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里程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里程,组合,多普勒,惯性,测量,霍尔,卡尔。
里程仪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江一夫,师为建[1](2019)在《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式行进间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进间对准可有效提高捷联惯导武器系统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性能,但其对准精度受限于等效东向陀螺的零偏。鉴于惯性仪表整周旋转的积分平均作用能对消常值零偏,将旋转调制原理引入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的行进间对准以提升其精度,提出了"正反旋转+惯性系粗对准+回溯Kalman滤波精对准"的对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重积分惯性系算法,该对准方案仅采用一次积分算法,其速度矢量信息采用滑动平均处理,较大程度地抑制了由里程增量微分导致的噪声误差,并实现了从非零速开始的行进间对准。对机抖激光陀螺固定数字滤波延时进行补偿后输出,以确保惯性仪表、转位测角和里程仪叁者的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将航向对准精度从1.1'(RMS)提高到0.54'(RMS)。同时,车载试验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达到15min时间内1'(RMS)的航向对准性能。(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张守祥,李森,宋来亮[2](2018)在《基于惯性导航和里程仪的煤矿采掘设备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国内外煤矿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惯性级光纤捷联惯导技术适用于煤矿采掘设备定位;将惯性导航和里程仪相结合进行协同定位和导航,利用里程信息对惯性导航测量数据进行校正,以提高定位导航精度;给出了惯性导航动态初始对准方法,惯性导航与里程仪协同定位具体方法,以及用于误差估计、修正和补偿的卡尔曼滤波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惯性导航与里程仪协同定位技术后,工作面直线度测量最大误差为90mm、平均误差为60mm,高程测量误差为20mm,符合工作面直线度测量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郝磊,杨国梁[3](2016)在《车载里程仪参数的实时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里程仪输出的速度(或位置增量),其参数标定误差残差是影响定位定向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里程仪参数标定方法需在行车过程中设置精确标志点,且有行驶路线受限的缺点,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速度量测的定位定向系统误差实时估计和补偿方法。该方法将里程仪刻度系数误差、安装误差残差纳入状态变量进行实时估计并补偿,将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速度与里程仪输出的速度进行对比,构建量测方程。设计跑车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车载里程仪参数的实时标定方法,仅需要在里程仪安装在车辆上后,导航系统做一次正常罗经对准并转惯性/里程仪组合导航模式,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即可自动标定出里程仪参数误差,具有自主、灵活简便、精度高的特点,同时提高了惯性/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6年04期)
陈文学,倪志斌,陈鸿跃,胡新汉,胡耀成[4](2016)在《基于激光测距法提高车载激光捷联惯导/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精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捷联惯导系统/里程仪组合导航充分利用各子系统的优点,有效地减小了系统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导航精度。但里程仪的刻度因子误差制约了导航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提出通过修正里程仪的刻度因子误差提高SINS/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精度的方案。并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实验测量了轮胎直径的实时变化,即0.01 MPa胎压变化和轮胎温度变化引起的轮胎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修正里程仪刻度因子误差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李宇[5](2014)在《基于IMU/立体相机/里程仪的探测车的联邦滤波组合导航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探测车任务中,探测车的高精度导航与定位是探测车路径规划、危险避障及科学目标的接近的重要前提。由于深空探测车处于未知的外太空环境,而外太空环境的不同于地球,使得目前成熟的包括GPS在内的地面导航定位技术不适用于深空探测车。因而依据包括惯性导航单元、里程仪、立体相机等在内的探测车传感器,开发自主、稳定、快速的定位方法对深空探测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阐述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了捷联惯导的数字迭代算法,重点介绍了四元数毕卡算法、等效旋转矢量算法及圆锥运动时的等效旋转矢量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2.阐述了立体相机导航定位的原理,针对多帧序列立体影像上的同名点,通过特征点在多帧影像上的连续追踪,在自适应选取几何关键帧的基础上,构建几何约束强的影像区域网。通过光束法平差方法解求网中影像最优的外方位元素,实现了高精度导航与定位。3.对捷联惯导系统(IMU)、里程仪(Odometer)和立体视觉(Visual Stereo)误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捷联惯导系统为主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给出了基于立体视觉/IMU/里程仪的深空探测车组合导航系统的联邦滤波组合方案。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联邦滤波组合导航系统在反馈校正时能有效地抑制系统定位误差,并保证了在探测车视觉测程定位失败仍然可以输出稳定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结果,提高了系统定位的容错性与精度。(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12-16)
齐龙妹,马戎,李岁劳,周博[6](2014)在《霍尔式磁电里程仪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线性霍尔传感器的磁电式里程仪测试系统,主要从磁路、硬件电路和单片机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能够提高非接触测量的距离,最高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15m。(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4年01期)
朱立彬,王玮[7](2012)在《基于滑动模型的车辆里程仪标度因数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车载导航系统中里程仪标度因数在非匀速条件下的标定精度,建立了车辆运动的动力学简化模型,分析了车辆加、减速时轮胎相对路面滑动对里程仪测量精度的影响,推导了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相对滑动模型,利用导航初始阶段惯导精度高的特点,将惯导解算位置作为基准,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里程仪标度因数进行估计。验证实验表明,经过改进的算法可以在车辆非匀速条件下对里程仪标度因数进行精确估计。相比未经滑动修正的估计值,里程仪测量精度由0.16%提高到0.02%。(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张金红,杨洪友,陈璞,吉翠萍[8](2012)在《高分辨率光电里程仪的蠕滑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里程仪在地面车系统中的定位性能,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蠕滑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建立了地面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蠕滑效应的成因和存在形式,给出了地面车仿真力学编排;其次,对"加速-匀速-减速"这个典型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蠕滑效应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蠕滑模型;最后,对该模型的补偿效果进行了验证,可将里程仪定位误差从0.3 m提高到0.02 m以下。(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王小瑞[9](2011)在《基于MIMU与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陆用车辆组合导航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车辆对高精度、高可靠性导航系统的需求和要求都在日益增长,但是还没有一种单独的导航系统可以真正实现对载体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因此组合导航便成为了车载导航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超声多普勒里程仪(UDVL)的组合系统能真正实现低成本、高精度导航,可以作为未来车辆导航的较为理想的模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详细分析了基于MIMU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和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误差模型,说明了两者进行组合的必要性。其次,完成了系统初始对准的粗对准,并利用粗对准得到的初始姿态角通过姿态矩阵的四元数更新法以及卡尔曼滤波,给出了姿态误差角的最优估计,完成了精对准。给出了几种超声多普勒里程仪测频算法的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确定了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实用测频算法。建立了基于MIMU/UDVL紧组合模式下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设计了高精度的无迹卡尔曼滤波器来进行组合系统的数据融合。再次,完成基于DSP的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硬件设计,包括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发射和接收部分的设计,以及DSP外围电路的设计;在CCS开发环境下,完成了超声波发射系统中SPWM波的软件设计,AD采样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了测频算法的软件实现。最后,对基于MIMU/UDVL组合系统的初始对准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初始对准算法可以成功完成对准的任务,为组合系统的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初始条件;对组合系统进行了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组合系统相比单一系统,导航精度有很大的提高,无迹卡尔曼可以以最好的性能来完成组合系统的数据融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12-01)
王超[10](2011)在《基于MIMU与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陆用车辆组合导航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MENS技术的进步,MIMU产品精度逐步得到提高,并可以在众多领域中使用。同传统惯性仪器相比,MIMU在重量、大小和成本等方面有着显着的优势,因此在车辆组合导航系统中常采用它来实时的提供姿态、速度等信息。但是MIMU仍具有惯性产品的不足——误差会随时间而积累,而里程仪的测量误差则不会这样,可见它们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里程仪能实时输出速度信息,不过传统里程仪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如车轮打滑、空转等,这是由于它测量的是相对速度的原因。多普勒里程仪能够测量载体对地的绝对速度,而不受上述情况影响。不过多普勒里程仪常用于船速测量,没有陆用成品。基于上述这种情况,本文根据船用多普勒里程仪组成及结构,设计了陆用多普勒里程仪。从发射部分、接收部分和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叁方面,制作并调试了系统的硬件,而且对里程仪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内发射、接收等相关程序进行了设计编写与调试。另外,里程仪速度测量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受测频的精度影响,为准确估计多普勒频移,比较分析了叁种常用的测频方法过零检测器法、复相关法和锁相环跟踪法,最终确立频率测量方法,设计了里程仪测频算法流程及相关数据处理程序。结合里程仪和MIMU自身优势与局限性,为更好更有效的利用两者所提供信息,对比分析了传统松组合和单一子系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紧组合车辆导航方案,并给出系统的硬件构成。为验证这一系统方案的有效性,文章最后对此进行了实验仿真,并以MTi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始对准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组合导航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融合,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导航的精度,获取更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12-01)
里程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国内外煤矿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惯性级光纤捷联惯导技术适用于煤矿采掘设备定位;将惯性导航和里程仪相结合进行协同定位和导航,利用里程信息对惯性导航测量数据进行校正,以提高定位导航精度;给出了惯性导航动态初始对准方法,惯性导航与里程仪协同定位具体方法,以及用于误差估计、修正和补偿的卡尔曼滤波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惯性导航与里程仪协同定位技术后,工作面直线度测量最大误差为90mm、平均误差为60mm,高程测量误差为20mm,符合工作面直线度测量精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里程仪论文参考文献
[1].江一夫,师为建.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式行进间对准方法[J].导航与控制.2019
[2].张守祥,李森,宋来亮.基于惯性导航和里程仪的煤矿采掘设备定位[J].工矿自动化.2018
[3].郝磊,杨国梁.车载里程仪参数的实时标定方法[J].导航与控制.2016
[4].陈文学,倪志斌,陈鸿跃,胡新汉,胡耀成.基于激光测距法提高车载激光捷联惯导/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精度的初步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6
[5].李宇.基于IMU/立体相机/里程仪的探测车的联邦滤波组合导航定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4
[6].齐龙妹,马戎,李岁劳,周博.霍尔式磁电里程仪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4
[7].朱立彬,王玮.基于滑动模型的车辆里程仪标度因数标定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
[8].张金红,杨洪友,陈璞,吉翠萍.高分辨率光电里程仪的蠕滑效应研究[J].测控技术.2012
[9].王小瑞.基于MIMU与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陆用车辆组合导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0].王超.基于MIMU与超声多普勒里程仪的陆用车辆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