,深沟球轴承,沟道,包络。

球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歌,王勇民[1](2019)在《浅谈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相关应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今时代关于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对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关于锥销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观察研究,并针对其锥销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设计措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4期)

王凯,剡昌锋,王风涛,常斌全,吴黎晓[2](2020)在《深沟球轴承复合故障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状态监测水平,诊断和识别轴承的早期故障,降低因轴承故障导致的损失,针对径向载荷作用下复合故障激励的滚动轴承振动机理的复杂性问题,基于Hertz接触理论,考虑复合故障、轴和轴承座与轴承之间的耦合激励、时变位移激励和滚动体滑动等因素,提出了4自由度复合故障深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模型描述了滚动体在滚道表面上的接触和运动,探究了轴承表面复合故障激励机理,分析了3种工况条件下滚动轴承复合故障对系统动力学振动响应的影响,为轴承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故障的振动响应是由内、外圈单故障的振动响应耦合作用的结果,在频谱图中可以明显地分辨出内、外圈故障特征频率及倍频成分,与单故障相比较,其对应的幅值增大.缺陷尺寸增大、转速增高和载荷增强均会使复合故障轴承的振动幅值增大,影响其运行状态,进而加速轴承的失效,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丁鸿昌,李家成,李茂源,付会彬[3](2019)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Jones-Harris刚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沟道控制理论的五自由度角接触球轴承刚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高转速下球的离心力、陀螺力矩等因素对轴承刚度的影响,应用准静态模型的增量法计算轴承刚度矩阵,并将轴承刚度的计算值与文献中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向载荷、径向载荷、轴承转速和安装过盈量等因素对轴承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大,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均增大;随径向载荷增大,轴向刚度和角刚度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增大;随轴承转速增大,径向刚度减小,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安装过盈量增大,轴承径向刚度增大,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陈志军,张旭,张风琴,刘燕娜,焦叶凡[4](2019)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磨削过程中砂轮的修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切入式磨削过程中,沟道边缘出现直线段,沟道形状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磨削过程发现:降低砂轮修整速度,将砂轮双程修整改为单程修整,使金刚笔从外圈非基面侧抬起,有助于消除沟道边缘的直线段;而修整时降低金刚笔下落速度是消除沟道边缘直线段的关键因素。通过改进砂轮的修整方法,保证了修整砂轮的成形精度。(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贾松阳,王朋伟,文婧,丁建强,范强[5](2019)在《托辊用深沟球轴承减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托辊用低旋转阻力深沟球轴承的需求,在传统设计基础上,不改变轴承外形尺寸、钢球数量、球组节圆直径等参数,通过分析填脂量、沟曲率半径系数、轴承公差和粗糙度等因素对旋转阻力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参数,并对保持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最后的实例分析表明,新设计的轴承旋转阻力比标准值减小了30%以上。(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姜克壮,刘荣刚,熊炘[6](2019)在《深沟球轴承损伤动力学建模与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ertz接触理论,考虑到离心力对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力的影响,建立轴-轴承-轴承座的五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构建了缺陷边缘演变引起时变位移激励与缺陷尺寸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将时变位移函数与五自由度深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结合,建立了深沟球轴承的损伤转子动力学模型。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内圈、外圈的单一故障动力模型进行仿真,并分析了不同的损伤区大小对深沟球轴承振动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包络分析后的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深沟球轴承损伤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志强,王黎钦,张传伟,张雨萌,古乐[7](2019)在《变工况过程中球轴承保持架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球轴承ADAMS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轴承各元件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及摩擦力,分析了变工况下动量轮用球轴承的保持架质心的涡动行为,对保持架的运行稳定性做出了定量的分析.讨论了轴承启动加速度大小、轴向载荷和有无重力场对保持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启动加速度增加,缩短了轴承启动过程的时间,引导面对保持架的引导作用增强,较高的转速更有利于保持架运行的稳定,但较大的启动加速度使得轴承摩擦力矩较大;轴向载荷升高加剧了滚动体与保持架的碰撞,增加了保持架的涡动状态,而且轴向载荷的增加使得轴承摩擦力矩增加;失重状态下保持架与套圈的碰撞加剧,保持架涡动增加.(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8](2019)在《静音运行:斯凯孚(SKF)推出主轴用静音系列球轴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主轴制造商们发现,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噪声和振动水平是提高主轴性能的关键。因此,针对机床主轴制造商所面临的挑战,斯凯孚研发了静音系列超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低速主轴中的轴承保持架在旋转时会发出卡嗒卡嗒的噪声,这是正常现象,但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主轴或其部件出现了问(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20期)

何德艺,孙保苍[9](2019)在《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行为,利用角接触球轴承反力与轴颈中心位移关系,建立五自由度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着重讨论轴向力对系统非线性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非线性特性显着;随着轴向力的增加,系统的响应由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发展到混沌运动。由于轴向力作用,轴承支承刚度发生变化,导致转子两端轴颈中心的动力学响应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张杰毅,陈果,谢阶栋,贺志远,滕春禹[10](2019)在《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叁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球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状态监测水平,诊断和识别轴承的早期故障,降低因轴承故障导致的损失,针对径向载荷作用下复合故障激励的滚动轴承振动机理的复杂性问题,基于Hertz接触理论,考虑复合故障、轴和轴承座与轴承之间的耦合激励、时变位移激励和滚动体滑动等因素,提出了4自由度复合故障深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模型描述了滚动体在滚道表面上的接触和运动,探究了轴承表面复合故障激励机理,分析了3种工况条件下滚动轴承复合故障对系统动力学振动响应的影响,为轴承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故障的振动响应是由内、外圈单故障的振动响应耦合作用的结果,在频谱图中可以明显地分辨出内、外圈故障特征频率及倍频成分,与单故障相比较,其对应的幅值增大.缺陷尺寸增大、转速增高和载荷增强均会使复合故障轴承的振动幅值增大,影响其运行状态,进而加速轴承的失效,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歌,王勇民.浅谈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改进[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王凯,剡昌锋,王风涛,常斌全,吴黎晓.深沟球轴承复合故障动力学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0

[3].丁鸿昌,李家成,李茂源,付会彬.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轴承.2019

[4].陈志军,张旭,张风琴,刘燕娜,焦叶凡.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磨削过程中砂轮的修整[J].轴承.2019

[5].贾松阳,王朋伟,文婧,丁建强,范强.托辊用深沟球轴承减摩设计[J].轴承.2019

[6].姜克壮,刘荣刚,熊炘.深沟球轴承损伤动力学建模与识别方法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7].张志强,王黎钦,张传伟,张雨萌,古乐.变工况过程中球轴承保持架的稳定性[J].工程科学学报.2019

[8]..静音运行:斯凯孚(SKF)推出主轴用静音系列球轴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9].何德艺,孙保苍.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10].张杰毅,陈果,谢阶栋,贺志远,滕春禹.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轴承结合部虚拟材料建模可分离型圆柱滚子轴承Fig.22Separable...球轴承几何关系日本东京大学3自由度大行程平面电机高速旋转电弧感器平衡优化仿真模型滚动体的位置分布

标签:;  ;  ;  ;  ;  ;  ;  

球轴承论文_王凯歌,王勇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