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华侨汇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侨汇,抗日战争,四联总处
华侨汇款论文文献综述
易棉阳,曾鸿燕[1](2008)在《华侨汇款与抗日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后,国家急需进口大量的军用及战略物资,使外汇需求骤然大增,而出口贸易却因战争而急剧减少,使外汇供给日益紧张,这种状况导致了抗战时期外汇供需的严重失衡。于是,千方百计争取侨汇就成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解决外汇短缺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文把侨汇置于抗战的大背景下,首先考察战争环境下争取侨汇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然后分析了国民政府面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争取侨汇的成效,最后探讨了侨汇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仲微[2](2007)在《东南亚华侨汇款与近代福建地区侨乡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着名侨乡,共有东南亚华侨、华人近400万。福建华侨在开发南洋的同时,并未割舍与祖国家乡的密切联系,他们一方面将积攒的血汗钱寄回家乡用于照顾亲人的生活外,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侨乡的各项建设,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正是由于近代东南亚华侨汇款源源不断的输入,使得福建地区侨乡社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社会风貌,其近代化程度、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与同时期内地各省地区相比,都处于领先水平。由此可见东南亚华侨汇款在福建侨乡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叁方面来论述东南亚华侨汇款与近代福建地区侨乡建设间的关系。第一部分,着重论述近代福建地区侨乡社会的形成与变迁。通过对近代福建侨乡社会海外移民概况和海外移民主要成因的探讨,来进一步理解东南亚华侨与福建侨乡间的联系,从而了解福建侨乡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东南亚华侨汇款的基本状况,重点论述近代福建地区东南亚华侨汇款的数量、种类和方式。近代以来,福建籍东南亚华侨汇款数量巨大,大多采用水客、信局、银行、邮局等汇款方式,并且根据汇款用途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赡家性、投资性和捐献性叁类侨汇,不论哪种性质的汇款都对福建侨乡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叁部分,华侨汇款与侨乡建设的发展。详细论述由于近代东南亚华侨汇款的输入,使得福建地区侨乡社会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建设、社会观念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侨乡人民的生活、文化、思想观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结论,在充分肯定由于东南亚华侨汇款的输入使得福建侨乡社会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探讨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华侨家庭经济结构不合理,对侨汇依赖性过强,抗风险能力低下;大量汇款流入福建侨乡虽然改善了侨眷的日常生活,但并未在侨乡达到预期的经济高度繁荣的目的,反而助长了侨乡社会的不良风气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黄燕华[3](2006)在《华侨汇款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华侨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的积极影响非常突出,海外华侨对潮汕地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汇款上:一是赡养性汇款;二是投资性汇款;叁是捐赠性汇款。这叁类汇款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陈春声[4](2000)在《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华侨汇款与近代东南沿海侨乡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引人注目的研究①。本文主要通过对广东省档案馆收藏的部分与侨汇有关的档案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地方文献和海外侨刊的相关记载,描述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东部潮汕地区侨批业经营与运作的若干侧面,以期增加对(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林金枝[5](1996)在《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华侨汇款含义侨汇系指中国旅居海外华侨从事各种职业所得而对大陆亲戚朋友的汇款,主要用于赡养国内亲属的生活用款。巴是我国非贸易外汇的来源之一。自二战结束后,特别是5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绝大部份加入或取得居住地国籍,变为居住地公民(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史》期刊1996年03期)
熊越[6](1990)在《略论近代厦门的华侨汇款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近代华侨与家乡的联系在经济上主要是以汇款为纽带的。作为八闽门户的厦门,是福建华侨出入的重要港口,厦门又是福建侨汇的集散中心。据统计,1905—1937年全省侨汇的80—90%是在厦门集中或转汇。①那么,侨汇的存在,对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多大(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1990年04期)
林金枝[7](1988)在《略论近代福建华侨汇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近代福建侨汇款额及其特点 (一) 近代福建华侨汇款数额 福建华侨汇款起初由“水客”带来,大概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汇款估计不会太多,但其总额年均约在百万银元左右。至七十年代以后,汇款已逐渐增多。据估计,1871—1884年平均每年达311万银元,1885—1898年平均每年约在1,039万银元。 关于闽侨汇款数目,各方面发表资料不少,但常不免有挂漏不全之嫌,其数字之准确程度不无疑问。叁十年代末,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郑林宪曾作过调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福建华侨汇款自1905年至1915年,每年侨汇数目约在1,900万至2,300万元之间;1916—1918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银价高涨,汇款曾减至1300—1600万元之间;1919年以后二年增至2,000万元,及至1921年—193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年约4800万元;1929年—1931年叁年中,适值世界经济危机,银价暴跌,所以汇款特别多,年由5800万元上升至7600万元。1932年以后至1937年之间约在五、六千万元左右,1938年又达到7000万元的高峰,较历年以来最高的1931年稍少二百万元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1988年03期)
林金枝[8](1988)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汇款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民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的华侨和华人约有2000多万。这些华侨和华人绝大多数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移居世界各地及其后裔繁衍下来的。因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华侨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1988年03期)
[9](1962)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批转中侨委、商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修订的“关于华侨汇款增加物资供应的办法”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将国务院一九六二年一月十叁日国财办习字9号批转中侨委、商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修订的"关于华侨汇款增加物资供应的办法"的通知及附件转发给你们,请即组织有关部门的干部进行学习,并按照办法的规定办理。现对有关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一)我省原规定凭侨汇证增加供应的糖可以调换糕点,今后仍供应糖,不再调(本文来源于《安徽政报》期刊1962年01期)
华侨汇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建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着名侨乡,共有东南亚华侨、华人近400万。福建华侨在开发南洋的同时,并未割舍与祖国家乡的密切联系,他们一方面将积攒的血汗钱寄回家乡用于照顾亲人的生活外,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侨乡的各项建设,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正是由于近代东南亚华侨汇款源源不断的输入,使得福建地区侨乡社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社会风貌,其近代化程度、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与同时期内地各省地区相比,都处于领先水平。由此可见东南亚华侨汇款在福建侨乡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叁方面来论述东南亚华侨汇款与近代福建地区侨乡建设间的关系。第一部分,着重论述近代福建地区侨乡社会的形成与变迁。通过对近代福建侨乡社会海外移民概况和海外移民主要成因的探讨,来进一步理解东南亚华侨与福建侨乡间的联系,从而了解福建侨乡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东南亚华侨汇款的基本状况,重点论述近代福建地区东南亚华侨汇款的数量、种类和方式。近代以来,福建籍东南亚华侨汇款数量巨大,大多采用水客、信局、银行、邮局等汇款方式,并且根据汇款用途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赡家性、投资性和捐献性叁类侨汇,不论哪种性质的汇款都对福建侨乡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叁部分,华侨汇款与侨乡建设的发展。详细论述由于近代东南亚华侨汇款的输入,使得福建地区侨乡社会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建设、社会观念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侨乡人民的生活、文化、思想观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结论,在充分肯定由于东南亚华侨汇款的输入使得福建侨乡社会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探讨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华侨家庭经济结构不合理,对侨汇依赖性过强,抗风险能力低下;大量汇款流入福建侨乡虽然改善了侨眷的日常生活,但并未在侨乡达到预期的经济高度繁荣的目的,反而助长了侨乡社会的不良风气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侨汇款论文参考文献
[1].易棉阳,曾鸿燕.华侨汇款与抗日战争[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
[2].仲微.东南亚华侨汇款与近代福建地区侨乡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黄燕华.华侨汇款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陈春声.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
[5].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八桂侨史.1996
[6].熊越.略论近代厦门的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
[7].林金枝.略论近代福建华侨汇款[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
[8].林金枝.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近代史研究.1988
[9]..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批转中侨委、商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修订的“关于华侨汇款增加物资供应的办法”的通知[J].安徽政报.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