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址接入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扰,多用户,正交,傅立叶,载波,检测器,对数。
多址接入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程凯[1](2019)在《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动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物联网也随之蓬勃兴起,众多智能物联终端设备横空出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无线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第五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面临高吞吐量、低时延、高可靠性和大连接等方面的挑战。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作为5G中重要的候选标准之一,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功率域的非正交就是其中之一。在功率域非正交的实现方式中,多个信道条件差异性较大的用户共享同一时频资源块,并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功率因子以保证总功率不变,同时,接收机通过采用串行干扰删除技术提取目标信号。但是为了能够正确提取目标信号,接收机有必要获取有关干扰用户的调制方式。本文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的盲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已存在的最大似然盲检算法和最大对数似然盲检算法,并指出了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为了降低最大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高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盲检性能,本文充分考虑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优化了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并提出了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同时,本文针对不同的算法进行了检测正确率和吞吐量性能的仿真分析与比较。仿真结果表明,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检测正确率和吞吐量性能均优于最大对数似然算法,而且在某些场景中,其性能接近于理想情况。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最大似然算法、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和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发现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远远低于最大似然算法,并且与最大对数似然算法非常接近。其次,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Anderson-Darling检验的关于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的特征,将机器学习算法引入到盲检领域,并提出基于Anderson-Darling检验的机器学习调制方式盲检算法(Machine Learning modulation blind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nderson-Darling test,MLAD)。MLAD算法主要由五个步骤构成,分别是聚类、特征提取、分类模型训练、模型参数选取和判决。其中,特征提取阶段使用了 Anderson-Darling检验,而特征映射过程采用了多项式映射。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最大对数似然算法、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和MLAD算法的性能,得出MLAD算法的性能是叁种算法中最优的结论。因为在绝大多场景中,其性能均接近于理想情况,甚至与理想情况相同。此外,在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时,MLAD算法的性能几乎无差别。因此,实际应用中,MLAD算法更适合采用复杂度较低、易于实现的机器学习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郭永娜,王钢,郑黎明,刘春刚[2](2016)在《5G非正交多址接入中干扰消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正交多址技术不能满足5G海量连接的场景对更高容量的需求,对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进行介绍,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多用户数据不正交,且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在该项技术中,接收机的设计算法尤为重要。之后对干扰消除接收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MMSE-SIC算法,但该算法在用户负载大时,时延较大。结合并行干扰消除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该算法相较于MMSE-SIC时延减小近50%,但性能下降较大。针对高负载场景提出改进干扰消除算法,在保证性能下降不大时,缩短了高负载情况下系统时延。(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杜传报,全厚德,马万治,崔佩璋,王晓明[3](2015)在《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协议设计与簇内多址干扰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战术应用场景下,面向某型电台的双通道网络组网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实际码分组网存在的码分资源浪费问题。为了提高双通道网络控制通道的抗干扰能力,引入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技术,提出了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CSRP-CDMA)协议。并建立了基于CSRP-CDMA的时隙扩频Ad Hoc网络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分组传输成功概率和吞吐量表达式,分析了扩频增益、分组负荷和分组头长度比值以及接收信号信噪比等因子对吞吐量性能的影响。和适用于RPCDMA的传统MAC协议做了网络性能仿真比较。理论数值和仿真结果显示,CSRP-CDMA协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协议,其归一化网络吞吐量理论值达到0.75,能够有效保证控制通道的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虞凯[4](2010)在《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干扰与小区间干扰分析与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系统内用户的信干噪比(SINR)必须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提高SINR除了增大信号功率外,降低各类干扰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研究关键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主要包括小区内的多址接入干扰和小区间干扰,对这两者干扰大小的分析及抑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首先采用随机接入随机扩频码分多址(CDMA)系统模型和大系统分析方法,结合重传分集和多用户检测技术,深入揭示CDMA系统中多址接入干扰等问题的基本特性和极限性能;然后通过对蜂窝系统小区间干扰大小的分析,本论文采用了各小区间信号在自相关域不重迭的特性,提出了基于信号自相关的方法,以有效地降低小区间的干扰。CDMA是个干扰受限的系统。由于多用户检测技术在恢复信号的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因此该技术可以极大地抑制多址接入干扰,提高系统性能。论文首先针对瑞利衰落信道中的CDMA随机接入系统,研究了其在解相关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器下的性能。研究发现,当系统用户数和扩频增益都趋于无穷大而两者的比值为一定值时,系统接收端的输出SINR几乎处处收敛于某个常数,而该常数与扩频序列无关,只依赖于业务负载、传输概率、信道响应和发送功率分布情况。通过对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的分析,发现MMSE检测器要优于解相关检测器,这是因为MMSE检测器还考虑了系统噪声的影响。通过对系统稳定区域的研究,得到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为数据包的到达速率小于服务速率;通过对系统稳定区域的仿真研究发现,系统的稳定区域随着业务负载的提高而缩小。无线CDMA信道的特征是多用户干扰和多径衰落,数据包需要传输多次才能被成功检测。由于多址接入干扰、噪声和衰落都是随机时变的,因此每次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包信号是不相同的。如果将多次重传的数据包进行联合检测,则可以获得额外的重传分集。论文将重传分集应用于CDMA随机接入系统,研究其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多址接入干扰以及系统性能的情况;并结合匹配滤波器、MMSE检测器,采用大系统分析方法,得到SINR下界的闭合表达式,该表达式同样与扩频序列无关。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重传分集和多用户检测技术都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等性能。通过对能量效率的分析发现,当信噪比(SNR)大于某个最佳值时,频谱效率随着能量效率的增加而增加,并趋近于某个恒定值;而当SNR小于该最佳值时,频谱效率随着能量效率的增加而降低。接着,论文对CDMA蜂窝系统上行链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信道模型同时考虑了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采用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相结合的模型;小尺度衰落采用瑞利衰落模型。论文首先分析了在基站接收端所遭受的小区内多址干扰和小区间干扰的情况;其次采用大系统分析方法分别推导得出了通过匹配滤波器和MMSE检测器后的输出SINR近似值,该SINR只取决于小区负载、用户发送功率、信道增益,而与扩频序列无关。基于该SINR模型,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系统的误码率和吞吐量性能,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数值结果分析了有限用户蜂窝系统的容量大小。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小区间干扰已逐渐成为制约系统性能提升的主要干扰,本论文针对蜂窝系统的下行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自相关的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发送端,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滤波器,使得来自不同基站的发送信号在自相关域内互不重迭;在接收端,通过设计合适的自相关匹配滤波器消除来自邻小区的干扰。由于该方法需要使用多个接收天线,为了降低移动终端的设计复杂度,本文又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来消除最强的一个邻小区干扰。改进后的方法只需要2根接收天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特别适合于小区边缘的用户。最后,论文提出了一种消除时分双工(TDD)蜂窝系统上行跨时隙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分四个步骤:(1)、将蜂窝系统划分为多个不重迭的区群,每个区群由N个相邻小区构成,然后将N个互不相同的序列对应分配给各个区群内的N个小区;(2)、每个小区的基站根据业务情况确定上行时隙段所处的跨时隙区域,并统计出该上行跨时隙区域内处于下行的相邻小区的个数;(3)、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同一个小区内所有用户发送信号的自相关序列等于分配的序列;(4)、接收信号采用基于自相关的信号检测算法进行自适应处理,消除上行跨时隙干扰,再采用逆处理方法恢复出发送端的信号。研究表明该方法频谱资源利用率高,对上行跨时隙干扰的消除效果好,对强上行跨时隙干扰也能有效消除。(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0-06-01)
张忠培,潘文玲,谢小芳[5](2008)在《带宽有限多址接入及其迭代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的带宽有限多址系统的迭代接收及抗干扰技术。相比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其优点有:多址接入时不需扩展频谱,且抗截获能力强;通过迭代接收技术,多用户环境下,上下行链路均可达单用户性能。同时,以具有非平稳宽带特性的线性调频人为干扰为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结合自适应滤波消除干扰的方法,研究系统的抗干扰性,并给出了不同信噪比及干信比下的仿真性能,显示了所提出系统能有效应用到卫星通信中。(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8年02期)
杜洪峰,周正[6](2003)在《一种抗多用户干扰的多载波超宽带多址接入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载波技术的超宽带多址接入方案。在不考虑用户的多径信道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消除多用户干扰。不同用户的接收机结构基本相同。基于匹配滤波器的极大似然接收机仅仅具有特定用户的信息,因此不需要多用户检测。同现存的跳时扩频超宽带多址接入方式相比较,基于多载波技术的超宽带多址接入方案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6-30)
黄倩,陈惠民[7](2002)在《基于干扰估计的多业务码分多址接入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入控制是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估计的码分多址接入控制方法 ,对接入业务按类型区别对待 ,以满足不同业务所要求的服务质量 .该方法考虑了本地小区接入的新呼叫对相邻小区内用户服务质量的影响 ,将这一因素引入到接入控制算法中 ,达到了优化相邻小区间服务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多址接入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正交多址技术不能满足5G海量连接的场景对更高容量的需求,对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进行介绍,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多用户数据不正交,且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在该项技术中,接收机的设计算法尤为重要。之后对干扰消除接收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MMSE-SIC算法,但该算法在用户负载大时,时延较大。结合并行干扰消除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该算法相较于MMSE-SIC时延减小近50%,但性能下降较大。针对高负载场景提出改进干扰消除算法,在保证性能下降不大时,缩短了高负载情况下系统时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址接入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程凯.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动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郭永娜,王钢,郑黎明,刘春刚.5G非正交多址接入中干扰消除技术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6
[3].杜传报,全厚德,马万治,崔佩璋,王晓明.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协议设计与簇内多址干扰性能分析[J].兵工学报.2015
[4].虞凯.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干扰与小区间干扰分析与抑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张忠培,潘文玲,谢小芳.带宽有限多址接入及其迭代干扰抑制技术研究[J].信号处理.2008
[6].杜洪峰,周正.一种抗多用户干扰的多载波超宽带多址接入方式[C].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2003
[7].黄倩,陈惠民.基于干扰估计的多业务码分多址接入控制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