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肾脏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肾脏,肿瘤,恶性肿瘤,综合征,腹腔镜,影像,造影。
肾脏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潘红利,侯唯姝,李小虎,徐曼,余永强[1](2019)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CT、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CT、MRI特点以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术前影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MESTK患者的CT与MRI资料。结果 CT与MRI示均为单侧、单发病灶,病灶呈囊实性表现,实性成分占比不一。增强后病灶内囊性成分不强化,实性成分及分隔明显延迟强化。5例病灶可见尖角状凸起向肾盂内延伸,肾盂局部受累。5例患者行全肾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2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1例术后5个月常规复查CT发现肿瘤术后复发,且复发病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肿瘤类似。病理特点:MESTK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间质成分主要为梭形细胞,并可见特征性束状分布的平滑肌组织和厚壁血管,典型的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柱状或鞋钉样;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成分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间质成分平滑肌及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ER和PR阳性。结论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影像表现为肾脏单发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占比不一,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渐进性强化,局部向肾盂内突入为与其他肾脏肿瘤的鉴别关键点。(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段喜鸽,蒋玉梅,白晓静,牛珍[2](2019)在《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及患者情绪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及患者情绪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02例肾脏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1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心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9期)
夏晨琳[3](2019)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80例肾脏肿瘤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2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8.4±13.6)岁。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1±2.0)天、住院费用(45692±4132)元、并发症发生率(20%),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2±0.5)天、住院费用(41082±3520)元、并发症发生率(10%),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以及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王潇然[4](2019)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肾脏肿瘤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6例,其中观察组应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1.29±19.64)mL,肠道恢复时间为(2.29±0.25)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0.21±51.27)mL,肠道恢复时间为(4.01±0.27)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8.920,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32%,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0,P=0.010 <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肠道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7期)
Argani,P,Kao,Y,C,Zhang,L,魏建国,方叁高[5](2019)在《肾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过表达BCOR:模拟肾脏透明细胞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BCOR是诊断肾脏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一种敏感且高度特异的标志物。然而,过表达BCOR的成人肾脏肉瘤中有一部分BCOR基因遗传学改变(包括BCOR基因融合或BCOR内部串联重复)却呈阴性,因此被归为不能分类的肾(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成萍,丁青,陈晓虹,李晋,陆燕[6](2019)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病灶44个,良性肿瘤病灶13个。采用CEUS检查5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病灶组织GEUS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及增强均匀度等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病灶组织GEUS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相关参数。结果 CEUS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疾病的敏感度为93.18%(41/44),特异度为76.92%(10/13);肾脏良恶性肿瘤病灶组织在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及增强均匀度等结果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肾脏恶性病灶组织RT、MTT等造影相关参数均明显早于良性病灶组织(P均<0.01),IMAX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组织(P<0.01),而肾脏良恶性病灶组织TT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US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方晓燕,沈剑,沈茜,毕允力,汤小山[7](2019)在《WT1基因检测时机对Wilm s肿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Wilms肿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儿中WT1基因检测对诊断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上海市肾脏发育与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儿童肾脏病基因检测数据库,200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明确WT1基因突变、年龄<18岁患儿,或Wilms肿瘤合并CKD 2~5期或肾病综合征或有蛋白尿的连续病例。按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ESRD)之前是否明确WT1基因突变分为早诊断组和晚诊断组,以ESRD为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22例患儿明确WT1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分别位于第8~9外显子/内含子。依据临床分型,10例为Denys-Drash综合征,3例为Fraiser综合征,9例表型为孤立型肾病综合征,5例合并假两性畸形。随访终点进入ESRD有15例,7例进入CKD 2~4期。应用生存曲线分析证实,早诊断组较晚诊断组进入ESRD病程显着延迟(P=0.011)。结论在儿童Wilms肿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患儿中,在肾功能进展恶化之前及早明确WT1基因突变,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分型,还能显着延缓进入ESRD病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栾阳,吴立成,徐浩,杨竣,袁慧星[8](2019)在《铥激光在零缺血后腹腔镜肾脏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腹腔镜铥激光零缺血行小体积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总结本中心2例应用铥激光零缺血切除小体积肾肿瘤的诊疗经过、效果及5年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通过铥激光零缺血完整切除肾肿瘤,术中无大出血,术后肾功能无显着下降,病理检查1例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 1级),1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切缘均为阴性,5年随访未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铥激光肾肿瘤切除术在治疗小体积肾肿瘤中具有更好的肾功能保护优势及同等的肿瘤控制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宇辰,殷信道[9](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十分关键。传统影像组学方法需要人工提取特征,效率低且适应性差。因此,本研究运用一种能自动学习图像特征并分类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方法对肾脏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分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迁移学习方法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图像进行分类。我们收集153例经病理确诊的肾脏肿瘤的增强CT图像。采用InceptionV3模型通过ImageNet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分类。分别在Slice、感兴趣区域(ROI)和矩形(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罗泽槟[10](2019)在《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于我院放射科就诊的16例肾脏少见原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CT、MRI检查。结果:本研究16例患者中,5例HA患者肿瘤均呈类圆形,多数病灶均匀,动脉期瘤内伴明显强化征;5例PRL患者中,80%患者的病灶位于左肾,肿瘤内多伴轻度均匀强化;3例IMT患者肿瘤均位于左肾,呈类圆形,边界不清,瘤内伴轻度均匀强化;1例MA患者右肾可见类圆形病灶,肿瘤内伴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右肾可见类圆形病灶,信号斑驳;1例MN患者右肾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结论:CT、MRI检查用于肾脏少见原发肿瘤,征象典型,可为不同类型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鉴别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肾脏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研究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及患者情绪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02例肾脏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1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心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脏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潘红利,侯唯姝,李小虎,徐曼,余永强.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CT、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2].段喜鸽,蒋玉梅,白晓静,牛珍.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及患者情绪影响[J].心理月刊.2019
[3].夏晨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王潇然.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
[5].Argani,P,Kao,Y,C,Zhang,L,魏建国,方叁高.肾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过表达BCOR:模拟肾脏透明细胞肉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6].成萍,丁青,陈晓虹,李晋,陆燕.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7].方晓燕,沈剑,沈茜,毕允力,汤小山.WT1基因检测时机对Wilms肿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
[8].栾阳,吴立成,徐浩,杨竣,袁慧星.铥激光在零缺血后腹腔镜肾脏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
[9].陈宇辰,殷信道.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10].罗泽槟.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