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硫键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素,凝乳,色谱,甲基,磷酸,质谱,烷基化。
二硫键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周春喜,贾伟,陈熙,宋兰坤[1](2012)在《单克隆抗体分子中二硫键的快速自动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蛋白质二硫键分析的方法。方法先用特异性内切酶对蛋白质进行酶切,然后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采集肽段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再通过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定位。结果建立了蛋白质二硫键的分析方法,用本方法不仅确证了样品G1型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所有预期二硫键,还发现了样品中存在低丰度的错配二硫键。结论本方法对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的预期的或错配的二硫键均可快速自动地进行定位分析,适用于蛋白药物的结构表征和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2-11-19)
桑志红,薛燕,赵永强,刘炳玉,王鸿丽[2](2011)在《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二硫键定位连接方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ESP)的二硫键连接方式的测定方法。方法:先将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的糖链用糖苷酶切除,再分别对ESP和还原烷基化后ESP用胰蛋白酶进行酶切,然后用MALDI-TOF测得该蛋白质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比较还原烷基化前后各肽质量指纹图谱,找到差异肽段的分子离子峰[M+H]+,通过比对该蛋白理论酶切肽的[M+H]+,确定二硫键的连接方式。结果:ESP有4个半胱氨酸,通过比较还原烷基化前后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定位二硫键的位置为Cys7-Cys161和Cys29-Cys33,与理论上的二硫键连接相符。结论:建立了酶切结合质谱法测定蛋白质二硫键定位的方法,为今后生物技术产品的二硫键连接方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1年05期)
胡卫军[3](2011)在《虎纹捕鸟蛛毒素-XV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及ZIC肽的二硫键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HWTX-ⅩⅤ)是从虎纹捕鸟蛛初毒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含量很少的毒素,MALDI-TOF质谱鉴定和Edman降解测序结果表明:HWTX-ⅩⅤ的分子量为3508.5 Da,含有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叁对二硫键(Ⅰ-Ⅳ,Ⅱ-Ⅴ和Ⅲ-Ⅵ)。虽然通过上网搜寻发现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与我们实验室以前研究过的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SHL-Ⅰ)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74%),但与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不同的是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没有细胞凝集活性,而毒性试验却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具有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所没有的神经毒性。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空间结构,表明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导致上述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的重要因素。ZIC肽是深圳翰宇公司合成的一种芋螺毒素, ZIC肽分子量为2639.6 Da,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位置在第1,8,15,16,20和25位,其N端和C端都是半胱氨酸。本文采用TCEP部分还原结合Edman降解测序测定了ZIC肽的二硫键连接方式。通过对比实测分子量和理论计算分子量,可确定该多肽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3对二硫键;ZIC肽在酸性条件下与TCEP反应分别形成1、2和3对二硫键被还原的多肽;将部分还原的多肽(1和2对二硫键被还原)与碘乙酰胺(IAA)反应,使还原的游离巯基烷基化;烷基化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通过Edman降解测序予以分析。最终确定ZIC肽的二硫键连接方式为Cys1-Cys16、Cys8-Cys20和Cys15-Cys25。(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仇晓燕,崔勐,刘志强,刘淑莹[4](2008)在《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定位及其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硫键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保持及调节其生物活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二硫键在蛋白质中的位置是全面了解含二硫键蛋白化学结构的重要方面。在众多实验方法中,现代质谱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而成为分析二硫键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定位二硫键的方法以及质谱在二硫键定位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8年06期)
饶春明,陶磊,史新昌,杨英,韩春梅[5](2007)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质量肽图分析及二硫键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液质联用绘制重组人干扰素α1b 的质量肽图并鉴定二硫键位点。方法:LC-MS 联用绘制重组人干扰素α1b 的胰蛋白酶酶切质量肽图;对比特定肽段的实测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初步定位二硫键,对比烷基化及还原烷基化处理后特定肽段实测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确证二硫键位点。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 的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19382.50,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19382.18一致,其质量肽图中共发现16个匹配肽段,有3个理论酶切片段(单一氨基酸:Lys 135、Lys 165、Glu 166)未发现,氨基酸覆盖率为98.2%。通过分析胰蛋白酶酶切质量肽图,发现主要存在2种二硫键连接方式:Cys 29-Cys 139、Cys 86-Cys 99,同时还存在少量其他二硫键连接方式,如:C1-C99。结论:质量肽图可作为一种对重组蛋白制品进行质量控制的手段,并可定位蛋白中的二硫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赵听友,曹瑛,代先东,范崇旭,陈冀胜[6](2005)在《新型桶形芋螺毒素BtIIIB的分离纯化、氨基酸序列测定及二硫键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栖息于我国南海的桶形芋螺的毒液中纯化出一个新的芋螺毒素BtIIIB.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质谱分析和Edman降解测定BtIIIB为15肽,其氨基酸序列为:CCELPCHGCVPCCWP.结构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采用部分还原的方法,分步还原毒素中的二硫键,用氰基化试剂衍生生成巯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衍生的产物进行裂解,用MALDI-TOFMS测定裂解后片段的分子量,确定了其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1-Cys13,Cys2-Cys9,Cys6-Cys12的部分交叉式结构,是芋螺毒素中比较特别的配对方式.(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张贵锋,刘永东,苏志国[7](2004)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复合干扰素二硫键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复合干扰素(rIFN-con)是一种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四个半光氨酸分别是Cys1,Cys29,Cys99,Cys139。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对复性后的重组复合干扰素中的二硫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rIFN-con中的两对二硫键为Cys1-Cys99和Cys29-Cys139。复性得到的rIFN-con经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为(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4-11-01)
张鹏飞,肖顺勇,梁宋平[8](2004)在《虎纹捕鸟蛛毒素Ⅴ的二硫键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虎纹捕鸟蛛毒素Ⅴ是从虎纹捕鸟蛛毒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昆虫毒素 .它含有 35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 6个半胱氨酸形成叁对二硫键 .首先采用多酶将天然的肽链裂解后 ,通过MALDI TOF质谱分析酶解肽段 ,推断出 1对二硫键位于Cys9 Cys2 1,然后利用改进的部分还原分步测序法 ,确定虎纹捕鸟蛛毒素Ⅴ的另外 2对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2 Cys16和Cys15 Cys2 8.因此 ,虎纹捕鸟蛛毒素Ⅴ的 3对二硫键分别以Cys2 Cys16 ,Cys9 Cys2 1,Cys15 Cys2 8(即 1 4、 2 5和 3 6 )的方式配对 .(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4年06期)
刘中华,梁宋平[9](2003)在《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定位虎纹捕鸟蛛毒素-Ⅳ二硫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确定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 的二硫键配对方式 .在 p H=3和 40℃的条件下与还原剂叁羧甲基磷酸 ( TCEP)反应 1 0 min,利用 RP-HPLC分离并分别收集含有一对和两对二硫键被还原的中间体 ,分别与 0 .5 mol/L碘乙酰胺溶液 ( p H=8.3 )反应 1 min,使游离巯基烷基化后 ,测定各中间体的氨基酸序列 ,从而确定虎纹捕鸟蛛毒素 - 的 3对二硫键分别为 Cys2 -Cys1 7,Cys9-Cys2 4和Cys-Cys 3 1 ( 1 -4,2 -5和 3 -6)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10期)
陈红杰,潘学峰,张国宝,刘年娟,张渝英[10](2001)在《凝乳酶原(凝乳酶)二硫键Cys206-Cys210的定位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凝乳酶原二硫键Cys2 0 6 Cys2 10进行定位突变过程中发现 ,在相应的模板序列中有自身形成自由能为 - 16 1kcal/mol的茎环结构倾向 ,妨碍与引物结合 ,从而难以合成突变的DNA ,采用快退火可解决此矛盾。 5个突变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除C2 0 6A外 ,约占细胞总蛋白的 5 0 %左右。突变体的复性结果表明 ,Cys2 0 6 Cys2 10对凝乳酶原正确折迭不是绝对必需的 ,但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取代对复性效率有显着影响 ,在 5个突变体中 ,C2 0 6A/C2 10A的复性率分别为C2 0 6S/C2 10S、C2 10A、C2 10S的 4 5倍、2 0倍和 30倍 ,而C2 0 6A完全不能复性。C2 0 6A/C2 10A与C2 0 6S/C2 10S的远紫外CD光谱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其荧光发射光谱与野生型相比最大发射峰不变 ,而荧光强度有显着增加。由于上述 3个蛋白具有相同比活 ,说明突变分子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空间构象 ,而只是某些色氨酸残基微环境受到微扰。(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二硫键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ESP)的二硫键连接方式的测定方法。方法:先将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的糖链用糖苷酶切除,再分别对ESP和还原烷基化后ESP用胰蛋白酶进行酶切,然后用MALDI-TOF测得该蛋白质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比较还原烷基化前后各肽质量指纹图谱,找到差异肽段的分子离子峰[M+H]+,通过比对该蛋白理论酶切肽的[M+H]+,确定二硫键的连接方式。结果:ESP有4个半胱氨酸,通过比较还原烷基化前后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定位二硫键的位置为Cys7-Cys161和Cys29-Cys33,与理论上的二硫键连接相符。结论:建立了酶切结合质谱法测定蛋白质二硫键定位的方法,为今后生物技术产品的二硫键连接方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硫键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春喜,贾伟,陈熙,宋兰坤.单克隆抗体分子中二硫键的快速自动定位分析[C].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2
[2].桑志红,薛燕,赵永强,刘炳玉,王鸿丽.红细胞生长刺激蛋白二硫键定位连接方式的测定[J].生物技术通讯.2011
[3].胡卫军.虎纹捕鸟蛛毒素-XV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及ZIC肽的二硫键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仇晓燕,崔勐,刘志强,刘淑莹.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定位及其质谱分析[J].化学进展.2008
[5].饶春明,陶磊,史新昌,杨英,韩春梅.重组人干扰素α1b质量肽图分析及二硫键定位[J].药物分析杂志.2007
[6].赵听友,曹瑛,代先东,范崇旭,陈冀胜.新型桶形芋螺毒素BtIIIB的分离纯化、氨基酸序列测定及二硫键定位研究[J].化学学报.2005
[7].张贵锋,刘永东,苏志国.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复合干扰素二硫键定位分析[C].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4
[8].张鹏飞,肖顺勇,梁宋平.虎纹捕鸟蛛毒素Ⅴ的二硫键定位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
[9].刘中华,梁宋平.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定位虎纹捕鸟蛛毒素-Ⅳ二硫键[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
[10].陈红杰,潘学峰,张国宝,刘年娟,张渝英.凝乳酶原(凝乳酶)二硫键Cys206-Cys210的定位突变[J].生物工程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