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片厚度论文-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

植物叶片厚度论文-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叶片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雪被厚度,早春植物,比叶面积,株高

植物叶片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1](2016)在《不同雪被厚度下典型高山草地早春植物叶片性状、株高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寒生命带,雪被作为重要的综合环境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种群动态及群落演替等过程,进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设置厚雪、中雪和浅雪3个地段,选取早春开花的常见种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研究了叁种植物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随雪被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生境状况较好的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高,紫罗兰报春由于具有根状茎和肉质根,在厚雪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小;关于单个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紫罗兰报春在厚雪和浅雪地段为完全一致的异速生长关系,而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个别地段并无显着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叁种植物整体样本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雪被地段均为异速生长关系,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并且地上生物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地下生物量的变异;功能性状和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在紫罗兰报春和高原毛茛表现较好,而在甘肃马先蒿表现较弱。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构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状谱,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功能性状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朱福安[2](2016)在《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很多阔叶类农作物的产量指标。叶片厚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植物生理状况的改变。现阶段对植物叶片厚度进行测量的仪器,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而传统常用的烘干法测量等则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离体测量,其结果虽然精度高,但周期较长,而且叶片在测量时会受到不可恢复损伤,不能实现叶片厚度的快速无损测量。本文根据植物生理信息检测的知识,借鉴精密仪器设计理论,研制出一款能进行微米量级测量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论文分别从叶片厚度无损检测平台的设计、检测仪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仪器功能的实现过程。本文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无损测量平台通过检测端的压力传感器形成了一个带有负反馈的闭环检测系统;并且通过设计的降速机构对测量杆进行微量调节,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使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做到预压力可调的精密检测,完成对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的无损测量。同时本文对检测仪的硬件及软件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该仪器采用超低功耗的16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SP430作为核心,设计了信号检测模块、A/D信号转换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上位机通讯模块。该仪器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实现按照设定进行植物叶片厚度24小时实时和定时自动测量的要求,自动检测并定时保存数据,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并且该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通过仪器面板设计的7个按键就能完成各种命令的输入,达到操作简单方便的设计要求。论文对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进行了标定实验,使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仪器的曲线拟合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建立。对研制的检测仪进行了实际测量并进行了误差评定及分析,对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测量分辨率达到lum,测量不确定度<3um,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该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的设计和研究还为节水灌溉和精细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程阳,李东升,胡佳成,郭琳[3](2014)在《植物叶片厚度耦合因子及其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厚度变化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叶片厚度的耦合因子包括叶气温差、气孔开度及叶片含水量。为测量叶气温差,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叶片温度测量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YI-20020A型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仪,以花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叶片厚度与3个耦合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耦合因子与叶片厚度均呈高度显着相关关系;采用时间分段法建立了叶片厚度与叶气温差及空气相对湿度的数学模型,F检验其显着性,利用花生成长期的数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估算值相差5μm以内。(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6期)

胡佳成,程阳,王梅宝,宋旭,李东升[4](2013)在《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界环境因素如施肥量、CO2浓度、温度、水分等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从而导致植物叶片厚度发生变化,为此研制了一台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仪。该仪器选用GT-31差动电感传感器,采用AD598芯片将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输出的电感信号转换成电压,利用ADS1112芯片进行A/D转换并通过MSP430F149单片机进行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量程为0~700μm,最大误差为4μm,满足植物叶片厚度测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3年12期)

沈小燕,崔廷,孙杰,李东升[5](2013)在《基于植物叶片厚度的节能灌溉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物器官尺寸变化作为灌溉系统的控制因素,可以实现实质性、快速的精确反馈控制,符合现代精细作业要求。设计了一套以植物叶片厚度为控制因素的节能灌溉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电感式测微头测量叶片厚度信息,并通过环境温湿度对叶片厚度进行补偿,以实现精确测量;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及研华PCI-1710数据采集卡实现信号采集处理以及灌溉阀门的控制,简单快速有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基本实现了节能灌溉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蒋雪萍[6](2012)在《植物叶片参数测量仪厚度与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植物叶片参数测量仪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结合其工作原理,依据校准方法,对厚度参数和温度参数测量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验证其测量结果能够满足量值溯源要求,对计量检定机构开展该类仪器的校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张艳华,郭天荣,李东升[7](2010)在《植物叶片厚度日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植物的叶片很薄、很软、充满水分,对其组织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方面.利用自主研发的YI-20010A型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仪,对几种温室栽培的植物叶片进行监测,可以直接获得叶片厚度的实时变化情况.供试的5种植物叶片都在正午前后出现叶片厚度一天中的最低值.对番茄和高羊茅叶片厚度与相同时段的叶片附近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叁个周期性变化的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叶片厚度变化与光照强度有显着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陈立生,朱莉[8](2010)在《植物叶片厚度测量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植物茎叶等器官的几何尺寸与其含水量之间存在直接、准确的对应关系,研制了以差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为核心的植物叶片厚度测量仪。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单片式集成电路作为转换电路,实现传感器对叶片厚度变化量的采集,并由液晶显示测量结果。经实验证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0年09期)

何满喜,李东升[9](2009)在《植物叶片厚度日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的日变化时间序列给出了微分方程模型,经数值例子的拟合发现,该模型对叶片厚度日变化的时间序列有很好的拟合精度,从而对研究植物叶片厚度的精密测量、预测与控制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大学数学》期刊2009年04期)

刘九庆,蒋云飞[10](2008)在《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精确测量系统的研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农业节水灌溉系统存在的弊端,提出以植物叶片的几何尺寸作为反馈控制变量的新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把植物作为被控对象,构成真正的闭环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精度,从而提高节水率。对于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的高精度测量,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植物叶片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很多阔叶类农作物的产量指标。叶片厚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植物生理状况的改变。现阶段对植物叶片厚度进行测量的仪器,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而传统常用的烘干法测量等则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离体测量,其结果虽然精度高,但周期较长,而且叶片在测量时会受到不可恢复损伤,不能实现叶片厚度的快速无损测量。本文根据植物生理信息检测的知识,借鉴精密仪器设计理论,研制出一款能进行微米量级测量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论文分别从叶片厚度无损检测平台的设计、检测仪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仪器功能的实现过程。本文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无损测量平台通过检测端的压力传感器形成了一个带有负反馈的闭环检测系统;并且通过设计的降速机构对测量杆进行微量调节,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使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做到预压力可调的精密检测,完成对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的无损测量。同时本文对检测仪的硬件及软件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该仪器采用超低功耗的16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SP430作为核心,设计了信号检测模块、A/D信号转换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上位机通讯模块。该仪器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实现按照设定进行植物叶片厚度24小时实时和定时自动测量的要求,自动检测并定时保存数据,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并且该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通过仪器面板设计的7个按键就能完成各种命令的输入,达到操作简单方便的设计要求。论文对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进行了标定实验,使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仪器的曲线拟合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建立。对研制的检测仪进行了实际测量并进行了误差评定及分析,对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研制的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测量分辨率达到lum,测量不确定度<3um,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该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的设计和研究还为节水灌溉和精细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叶片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不同雪被厚度下典型高山草地早春植物叶片性状、株高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16

[2].朱福安.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检测仪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3].程阳,李东升,胡佳成,郭琳.植物叶片厚度耦合因子及其模型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

[4].胡佳成,程阳,王梅宝,宋旭,李东升.植物叶片厚度精密测量仪的研制[J].自动化与仪表.2013

[5].沈小燕,崔廷,孙杰,李东升.基于植物叶片厚度的节能灌溉控制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3

[6].蒋雪萍.植物叶片参数测量仪厚度与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

[7].张艳华,郭天荣,李东升.植物叶片厚度日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0

[8].陈立生,朱莉.植物叶片厚度测量仪的研制[J].科技资讯.2010

[9].何满喜,李东升.植物叶片厚度日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J].大学数学.2009

[10].刘九庆,蒋云飞.植物叶片厚度微增量精确测量系统的研究设计[J].森林工程.2008

标签:;  ;  ;  ;  

植物叶片厚度论文-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