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刃切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刃,临界,模型,条件,斜角,螺帽,向量。
双刃切削论文文献综述
万秀娟[1](2018)在《直线双刃车刀斜角切削时的流屑角突变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发现,流屑角突变现象是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切削现象,但是,人们对其机理缺乏足够的了解。建立描述流屑角突变现象的数学模型,是从本质上探究流屑角突变的发生机制和规律的根本途径,在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导了直线双刃车刀的主刃为斜角切削时的剪切平面面积和切削功率计算函数;以该切削功率函数为势函数,切削宽度和切削深度为控制参数,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描述流屑角突变现象的数学模型(尖点模型);提出了从所绘制的分叉集图形拟合分叉集方程显式表达式的方法;在Maple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该模型,获得了流屑角突变现象发生的一组临界条件。设计并完成了一组直线双刃车刀横车6061铝合金工件锥形端面的流屑角突变实验,提出了通过所拍摄的切屑流动视频和所测量的切削力波形图来捕捉流屑角突变现象、获得突变发生临界条件的方法,验证了前述流屑角突变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关于突变临界条件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探究工件材料力学特性对流屑角突变现象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刃刀具直角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实验数据,建立了根据切削条件参数计算6061铝合金与切削过程相关的几个特性参数的经验模型;应用该经验模型,建立了考虑工件材料力学特性的直线双刃车刀(αn≠0o、λs≠0o)切削时流屑角突变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流屑角突变发生时的一组临界条件和突变前后的流屑角大小。设计并完成了一组横车6061铝合金工件凹形端面的切削实验,获得了流屑角突变临界条件和突变前后流屑角大小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前述流屑角突变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关于突变临界条件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完成了一组横车6061铝合金工件凹形端面时流屑角突变的重复性实验,证明了流屑角突变实验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上述研究全面地解释了流屑角突变现象的本质,揭示了其内在规律,初步奠定了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及控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尹凯[2](2016)在《双刃刀具切削时自然分屑临界条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能的行业,而刀具作为重要的机电产品,在生产使用中其切削能耗偏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从而使得切削效率低下、切削状况恶化。然而,国内刀具行业却对刀具节能技术不够重视,刀具的设计制造主要停留在仿制和依靠经验计算阶段,并没有将先进的刀具结构设计以及切削理论考虑在内。复杂刀具的切削过程中,当发生自然分屑时,切削力以及切削能耗将显着降低,因此如果将自然分屑机理应用于实际的刀具设计当中将有助于减小切削力、降低能耗、提高切削效率、改善切削状况,从而提高国产刀具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关于自然分屑的研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本文通过建立双刃刀具的排屑向量数学模型,探究影响自然分屑的因素,并通过多水平、多因素实验寻找不同材料的自然分屑的临界条件,并根据螺纹车削实验将前述所得结论进行了一般性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非自由切削理论以及单元刀具排屑向量数学建模的建立方法,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了双刃刀具排屑向量与刀具几何角度以及流屑角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从而为后续实验的相关因素的确定以及非自由度系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双刃车刀切削时自然分临界屑条件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的复杂曲面,而切削实验条件下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难以连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逐步缩小实验时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取值范围,通过多轮实验,来获得相对准确的自然分屑临界曲面的具体方法。然后,设计了双刃车刀横切45钢和304不锈钢圆盘工件的多轮切削实验,拟合出了相应的自然分屑临界经验公式以及曲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屑条件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单元车削实验证明了发生分屑的双刃车刀的切削属于自由切削。最后,设计了一组具有不同刀具几何角度、切削深度,相同切削速度以及螺距的叁角螺纹车削实验,从而将前述所得结论进行了推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9)
王庆明,张振峰,林海龙[3](2010)在《基于不同比例的双刃切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RO/E平台建模,将模型的.STL文件导入DEFORM-3D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在保证切削面积相等的前提下,选择主副刃参与切削的不同的长度比例,分析在不同的切削长度比例下,切削力大小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叁维切削理论公式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削面积相等的前提下,当主副刃参与切削的长度比例为1:1时,切削力最小,仿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公式的定性分析曲线大致吻合,并证实了仿真分析的可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0年12期)
万珍平,邓文君,汤勇,叶邦彦[4](2008)在《双刃斜角切削中流屑角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屑角是金属切削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参数.目前,人们对于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0°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文中研究了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通过建立切削模型,并根据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不同,导出两种不同的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前角、安装倾角、刀尖角、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变化时流屑角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说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8期)
史晓娟,朱林[5](2000)在《型双刃枪钻及切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枪钻存在不易分屑、排屑困难、对机床精度、冷却液质量和压力要求较高等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刃枪钻。本文介绍了新型双刃枪钻的结构,通过进行钻削扭矩对比试验得以验证。(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薛儒[6](1995)在《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双刃镗刀由于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切削刃参加切削,使切削力平衡、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并省去需经常调整尺寸的麻烦,因而是无人化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加工的理想刀具。为定量地了解双刃镗刀对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所起的作用,美国Gidding与Lewis公...(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工程》期刊1995年06期)
薛儒[7](1995)在《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双刃镗刀由于有两个对称的切削刃参加切削,使切削力平衡,产品质量提高,并省去了调整刀头尺寸的麻烦,因而是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上的理想刀具。为定量地了解双刃镗刀对提高产品质量所引起的作用,美国Gidding&Lewis公司对双刃镗刀进行了...(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1995年01期)
朱林,王世清,刘战锋,彭海[8](1993)在《新型双刃枪钻及切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枪钻是深孔加工专用刀具中最古老的一种,是外排屑深孔钻的代表,也是小直径深孔加工的唯一方法。近几年来枪钻已用于浅孔加工,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传统枪钻具有结构简单,刃磨方便等优点。但传统枪钻存在不易分屑、排屑困难、对机床精度、冷却液质量和压力要求较高等缺点,稍有不当,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憋屑,甚至将钻头扭断。为此,我院研制了新型双刃枪钻(国家发明专利),该钻头采用两条不对称的排屑槽结构,钻尖偏离中心,无横刃。因此,它既具有单刃枪钻导向好,切削稳定的优点,又具有双刃枪钻切削力较平衡,钻削扭矩小及切削液流量大的优点,且分屑方便、可靠,排屑空间大,排(本文来源于《机械工艺师》期刊1993年07期)
洪贵祥[9](1983)在《可分别调整切削刃位置的双刃镗刀头》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示的镗刀头是端士的一项专利(专利号619878)。刀座C、d可分别单独进行变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正确调整,对降低生产成本十分有利。带刀片a、b的刀座C、d是刀杆f前端带刻度导槽e的部分,分别作径向滑(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1983年07期)
[10](1979)在《双刃刀切削机车特式阀涨圈胎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段机加工长付礼真同志,为了解决机车特式阀涨圈加工题问,试制成功了切削特式阀涨圈胎具及刀具。保证了切削涨圈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五倍。组成:特式阀涨圈闷心胎、涨胎衣盘、外径卡箍、双面刀架紧固弹簧。使用方法:将特式阀涨圈装入闷心胎内,再把外环套在涨圈上,拧紧螺帽,(本文来源于《哈铁科技通讯》期刊1979年02期)
双刃切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能的行业,而刀具作为重要的机电产品,在生产使用中其切削能耗偏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从而使得切削效率低下、切削状况恶化。然而,国内刀具行业却对刀具节能技术不够重视,刀具的设计制造主要停留在仿制和依靠经验计算阶段,并没有将先进的刀具结构设计以及切削理论考虑在内。复杂刀具的切削过程中,当发生自然分屑时,切削力以及切削能耗将显着降低,因此如果将自然分屑机理应用于实际的刀具设计当中将有助于减小切削力、降低能耗、提高切削效率、改善切削状况,从而提高国产刀具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关于自然分屑的研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本文通过建立双刃刀具的排屑向量数学模型,探究影响自然分屑的因素,并通过多水平、多因素实验寻找不同材料的自然分屑的临界条件,并根据螺纹车削实验将前述所得结论进行了一般性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非自由切削理论以及单元刀具排屑向量数学建模的建立方法,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了双刃刀具排屑向量与刀具几何角度以及流屑角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从而为后续实验的相关因素的确定以及非自由度系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双刃车刀切削时自然分临界屑条件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的复杂曲面,而切削实验条件下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难以连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逐步缩小实验时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角度取值范围,通过多轮实验,来获得相对准确的自然分屑临界曲面的具体方法。然后,设计了双刃车刀横切45钢和304不锈钢圆盘工件的多轮切削实验,拟合出了相应的自然分屑临界经验公式以及曲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屑条件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单元车削实验证明了发生分屑的双刃车刀的切削属于自由切削。最后,设计了一组具有不同刀具几何角度、切削深度,相同切削速度以及螺距的叁角螺纹车削实验,从而将前述所得结论进行了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刃切削论文参考文献
[1].万秀娟.直线双刃车刀斜角切削时的流屑角突变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尹凯.双刃刀具切削时自然分屑临界条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王庆明,张振峰,林海龙.基于不同比例的双刃切削的研究[J].工具技术.2010
[4].万珍平,邓文君,汤勇,叶邦彦.双刃斜角切削中流屑角的变化规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史晓娟,朱林.型双刃枪钻及切削试验研究[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6].薛儒.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J].航空制造工程.1995
[7].薛儒.双刃镗刀的切削性能[J].工具技术.1995
[8].朱林,王世清,刘战锋,彭海.新型双刃枪钻及切削试验研究[J].机械工艺师.1993
[9].洪贵祥.可分别调整切削刃位置的双刃镗刀头[J].工具技术.1983
[10]..双刃刀切削机车特式阀涨圈胎具[J].哈铁科技通讯.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