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_李强,陈贵川,王欢,张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原,黄土高原,暴雨,河西走廊,大暴雨,位能,相互作用。

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陈贵川,王欢,张勇[1](2016)在《两次高原涡和西南低涡耦合作用下的川渝地区大暴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年6月30日—2日(以下简称"6.30"大暴雨过程)和2015年8月16日—18日(以下简称"8.17"大暴雨过程)常规观测、自动站、实况降水、FY-2G、MICAPS和NCEP1°×1°资料,利用诊断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次发生在川渝盆地两次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高原涡和西南低涡的耦合作用,西南低涡垂直结构特征等特征分析。主要得出结论如下:(1)两次大暴雨过程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川渝盆地范围内,且具有降水强度大,落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6.30"大暴雨过程为2013年最强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落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至重庆西部地区,遂宁市本站24h降雨量为415.9mm,为1951年以来四川省日降雨量第二大极值,遂宁市横山镇自动站1h最大雨强为95.1mm。累计最大降雨出现在遂宁的船山区老池,为623.7mm,重庆极大降水出现在潼南玉溪达408.5mm。"8.17"大暴雨过程为2015年最强的一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盆地中部区域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雨量50mm以上的降水范围达11万平方公里以上,100mm以上降水范围逾5万平方公里。四川中江仓山24h雨量达329.1mm,过程总雨量达473.9mm;重庆最强小时雨量出现在永川花桥,达106.3mm。两次降水过程给川渝两地都带来了严重洪涝灾害、城市内涝、山地滑坡等灾害,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两次暴雨过程均是在高原涡东移过程中,副高西进北抬以及西进台风作用下,形成明显的阻塞环流形势,高原涡和西南低涡的耦合作用,为暴雨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6.30"暴雨过程环流背景是在中高纬度为"一槽一脊"型,西伯利亚地区到乌拉尔山地区为一横槽,分裂有短波槽向青藏高原,使得高原涡生成和发展东移,副高588dagpm线在降水过程中东退和降水主要发生时段西进,形成"东高西低"阻塞环流形势,使得高原低涡东移受阻,并且在盆地缓慢东移,长时间的维持稳定少动,且与西南低涡垂直耦合,台风"温比亚"的西北过程中,也对高原涡东移产生阻塞和对盆地产生水汽输送作用,增强了盆地内的水汽与能量条件。"8.17"大暴雨过程环流背景是中高纬双涡结构向单涡结构缓慢转变,西太平洋台风影响西进增强和副高缓慢北抬形成的阻塞作用的环流背景,蒙古冷涡西南侧分裂短波槽引导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不断交汇是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高空涡与西南低涡耦合的配置结构对暴雨具有重要影响。(3)两次暴雨过程,西南低涡结构演变上,低涡结构经历了初生、发展、成熟和消亡阶段。"6.30"大暴雨过程是西南低涡在盆地南部生成后,而后移动到盆地中部,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处于稳定维持阶段,且高原涡东移与西南低涡垂直耦合,低涡的辐合流场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中层500h Pa附近和850h Pa以下的边界层内,其中边界层内的辐合较强,停滞的低涡前部长时间维持的偏南风低空急流,为盆地中部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西南低涡稳定成熟稳定维持阶段,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西南低涡的东南象限。"8.17"大暴雨过程西南低涡在盆地南部缓慢向东北部方向移动,在盆地中部发展和成熟,处于维持阶段,而高原涡和西南低涡耦合呈现向西倾斜结构,低涡顶部的偏东风急流明显,而低涡前部偏南风急流表现不明显,强降水主要发生在西南低涡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西南低涡北部和东南象限。(4)西南低涡垂直结构演变上,不同物理量的垂直结构演变,对低涡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初期,只是正涡度值在对流层低层首先凸显,而散度、垂直速度均在零线附近;随着低涡的发展,正涡度表现为上传,负散度、负垂直速度上移,且各个物理量的值均有明显的增大;低涡成熟维持阶段,中低(高)层维持正(负)涡度值,散度、垂直速度中低(高)层维持负(正)值,即中低(高)层具有明显的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运动特征,且这种动力垂直结构较长时间的维持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原因;低涡衰减阶段,正涡度值在低层还得以维持,而散度、垂直速度均维持在零线附近。"6.30"大暴雨过程中高原涡与西南涡的耦合作用,低涡的辐合流场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中层500h Pa附近和850h Pa以下的边界层内,其中边界层内的辐合较强,500h Pa附近为倾斜涡度柱的正涡度中心,700h Pa以无显着辐合辐散的旋转流场为主。强上升运动位于500h Pa正涡度中心前侧,次级环流的主上升支附近,强降水产生在向东倾斜的正涡度柱前侧,正涡度中心下方与次级环流西侧主上升支的附近。"8.17"大暴雨过程,西南低涡结构先与低层发展,而后逐渐向上伸展,极大值出现在对流层中层,对流层顶层为负涡度,而散度垂直空间结构边界层以下为负值,而对流层上层为正值,即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射结构,造成了此次暴雨过程。(本文来源于《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3 青藏高原与复杂山地天气气候》期刊2016-11-01)

王伏村,付双喜,张德玉,阙龙凯,代德彬[2](2014)在《一次引发河西走廊大暴雨的高原低涡的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图、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6月5日发生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高原低涡加强北移,到达高原北坡时,使河西走廊上空中、低层东风显着加强,与新疆东部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在走廊西部产生强烈辐合,同时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垂直环流造成的。造成这次大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新疆东部西北气流和高原东北坡偏东气流向走廊中西部的输送。暴雨区上空湿等熵面陡立,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易导致垂直涡度和辐合显着增长。高原低涡发展与高空位涡下传密切相关,同时干冷空气从高原低涡南部侵入中低层,使低涡斜压性增强,有利于低涡发展和向北移出高原。暴雨发生在高原低涡的西北象限内,在低涡逗点云的云头部分,最强暴雨落区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β中尺度逆风区附近。(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4年04期)

井宇,井喜,屠妮妮,刘志刚,牛淑贞[3](2010)在《黄土高原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中β尺度大暴雨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中β尺度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综合处理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8日黄土高原在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发生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黄土高原中β尺度大暴雨主要是由3次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活动造成的;地面风速脉动、地面能量比高值舌配合上下游能量比大梯度区的生成,是中β尺度暴雨触发机制之一;对流层低层倾斜涡度的发展、纬向双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列车效应是形成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重要因素;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看到,暴雨区上游从对流层中层到对流层高层气旋性环流的发展和暴雨区对流层中高层西南急流的发展和稳定,也是形成暴雨的动力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0年01期)

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王瑾[4](2009)在《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7年7月16—19日高原低涡东移形成的川渝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 TBB云图资料和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诊断方法,分析了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大暴雨过程是高原低涡诱发西南低涡发展从而形成耦合系统造成的,其垂直上升运动气柱和涡柱的耦合发展与维持是低涡发生发展并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动力机制,对流层下部深厚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维持是低涡发展并形成持续对流性降水的热力层结条件。(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09年01期)

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图、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6月5日发生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高原低涡加强北移,到达高原北坡时,使河西走廊上空中、低层东风显着加强,与新疆东部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在走廊西部产生强烈辐合,同时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垂直环流造成的。造成这次大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新疆东部西北气流和高原东北坡偏东气流向走廊中西部的输送。暴雨区上空湿等熵面陡立,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易导致垂直涡度和辐合显着增长。高原低涡发展与高空位涡下传密切相关,同时干冷空气从高原低涡南部侵入中低层,使低涡斜压性增强,有利于低涡发展和向北移出高原。暴雨发生在高原低涡的西北象限内,在低涡逗点云的云头部分,最强暴雨落区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β中尺度逆风区附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陈贵川,王欢,张勇.两次高原涡和西南低涡耦合作用下的川渝地区大暴雨过程分析[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青藏高原与复杂山地天气气候.2016

[2].王伏村,付双喜,张德玉,阙龙凯,代德彬.一次引发河西走廊大暴雨的高原低涡的机制分析[J].气象.2014

[3].井宇,井喜,屠妮妮,刘志刚,牛淑贞.黄土高原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中β尺度大暴雨综合分析[J].高原气象.2010

[4].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王瑾.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J].暴雨灾害.2009

论文知识图

无低涡24 h降水预告Storm Relat1ve Hel1c1ty风暴相对螺旋...高低空急流时间剖面及空间分布(单位:m/...年6月4日20:00至5日08:00高空图和地...年6月5日02:00垂直涡度(灰度阴影,...年6月4日20:00CAPE值填图(a,单位...

标签:;  ;  ;  ;  ;  ;  ;  

大暴雨高原低涡论文_李强,陈贵川,王欢,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