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刑事不起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起诉,制度,被害人,转自,行政处罚,信用卡,理论基础。
刑事不起诉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裕[1](2018)在《刑事不起诉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起诉制度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体现出的是现代司法体系下的公诉机关在自身职权范围内依照刑事诉讼法所享有的起诉自由裁量权。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不起诉制度的实际操作还存在着某些偏差,公诉机关并没有完全将这一制度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所以,本文结合司法实际操作来探讨不起诉引发的程序后果以及事后救济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出一些自身对于中国刑诉不起诉制度的构想。(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35期)
周寅行,费聪[2](2018)在《刑事不起诉中法益权衡条件的引入——以“药神”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的范围和条件规定的非常具体明确,带来的便宜之处在于适用的标准清晰,不易引起争议。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对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更大法益、节约诉讼成本甚至为了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等其他考虑而不适宜起诉的案件,在程序上并无出路可走。笔者以"药神"案的法律价值冲突为例展开。(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8年22期)
李鑫[3](2017)在《刑事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起诉制度的核心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节省司法资源,本文通过探讨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司法职能的发挥和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34期)
孔令杰[4](2015)在《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是检察机关公诉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特征、理论基础和价值作了分析,意在强调刑事不起制度在今后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性。从理论基础与价值中找出刑事不起诉制度在适用条件上存在的缺陷,并着重以程序正当原则为基础分析刑事不起诉制度在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在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不起诉制度适用条件的相关措施;在事前监督的完善中,将一部分事后监督内容纳入事前监督中,以体现程序的及时性,进一步扩展为:加强同步制约程序,规范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增加被害人的平等参与权、排除不合理的社会主体参与决定程序、取消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在事后监督中,取消公安机关的复议复核权,引入准起诉制度保障被害人救济权。通过这些措施,使不起诉制度的运作过程更加完善,更能体现程序正当。(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孔令杰[5](2015)在《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形事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检察机关促进案件分流,贯彻宽严相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分析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完善不起诉制度,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5年01期)
姚彩云,刘冰柯,王乐[6](2014)在《刑事不起诉与后续行政处罚衔接》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起诉是刑事案件的一种结案方式。在司法实践中,案件被做出不起诉处理之后,其与后续行政处罚衔接问题普遍没有得到重视,这可能导致相关的法律规定被架空。本文梳理了当前不起诉案件后续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34期)
马婉珍,杨瑞晓[7](2014)在《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救济机制——从被害人角度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具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叁种情形,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又增加了一项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不起诉救济制度对于防止检察机关权力滥用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不起诉制度可以说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力,权力本身就容易使掌权者迷失方向,导致权力滥用。单纯的刑事不起诉制度有可能使得检察院成为特权机关,只有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4年13期)
左静[8](2014)在《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不起诉制度是世界各国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已经相当普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刑事不起诉制度,探讨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中的人权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诉讼效益原则;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社会和法律价值。以上理论内容的探讨和研究能够进一步从刑事领域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完善我国的法制体系。本文基于笔者身处检察院工作岗位的实践选择对刑事不起诉制度的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及性质;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依据和价值;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分类。第叁部分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了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纵向历史发展沿革和各国的横向发展,介绍了中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未来的改革方向,简要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代表中的英、美、德、日四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本部分的研究主要用于完善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时的法律借鉴。第四部分是在前叁章理论阐述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实践状况及从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提出从理论、立法和监督叁个方面完善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王新清,姬艳涛[9](2013)在《我国刑事不起诉制约和监督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不起诉案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数量逐年增加,使得不起诉被滥用的风险亦相应提高,加强不起诉制约和监督机制成为不起诉制度面临的新课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基于起诉法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不起诉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规则、规定的形式强化了不起诉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但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刑事不起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实现不起诉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科学构建、有效衔接,确保不起诉制度的规范运行。(本文来源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牛雨薇[10](2013)在《浅析刑事不起诉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起诉是指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对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具备了所规定的情形时做出的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的决定。修改之后的《刑诉法》对不起诉制度的范围作出了更加细致和广泛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目前看来并不是十分完善和合理的,任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本文针对不起诉制度的变更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改进建议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3年11期)
刑事不起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的范围和条件规定的非常具体明确,带来的便宜之处在于适用的标准清晰,不易引起争议。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对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更大法益、节约诉讼成本甚至为了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等其他考虑而不适宜起诉的案件,在程序上并无出路可走。笔者以"药神"案的法律价值冲突为例展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事不起诉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天裕.刑事不起诉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
[2].周寅行,费聪.刑事不起诉中法益权衡条件的引入——以“药神”案为例[J].中国检察官.2018
[3].李鑫.刑事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探讨[J].法制博览.2017
[4].孔令杰.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太原科技大学.2015
[5].孔令杰.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J].现代妇女(下旬).2015
[6].姚彩云,刘冰柯,王乐.刑事不起诉与后续行政处罚衔接[J].法制与社会.2014
[7].马婉珍,杨瑞晓.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救济机制——从被害人角度考量[J].中国检察官.2014
[8].左静.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9].王新清,姬艳涛.我国刑事不起诉制约和监督机制探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
[10].牛雨薇.浅析刑事不起诉制度[J].东方企业文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