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奶牛论文-陈凤亭

干奶牛论文-陈凤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奶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锌,干奶牛,犊牛,初乳

干奶牛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亭[1](2018)在《日粮中锌水平对干奶牛消化代谢、免疫性能及初乳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探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锌对干奶期荷斯坦奶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初乳质量及新生犊牛的影响,旨在确定干奶期荷斯坦奶牛日粮中适宜的锌水平。选取40头年龄、胎次、体况、预产日期相近、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牛分为4组,每组10头。以蛋氨酸锌为锌来源,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20、40与60 mg/kg DM锌,对照组(C组)日粮锌含量为20.58 mg/kg DM,低锌组(L组)日粮锌含量为40.58 mg/kg DM,中锌组(M组)日粮锌含量60.58 mg/kg DM,高锌组(H组)日粮锌含量为80.58 mg/kg DM,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日粮锌水平的升高能够提高干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H组DMI极显着高于C组(P<0.01),显着高于L组、M组(P<0.05)。C组DMI显着低于L组、M组(P<0.05);M组粗蛋白(CP)、粗脂肪(EE)消化率最高,分别较C组提高了6.10%、3.05%(P<0.05)。2)锌的消化率、沉积率、初乳中锌含量以及犊牛饲喂初乳后24 h血清锌含量随着锌摄入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M组、H组初乳中锌含量极显着高于C组,分别提高了17.72%、42.72%(P<0.01)。犊牛出生24 h后血液锌含量L、M、H组均极显着高于C组(P<0.05),分别提高了17.86%、29.55%、41.12%。3)随着锌摄入量的增加,瘤胃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着升高(P<0.05),H组乙酸、丙酸产量较C组分别提高了15.12%(P<0.01)、13.00%(P<0.05),但乙丙比(A/P)差异不显着(P>0.05)。4)随着锌添加量的提高,与C组相比,H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着提高(P<0.01),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显着提高(P<0.05),但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没有显着差异。5)各组初乳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乳脂固体(SNF)、总固体(TS)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H组初乳中IGF-I含量与C组相比增高了41.55%(P<0.05),IgG比C组增高了15.73%(P<0.01)。6)各组间犊牛初生重及犊牛饲喂初乳24h后血液中IGF-I、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维持干奶期荷斯坦奶牛日粮适宜水平的锌能够增加DMI,提高CP,EE的消化率,提高干奶牛锌的消化率,沉积率及其向犊牛的转移效率,提升了干奶牛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水平为60.58 mg/kg DM。(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6)

王淑珍[2](2017)在《干奶牛的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奶牛的饲养管理对奶牛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文章从措施、营养搭配和加强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管理,确保奶牛的健康。(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07期)

郑伟,宋玲龙[3](2016)在《干奶牛饲喂阴离子可预防产后瘫痪》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干奶期奶牛的饲粮中阴阳离子平衡。分娩前干奶牛的饲粮普遍为碱性,调整常用的饲料难以降低DCAD。可通过添加阴离子主类(含Cl-、S-离子相对高而含Na+、K+离子低的矿物盐)或专用添加剂来平衡。奶牛干奶后期(或产犊前3周至产后2周)饲粮中添加阴离子,可以防止或减少产后瘫痪(或称产褥热、乳热症)、酮中毒、胎衣滞留、子宫炎及真胃移位等疾病。阴离子(Cl-)浓度高、阳离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6年06期)

王坤龙,李兆林,王千雨,陈利娜,王石莹[4](2015)在《玉米秸秆饲喂肥胖干奶牛和后备牛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秸秆资源极其丰富,但利用率非常低,大部分被粉碎还田或者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牛奶价格不断下跌,奶牛场着眼于降低饲养成本,玉米秸秆逐渐被人们重视,但大规模的玉米秸秆加工问题没能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生产现状,奶联社引进切碎圆捆机对玉米秸秆进行切碎打捆,使其成为后备牛及肥胖干奶牛良好的粗饲料来源,在降低饲喂成本的同时明显改善了奶牛体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5年Z4期)

张永根,吴爽,康健,丁雪,郝小燕[5](2015)在《玉米皮载体阴离子添加剂对干奶牛作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以玉米皮为载体配制阴离子添加剂与成品阴离子添加剂对干奶牛作用效果,探讨玉米皮作为阴离子添加剂载体可行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60头产前21 d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组(A组):不含阴离子添加剂TMR;试验I组(B组):TMR+3%阴离子添加剂(干奶宝HRBYD-902);试验Ⅱ组(C组):TMR+3%阴离子添加剂(以玉米皮为载体阴离子添加剂)。结果表明,饲喂初期,试验Ⅰ组和Ⅱ组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饲喂天数增加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逐渐变小,且试验I组与Ⅱ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整个试验期对照组奶牛尿液p H稳定在7~8,饲喂第1周,两试验组奶牛尿液p H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并于饲喂第2周、第3周p H稳定在6左右。产犊当天,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奶牛血清Ca2+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略高于Ⅰ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Ⅱ组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概率由30%降到0,乳房炎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且预防奶牛产后疾病方面效果好于试验I组。结果显示,饲喂玉米皮为载体阴离子添加剂可在保证奶牛DMI基础上降低奶牛尿液p H,提高奶牛产犊前后血清Ca2+浓度并降低产后胎衣不下及乳房炎发生概率。因此,玉米皮可作为阴离子添加剂载体使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董瑞阳,高腾云[6](2014)在《粗饲料组合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六氟化硫示踪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不同添加量的混合日粮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甲烷产量和瘤胃内主要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分别选取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牛和3头荷斯坦干奶牛,在精粗比为50:50条件下配制3种混合日粮,其中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分别以10kg:6kg(A)、17kg:4kg(B)和23kg:2kg(C)的鲜重添加量进行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日粮A组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内pH值、氨态氮浓度、乙酸产量及乙丙酸比值极显着高于日粮B组和C组(P<0.01);丙酸产量极显着低于其它两组日粮(P<0.01);微生物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它两组日粮(P<0.05);丁酸产量无显着性变化(P>0.05);日粮B组和C组对两种奶牛各发酵指标无显着性影响(P>0.05)。日粮B组泌乳牛与干奶牛甲烷产量显着低于日粮A组(P<0.05);日粮B组与C组甲烷产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日粮C组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原虫、真菌及3种纤维降解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杆菌)相对于总菌16SrDNA的数量较日粮A组和B组减少,日粮A组各微生物相对数量较B组增多。其中3种日粮产甲烷菌、原虫相对数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真菌和3种纤维降解菌的相对数量差异极显着(P<0.01)。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泌乳期和干奶期)对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及微生物菌群无显着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3种日粮中,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的鲜重添加量为17 kg:4 kg对奶牛瘤胃发酵最有利,且甲烷产量最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7-16)

董瑞阳[7](2014)在《粗饲料组合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甲烷产量、瘤胃发酵模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气体的生成不仅降低了饲料的利用效率,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气体的排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6)示踪法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粗饲料中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的不同添加量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甲烷产量、瘤胃发酵模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旨在探讨能否通过调控常用粗饲料的添加量,改变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的比例及发酵类型,减少甲烷气体的生成。试验分别选用3头年龄、胎次相近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与3头荷斯坦干奶牛,在不同的试验期内接受叁种不同的日粮处理(即A组玉米青贮10kg和苜蓿干草6kg、B组玉米青贮14kg和苜蓿干草4kg、C组玉米青贮32kg和苜蓿干草2kg)。3种试验日粮的精粗比均为50:50(DM基础),能量水平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一致,粗蛋白水平依次为15.13%、14.20%和13.3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依次为49.42%、51.36%、53.28%。试验共60天,每期20天,第1~14天为预饲期,第15~19天采集奶牛口鼻周围的气体,最后一天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奶牛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的pH值、氨氮浓度、微生物蛋白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含量),将每头奶牛各时间点采集的瘤胃液样品进行混合,离心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瘤胃内产甲烷菌、真菌、原虫、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化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于瘤胃总细菌16SrDNA的量。结果表明:1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不同添加量对两种奶牛的甲烷产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泌乳牛日粮B组甲烷产量分别比A组和C组低18.26%(P<0.05)和8.59%(P>0.05);干奶牛日粮B组分别比A组和C组低21.20%(P<0.05)和8.79%(P>0.05);但在饲喂相同日粮的条件下,泌乳牛与干奶牛甲烷日均排放量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2叁种日粮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发酵指标(丁酸除外)的影响显着(P<0.05)。其中A组日粮两种奶牛瘤胃内pH值、氨氮浓度、乙酸产量及乙丙酸比值均极显着高于日粮B组和C组(P<0.01);丙酸产量较其它两组日粮极显着减少(P<0.01);微生物蛋白含量较其它两组日粮显着降低(P<0.05);叁种日粮丁酸产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日粮奶牛瘤胃内各项发酵指标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采食相同日粮,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发酵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种日粮条件下,奶牛不同时间点瘤胃内pH值、氨氮浓度、乙酸、丙酸产量及乙丙酸比值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随着日粮中玉米青贮添加量的增加,产甲烷菌、原虫、真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于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逐渐减少,即A组日粮奶牛瘤胃内这六种微生物数量最多,C组最少;3个日粮组产甲烷菌、原虫相对数量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C组日粮泌乳牛瘤胃内真菌数量较前两组极显着减少(P<0.01);3种日粮瘤胃内纤维降解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数量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不同生理阶段(泌乳牛与干奶牛)对奶牛瘤胃微生物数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叁组日粮组合中,玉米青贮及苜蓿干草鲜重添加为17kg:4kg时,泌乳牛及干奶牛瘤胃内发酵情况最优,甲烷排放量最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孙斌,龚飞飞,张浩,张宝刚,邵伟[8](2014)在《新疆地区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四季NH_3排放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20头干奶牛和20头泌乳牛分别进行了四季氨气排放量测定,每个季节根据气象信息所提供的当地气温,分别在季前、季中、季末共选取气温相近的18d,分别对干奶牛(9d)与泌乳牛(9d)进行监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牛舍内NH3的浓度,把3次实测值进行累加,计算出24h奶牛NH3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四季试验期间干奶牛舍内平均NH3排放量是6.42g/(头·d),四季泌乳牛舍内平均NH3排放量是10.62g/(头·d)。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奶牛排放NH3有一定的影响。奶牛NH3的排放量与奶牛的采食量、饲料配方和饲料中CP水平有关,一头体重500kg左右的奶牛一年产生约3.6kg的氨气。(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4年01期)

孙斌,龚飞飞,张浩,张宝刚,邵伟[9](2013)在《新疆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四季CO_2 24h排放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试验在密闭的牛舍内,对干乳牛与泌乳牛分别测定分析CO2的浓度变化趋势和排放量,为我国节能减排、调控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20头干奶牛和20头泌乳牛分别进行了四季的CO2排放量测定,每种牛在每个季节的季初、季中、季末测定叁次,每次测定24 h。【结果】干奶牛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CO2排放量分别约为293.06、308.97、283.21和270.93 kg。泌乳牛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CO2排放量分别约为330.45、335.63、322.22和308.33kg。干奶牛一年的CO2排放量约为1 135.5 kg。泌乳牛一年的CO2排放量约为1 314.4 kg。【结论】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奶牛排放CO2有一定的影响。奶牛CO2的排放量与奶牛的采食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孙斌[10](2013)在《环境温度与日粮对新疆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舍内CH_4、CO_2和NH_3浓度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荷斯坦干奶牛(20头)与泌乳牛(20头)舍内CH_4、CO_2和NH_3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干奶牛与泌乳牛分别按照先后顺序进行24h采样,每个季度进行3次重复监测。绘制了四季干奶牛与泌乳牛舍内CH_4、CO_2和NH_3的浓度变化曲线(mg/m~3),并做了四个季节干奶牛舍内以上叁种气体的差异显着性分析,还将四季舍内温度与以上叁种气体浓度进行了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1)春季、夏季、秋季干奶牛舍内CH_4浓度水平都高于冬季(P<0.01)。本试验中,冬季时,奶牛舍中CH_4浓度水平在一年之中最低。(2)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奶牛舍内CO_2浓度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明显。四季之间泌乳牛舍内CO_2浓度水平无差异(P>0.05),本试验中,牛舍内CO_2浓度水平最高时出现在夏季,最低出现在冬季。(3)四季之间干奶牛舍内NH_3浓度水平均有差异,且差异极显着(P<0.01)。在牛舍封闭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四季温度的变化对牛舍内NH_3浓度水平影响较大,牛舍内NH_3浓度水平最高的季节为夏季,最低为冬季。(4)四季牛舍内CH_4、CO_2和NH_3浓度与四季平均气温呈正线性相关。(5)泌乳牛与干奶牛舍内CH_4、CO_2和NH_3浓度水平有差异,泌乳牛舍内叁种气体浓度水平均高于干奶牛,本质是泌乳牛的采食量与采食浓度高于干奶牛。(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干奶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奶牛的饲养管理对奶牛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文章从措施、营养搭配和加强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管理,确保奶牛的健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奶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凤亭.日粮中锌水平对干奶牛消化代谢、免疫性能及初乳质量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

[2].王淑珍.干奶牛的饲养管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

[3].郑伟,宋玲龙.干奶牛饲喂阴离子可预防产后瘫痪[J].中国畜禽种业.2016

[4].王坤龙,李兆林,王千雨,陈利娜,王石莹.玉米秸秆饲喂肥胖干奶牛和后备牛效果分析[J].中国奶牛.2015

[5].张永根,吴爽,康健,丁雪,郝小燕.玉米皮载体阴离子添加剂对干奶牛作用效果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6].董瑞阳,高腾云.粗饲料组合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7].董瑞阳.粗饲料组合对泌乳牛与干奶牛甲烷产量、瘤胃发酵模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4

[8].孙斌,龚飞飞,张浩,张宝刚,邵伟.新疆地区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四季NH_3排放量变化的研究[J].中国奶牛.2014

[9].孙斌,龚飞飞,张浩,张宝刚,邵伟.新疆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四季CO_224h排放量变化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

[10].孙斌.环境温度与日粮对新疆荷斯坦干奶牛与泌乳牛舍内CH_4、CO_2和NH_3浓度变化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3

标签:;  ;  ;  ;  

干奶牛论文-陈凤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