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活动性论文-彭存仓

断层活动性论文-彭存仓

导读:本文包含了断层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断层,断裂,活动性分析

断层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彭存仓[1](2019)在《滨海地区断层活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地区在中生代左旋剪切走滑和新生代右旋张扭走滑区域应力的影响下,发育了南北成带、东西分块的断裂构造格局,利用改进的断层生长指数法和断距分析法,对该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断层进行运动特征量化分析并进行分类。根据发育的时间、断距、生长指数将垦东断层、孤东断层、垦东47系列断层等划分为一级断层;将垦东6断层、垦东12断层、孤东南、垦利断层东段等划分为二级断层,断层级别的划分为下步油气的勘探具有良好的方向指导作用。滨海地区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与郯庐断裂带的交汇处。受中生代郯庐断裂左旋剪切走滑和新生代右旋张扭走滑应力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中生代裂谷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断-坳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使该区逐渐形成南北成带、东西分块断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了前第叁系潜山构造和浅层超覆披覆构造断层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对油气的纵向运移和横向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1]。(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9期)

刘兆飞,李营,陈志,崔月菊,路畅[2](2019)在《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释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排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在盆地周缘4条活动断裂上布设了5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和1条电磁测量剖面,观测了土壤气中Rn,Hg和CO_2的浓度、释放通量和地电阻率,对各测量剖面进行了土壤化学组分分析,计算得到了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气体CO_2和Rn受渗透性较低的粉砂土阻挡,主要沿结构破碎的断层上盘逃逸,并形成浓度高峰;吉兰泰盆地南缘土壤气Rn,Hg和CO_2的浓度和释放通量最高,可能与盆地西南缘花岗岩中U和Ra的运移以及盆地南缘碳酸盐岩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各测量剖面的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值的变化特征表明,正断层和逆断层的K_Q值大于走滑断层,且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上的K_Q值最高,揭示其活动性最强,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潜在危险区。(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倪凤娟,郭福生,黎广荣,郭超,刘晓东[3](2019)在《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断层活动性研究:来自断层泥及围岩主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全。内蒙古塔木素地区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有利预选区之一,其断裂构造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活动断层是深源流体上升到地表的重要通道。在分析塔木素地区3条断层的区域地质条件基础上,对该断层的断层泥和围岩进行了采样,以及主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①3条断层采样露头位置分别位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元素活动性分析表明Ca、Na等元素的活动性较强。值得注意的是,切割巴音戈壁组陆相沉积地层的乌兰铁布科断层(F_4),其围岩的w(CaO)高达19%,指示CaO可能源自下伏的古生代海相地层;②3条断层的断层泥与围岩的δ~(13)C变化较小,且二者相近,指示流体主要来源于围岩,断层与深部的连通性较差,即断层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深部流体对断层泥的形成仅造成较小的影响。断层泥显示出比围岩更低的δ~(18)O,指示大气水在断层流体中起一定的作用。综合来看,3条断层与深部的连通性较差,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亮,梁斌,燕中林,李江涛,应立朝[4](2019)在《龙泉山断裂带隐伏断层氡气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泉山断裂构造带作为龙门山推覆带的前陆隆起,严格控制了成都平原东边界,其活动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氡气进行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隐伏断层的位置及其活动性。测量结果显示,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坡活动性强于西坡,主断层的活动性明显强于边缘隐伏断层,4条断层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兴场断层>红花塘断层>龙泉驿断层>松林场断层。龙泉山断裂带同一条断层在地表由多个破碎带组成,其氡气异常特征与断层活动性和破碎带特征呈正相关性,即断层活动性越强,氡气异常特征越显着。龙泉山断裂带氡气平均异常浓度是背景值的9.6倍,将各异常带峰值浓度与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大致归纳出了龙泉山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的相对判别标准。(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金永黎[5](2019)在《基于分布式光纤法探查断层活动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质灾害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发现其与断层的活动性紧密相关,例如地震的发生、地裂缝的形成等。线形变化的地貌特征(陡峭的山脊、沉陷坑和地裂缝等)也多与古老断层的再活化有关。断层活动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目前,地质科研人员对断层的活动性研究有了广泛的关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断层活动规律进行观测研究。基于目前对断层活动性研究技术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对断层活动的研究不够全面,因此,需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并结合一些物理实验,综合的对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使其活动规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本文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为研究手段,通过室内单轴压裂实验、相似物理模拟实验以及现场工程实测对断层的活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通过室内逐级加压的岩石单轴压裂实验得到:在持续加压的过程中,岩石发生形变变形,直到破裂,分布式光纤能够完整的观测到整个变化过程,且在破裂位置处能够发现应变变化最大。这表明分布式光纤在岩石的变形破坏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在室内搭建相似断层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正断层的滑动过程,通过布置在模型体中的分布式光纤测试系统,获取在正断层滑动过程中断层面附近的应变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正断层发生滑动时,横向穿过断层的光纤对断层的活动响应最为明显,垂向穿过断层的光纤响应稍弱,且呈规律性变化。(3)分布式光纤测试法现场原位测试得到在断层面附近的岩层会比其他位置的岩层更容易发生位移产生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面附近的应变变化最大,达到了85με,且断层面上9m、下8m范围内都会受到断层的影响而表现出较明显的应变特征。(4)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精确的、全方位的掌握断层发生活动时岩层的位移特征,可以对一些地质体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图39表7参考文献76(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陈胜雷[6](2019)在《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断层几何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断层几何形态是地震学与大地测量学研究的热点,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断层的运动特征,研究断层几何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地震以及地壳形变运动机制,并且对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震活动是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的持续发展损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地震工作者带来了难得的研究机遇与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同时地震活动也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观测数据。本论文运用统计方差分析研究了断层几何模型中各参数对地面位移的影响。以地震活动性资料为基础给出了不同情况及不同数据下的计算断层参数的方法,然后定量且精细地计算断层倾角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确定断层的几何形态,并根据给出的断层几何形态正演地表观测点位移,结合地面观测点的GPS资料检验断层倾角结果的正确性,为今后开展大地测量反演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资料。对于含有多条断层面的活动断层的几何模型确定,本论文利用成丛小震发生在断层面附近的原则,假定震源点围绕子断层面中心服从叁维正态分布,采用聚类方法划分各断层面,并对传统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然后结合单一断层面几何参数确定方法重构了活动断层网络叁维空间结构。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断层主要参数。在给定断层几何参数下,通过改变长度、宽度和倾角值大小,将正演得到的不同的地面点位移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运用方差分析计算和F检验,发现长度、宽度、倾角叁种因素无论是单一作用还是两两交互作用均对地表位移有非常显着的影响。通过计算各因素的效应量η2值发现倾角在影响地表位移的因素中占主效应地位。(2)研究了计算断层倾角常用的叁种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以龙门山断裂带都江堰段为例对最4小二乘法、震源机制解法和最大似然法等叁种方法进行了应用检验,发现叁种方法均能给出断层倾角,但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然后经计算相关度和残差验证以及分析,得出结论为震源机制解法和最大似然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优于最小二乘法。(3)深入研究了断层细部结构形态。对于实际断层面并非几何平面的情况,本文创新了研究方法,以龙门山断层都江堰段为例,沿断层面走向方向和向下延伸方向进行划分以形成断层分层分段模型,对断层的细部形态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实测的地表位移资料给出了最优B23断层模型。(4)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对传统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克服了其不能自动给出聚类数目的缺陷,同时给出了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断层参数的原理。然后利用本文改进的聚类算法,结合地震余震目录成功构建了美国兰德斯地区共10个断层面的叁维断层网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赛鹏[7](2019)在《GPS约束下川滇地区断层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GPS观测技术的提高和在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为研究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GPS测站建设的发展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地震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同时,也有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在我国,有叁千多年的历史地震记载,地震分布广、烈度大,由于国情的原因,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滇地区,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20世纪以来,该地区地震活动偏高,地震尤其是强震危险性需要更加重视。活动断层的活动程度是地震断层受力状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地震力学驱动机制的重要震源参数。因此深入研究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闭锁程度、滑动亏损等运动特征对研究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等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将川滇地区划分为九个活动地块。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多期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首先采用断层剖面分析法计算了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速率,然后基于块体模型和位错模型,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得到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之后结合计算结果、反演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主要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主要结论如下:1.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断裂带走滑分量有所增加,北中南叁段现今走滑速率分别为2.8±0.5mm/a、6.5±0.5mm/a、2.7±2mm/a,汶川地震前后,该断裂带均具有较高的闭锁程度,并且有增加趋势。2.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处于强闭锁状态的断裂带,汶川地震后,北段闭锁程度减弱明显,该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发生破裂并解锁,芦山地震后断裂带进一步解锁。龙门山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运动趋于稳定,现今走滑速率为6.3±1.1mm/a,倾滑速率4.5±1.0mm/a。3.龙日坝断裂受汶川地震影响,促进了该断裂的应变积累,且闭锁程度得到增强,该断裂现今走滑速率为7.3±1.4mm/a,倾滑分量为1.9±1.0mm/a,随着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挤压,该区域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条件。4.鲜水河断裂带构造活动强烈,反演结果显示断裂带北段现今走滑速率为11.8±2mm/a,倾滑速率为1.7mm/a;南段现今走滑速率为10.6±2.0mm/a,倾滑速率为1.8mm/a。5.小江断裂带呈明显的分段状态,北段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闭锁程度得到加强,闭锁深度由震前的12km达到震后的18km,断裂带整体现今走滑速率为9.7±1.2mm/a。6.红河断裂带现今走滑速率为6.7±0.8mm/a,倾滑速率为1.8±0.5mm/a,该断裂带整体闭锁程度较高,北段的应变积累速度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郑立龙,孔凡全,黄赞慧,黄诚,石海涛[8](2019)在《小江断裂带中段西支沧溪-清水海断层更新世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小江断裂带,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中段又分为东西两支,沧溪-清水海断裂是其西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前人的资料,结合现代遥感技术,对小江断裂带中段西支的沧溪-清水海次级断裂的更新世活动性进行探讨,取得以下初步认识:①通过沧溪盆地中的冲积扇和甸沙盆地中的四甲河支流位移方向对比,沧溪-清水海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左旋运动;②通过对沧溪盆地中的冲积扇和甸沙盆地中的四甲河支流位移速率的计算,将该断层自晚更新世以来的位移速率应限定在3. 3~12 mm/a,其中断层北端的速率要稍微略高于断层的南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文龙,巴金,朱兵,李小平,金灿海[9](2018)在《川滇块体东边界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断层氡气特征及活动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普雄河断裂、甘洛-汉源断裂、洪溪-美姑断裂进行野外的氡气测量,分析讨论各断裂带的氡气特征、相对活动性强弱以及与现代地震的发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条断裂均表现出氡气多峰异常的特征,指示其为多条断层或隐伏断层组成的构造带。其中,普雄河断裂带由6条断层组成、甘洛-汉源断裂带由3条主要断层组成、洪溪-美姑断裂由3条断层组成;与野外及地形地貌有着较好的对应性;(2)3条断裂带内各断层氡气最大峰背比介于3.89~16.30;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3.11~7.09;异常平均值/异常下限值介于1.82~4.15,相对活动性判别表明,虽然普雄河断裂带最宽,次级断层最为发育,但甘洛-汉源断裂的活动性却更强,表明中生代以来的控盆作用更明显;(3)与区内已有发震断层资料对比总结出,当断层氡气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4.67~5.12、异常平均值与异常下限值比介于2.73~3.00时,断层具有发生5.0级中强震的能力。而甘洛-汉源断裂带中侯波日哈断层、瓦依拉达断层氡气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5.52~7.09、异常平均值与异常下限值比介于3.23~4.15,因此具有发生大于5.0级中强震的可能,也为监测区内活动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8年04期)

郭超,黎广荣,王超,张炜强,刘帅[10](2018)在《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断层铁化学种特征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木素地区的构造稳定性对其作为高放射性废料处置预选地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调查与安全评价。结合野外地质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技术对该地区3条断层的断层泥及其围岩进行矿物组成和铁化学种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塔木素断层(F2)围岩和断层泥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断层泥中含少量粘土矿物而其围岩几乎不含粘土矿物;样品中均只含氧化性铁。(2)乌兰铁布科断层(F4)围岩和断层泥中矿物以粘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见有微量黄铁矿,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断层围岩中只含还原性铁,但断层泥中含有少量的氧化性铁。(3)除样品TMS04不含方解石,那仁哈拉断层(F7)围岩和断层泥均含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及少量方解石,粘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在断层泥及围岩中均检测到氧化性铁和还原性铁,除TMS04中氧化性铁含量较高于还原性铁以外,其余所有样品中氧化性铁含量均稍低于还原性铁。断层泥和断层围岩的矿物组成和铁化学种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其差异性显示塔木素地区断层与深部和外界的复杂连通性关系,总体显示断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6期)

断层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排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在盆地周缘4条活动断裂上布设了5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和1条电磁测量剖面,观测了土壤气中Rn,Hg和CO_2的浓度、释放通量和地电阻率,对各测量剖面进行了土壤化学组分分析,计算得到了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气体CO_2和Rn受渗透性较低的粉砂土阻挡,主要沿结构破碎的断层上盘逃逸,并形成浓度高峰;吉兰泰盆地南缘土壤气Rn,Hg和CO_2的浓度和释放通量最高,可能与盆地西南缘花岗岩中U和Ra的运移以及盆地南缘碳酸盐岩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各测量剖面的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值的变化特征表明,正断层和逆断层的K_Q值大于走滑断层,且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上的K_Q值最高,揭示其活动性最强,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潜在危险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层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彭存仓.滨海地区断层活动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9

[2].刘兆飞,李营,陈志,崔月菊,路畅.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释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J].地震学报.2019

[3].倪凤娟,郭福生,黎广荣,郭超,刘晓东.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断层活动性研究:来自断层泥及围岩主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的证据[J].地质科技情报.2019

[4].刘亮,梁斌,燕中林,李江涛,应立朝.龙泉山断裂带隐伏断层氡气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

[5].金永黎.基于分布式光纤法探查断层活动性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6].陈胜雷.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断层几何形态[D].西安科技大学.2019

[7].张赛鹏.GPS约束下川滇地区断层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9

[8].郑立龙,孔凡全,黄赞慧,黄诚,石海涛.小江断裂带中段西支沧溪-清水海断层更新世活动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文龙,巴金,朱兵,李小平,金灿海.川滇块体东边界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断层氡气特征及活动性探讨[J].矿物岩石.2018

[10].郭超,黎广荣,王超,张炜强,刘帅.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断层铁化学种特征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J].地质论评.2018

标签:;  ;  ;  

断层活动性论文-彭存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