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货物贸易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制,多边贸易,贸易,规则,货物贸易,论文,企业。
货物贸易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胡加祥[1](2011)在《市场准出与多边货物贸易体制关系研究——兼评“限制出口案”的抗辩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多边货物贸易体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市场准入这一层面,即降低进口产品关税、向进口产品开放市场。形成这种片面理解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与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创设期间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关。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面临外汇短缺,都想通过扩大出口以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人们习惯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是否有效消除针对进口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事实上,多边货物贸易体制规制的对象是双重的,即在要求世贸组织成员对其它成员开放本国(地区)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其降低本国(地区)产品出口的门槛。最近发生在中国与其它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有关中国限制部分产品出口的贸易纠纷使人们对于市场准出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易军[2](2010)在《货物贸易出口补贴在WTO体制中的待遇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WTO法律体系中,货物贸易出口补贴被严令禁止,如果发现有成员采用该类出口补贴,则对其救济的规定比WTO一般采用的救济制度更为严格。从经济学角度看,除少数情形外,出口补贴基本上是不合理的、没有效率的。就出口补贴的发展趋势来看,突破出口补贴的禁令并不可行,而采用金钱赔偿以完善其救济体系则令人期待。(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0年19期)
陈加雷[3](2003)在《析GATT/WTO货物贸易体制下的国营贸易企业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WTO体制庞大的法律规则体系中,国营贸易企业规则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但近年来随着一些转型中国家寻求加入或已经加入WTO(如中国、俄罗斯),以及多哈农业部门谈判的进行,国营贸易企业规则越来越受到关注。国营贸易企业因其与政府存在密切的关系以及运作方式的特殊性,极易成为政府干预贸易的工具。GATT在其成立之初就对国营贸易企业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关注,制定出一系列规则对其进行约束,这些规则伴随GATT/WTO的发展而逐步演进。本文探讨的国营贸易企业规则仅限于货物贸易体制下的有关规定。现行规则规定国营贸易企业应当依照不歧视的原则行事,并仅根据商业因素进行购买和销售;规定成员方应当保持国营贸易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并就此向货物贸易理事会提供通知,成员方还应该作消除障碍的对等谈判,并有权就国营贸易企业争端提请争端解决机构裁决。但GATT/WTO的运作历史表明上述以GATT第17条为基础的国营贸易企业规则是薄弱的,需要通过改革以加强纪律。本文对改革方向作了多个角度的探讨。最后,文章还论述了中国加入WTO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对国营贸易企业的承诺,介绍了我国对承诺的履行情况及其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3-05-01)
货物贸易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WTO法律体系中,货物贸易出口补贴被严令禁止,如果发现有成员采用该类出口补贴,则对其救济的规定比WTO一般采用的救济制度更为严格。从经济学角度看,除少数情形外,出口补贴基本上是不合理的、没有效率的。就出口补贴的发展趋势来看,突破出口补贴的禁令并不可行,而采用金钱赔偿以完善其救济体系则令人期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物贸易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胡加祥.市场准出与多边货物贸易体制关系研究——兼评“限制出口案”的抗辩思路[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
[2].易军.货物贸易出口补贴在WTO体制中的待遇问题[J].中国商贸.2010
[3].陈加雷.析GATT/WTO货物贸易体制下的国营贸易企业规则[D].苏州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