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王平王周让姚娟中航工业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102
摘要:随着航空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高职机电专业方面技能人才,为了促进航空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本文分析了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特点及优势,结合航空机电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岗位定制的航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案,为后续课程体系改革打好基础。
关键词:航空机电职业教育岗位定制实践探索
一、航空机电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航空机电系统作为飞机的“肌体”,是提升飞机整体性能和安全所必须的关键功能系统。航空机电系统是飞机二次能源(液压能、气压能、电能)发生、传输、转换和使用的平台,是实现飞机功能的系统,也是重要的任务系统。由于系统复杂、研制难度大、技术进步快、采购维护费用高,飞机上一般采用“一代飞机、多代系统”模式。航空机电技术是航空机电系统的基础,本文主要是指高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航空机电专业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是直接面向实际应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与其他机电领域相比,航空机电技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扎实的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整合能力要求更高,培养上也更为复杂。因而,航空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宜窄不宜宽。
二、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特点及优势
1.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特点
“岗位定制”是指针对某些岗位对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由职业院校按照从岗人员岗位资格和标准而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定制课程体系在总结当今主流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汇集其优势,避其不足,形成一整套更为科学、严谨,更加贴近实际需要、高效的课程体系系统。
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技能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竞争力和拓展力,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1)严格规范:
岗位定制课程体系是在国家对行业制订的行业规范下形成的科学,严谨的岗位教育模式。
(2)系统科学:
岗位定制教学依据国内外对相应工作岗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岗位规范流程、上下游工作岗位联系等等一系列国标规范活动为教学蓝本,科学的制订教学系统。
(3)岗位适应性:
由于岗位定制教育的规范化和严格依照工作标准进行教学,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精准的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而广泛地适应于本行业的各色企业。
(4)模块化教学:
根据相应岗位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容易划分及集约成为简单模块形式,利于课程体系的划分与建设。
(5)教材系统科学化:
从教材的前期调研到教材编写人员,从执行标准到国家考核资质取证体系,都确保了岗位定制教材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属性。
(6)教学适应性强:
通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开始,岗位定制教学就准确地把握住了针对岗位的需求,通过高、中、低端教材的完美的配合,模块化集成的课程体系构成了岗位定制教育的既精准又灵活的特有方式。
(7)人才的资质化:
通过学院的岗位课程体系的系统学习与实践,学生们通过国家正式人才资质统一考试取得相应岗位不同级别的资质证书,有利于企业人才的选用和考评。
2.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优势
岗位定制课程体系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分析中,严格履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研讨方式,即企业专家提出企业需求问题,教育专家提出修正建议,学院课题组最终将企业专家及教育专家提出问题进行汇总,得到分析结果。既可避免企业问题脱离教学实际,又可避免教学过程脱离企业岗位需求,最终真正适合大部分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航空机电专业岗位定制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航空机电专业岗位定制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航空机电企业调查,对航空机电工作任务的分析,同时对典型航空机电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系统构建“航空机电专业岗位定制体系化”课程体系,通过前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吸纳企业的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符合职业标准的教材。紧密围绕航空机电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实现对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确定标准:深入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分析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习领域,研究工作过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融入职业道德和先进企业文化;通过研究和分析航空工业中制造、装配、调试、试验、维修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以融行业标准、职业能力要求于课程内容中。课程开发项目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实践专家组成,通过深入合作企业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实践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基于航空机电工作流程,在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后归纳出航空机电专业方向的职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2)课程、教材编制:课程标准制定由课程开发项目组和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根据航空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和知识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选择航空机电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成立有合作企业参加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小组,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项目化教材,完成工学特色鲜明的项目化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师资的要求,配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通过引进教师、在职进修、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建成一支结构合理、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较高科技开发服务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规模达到相应要求。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4)教师培训认证:组织教师参加的航空机电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在2年内使专任教师获取航空机电类技术人员从业资格的比例达到30%以上,提高实践能力水平。将教师培养常态化,使教师培养贯穿在假期培训和日常培训中,使教师的培养具有连贯性,逐步提高教师执教素质。
2.岗位定制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第1、2、3学期)
特点是以学校为主,通过企业参观,为岗位定制做好铺垫。
(2)第二阶段(第4、5学期)
特点是以学校为主,主动跟踪企业需求为辅,按定制岗位进行学习实践。
(3)第三阶段(第6学期)
特点是以企业为主,逐步实现上岗操作,适应岗位要求、独立作业。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通过学校推荐或者自助的方式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在企业相应岗位带薪工作,实现顶岗与就业合一。
四、航空机电专业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相关管理机制组织与实施
1.职业品德:
航空机电类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复杂的航空机电装备,需要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航空设备提供技术保障。因而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所以特别要强调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首先从学校的各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成绩管理方法、学生手则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这是最基本的教育。职业品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中航工业非常重视质量管理、适航取证以及6S管理。还有在平时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锤炼,运用设计的特殊教学手段与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做人重于做事的思想观念。
2.成绩考评:
岗位定制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学习考评,综合考核工作,总体来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应用环节的考核,本岗位工作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及知识点的应用问题,以答辩的形式考核,占总成绩的60%;另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卷面考核占40%。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教学考评,教学空间增大,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由外部评价转向教学者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课程监控与评价体系,认清课程运行状况,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调整。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校企共建共管的质量监控小组,按照教学质量内外监控、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学院为主,根据“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针对基于航空机电课程体系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建立工学模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达到教学内部规范性和外部适应性协调的目的。
五、相关体系的若干补充与建议
1.岗位定制课程体系在注重教学规范和系统的情况下,更要求完善整体的运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是岗位定制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保证。
2.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具备下面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岗位确定应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执行标准、特殊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标准等各种标准要求下的工作活动规范;二是要在充分调研,结合校、企、专业人员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定制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三是拿健全、高效的师资体系做保证;再者就是实训条件的充分准备。
3.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社校互动等方式建立起岗位定制教学的第三者监控机制,有效地调节教学工作中动态变化与发展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姜鑫白颖伟孙永芳企业先导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2期第33卷总702期。
[2]陈贵银以职业资格证构建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训与实践探索,2015年4月刊。
[3]季晓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高教高职研究,2015,(19)。
[4]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15卷第1期。
[5]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3。
[6]胡海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