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的本体论研究

模因的本体论研究

论文摘要

模因论从生物学的视角来诠释文化及其传播与演化机制,即认为文化是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来进行传播。它是一个关于模因如何在社会系统中传播并影响社会行为的理论,模因在其中作为实体性的信息传递单位,成为一种关于我们思想、行为以及规范的指导性因子,在文化演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观念对传统的文化演化观带来了冲击,同时也遭受多方面的质疑。本文通过分析模因的概念内核以及它的主要理论问题,对围绕模因论的实在论、取消主义以及工具主义立场进行辨析,继而以一种弱实在论的立场对模因的本体论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模因的起源。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以来,进化论一度被限定在生物学的框架内,但很快许多学者转变了态度,承认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之间具有相似性。于是,达尔文时期出现了关于文化演化的争论。直到1976年,道金斯正式提出模因。长期以来,模因这种易于理解且不乏“科学性”的论述使得其成为一个焦点概念,引发了学界对于其合法性的质疑。第二章探讨了模因的传播机制。模因从一个大脑“跳”到另一个大脑,关于跳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引入了信号的概念。模因通过信号进行传播,信号是唯一能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的东西,将信号视为煽动者,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事件的发生。此外,模因与人工物相互作用,促进了模因的传播。第三章梳理了学界针对模因的主要质疑,可以简单概括为实在论、取消主义与工具主义。实在论强调模因与基因具有等价性,也是一种复制子并蕴含“扩展表现型”,取消主义则认为模因概念不但不具有实在论意义,也不具有理论价值,甚至带来误解,应当予以取消;工具主义则主张模因虽然不能完全等价于基因,但是其作为一种理论实体具有启发和理解上价值。这三种观点缠绕在一起,形成了本章节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体性层面对模因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模因的取消主义态度是不必要的,模因论将生物学意义上的创造性与人类的创造性合二为一,为理解人类的本质、自我以及意识提供了新的方式,依然是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改进的理论体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作为文化因子的模因
  •   1.1 关于文化因子的争论
  •   1.2 对于模因的几种解释
  •     1.2.1 理查德·道金斯的解释
  •     1.2.2 苏珊·布莱克摩尔的解释
  •     1.2.3 凯特·迪斯汀的解释
  •   1.3 传统模因论引发的争论
  •     1.3.1 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关联性
  •     1.3.2 模因复制者角色的困境
  • 第二章 模因传播机制的问题
  •   2.1 模因的信号选择问题
  •     2.1.1 信号作为表型
  •     2.1.2 信号作为交互者
  •     2.1.3 信号作为“煽动者”
  •   2.2 模因的传播媒介—人工物
  •     2.2.1 人工物作为表型
  •     2.2.2 人工物作为交互者
  •     2.2.3 人工物作为信号模板
  • 第三章 模因的实在论问题
  •   3.1 针对模因的本体论质疑
  •     3.1.1 模因概念的一元论争论
  •     3.1.2 思想不是模因
  •     3.1.3 模因的边界问题
  •   3.2 针对模因遗传机制的质疑
  •     3.2.1 遗传模式的差异
  •     3.2.2 模因论与传统达尔文主义的兼容性质疑
  •     3.2.3 模因论的意向性质疑
  •   3.3 工具主义的类比困境
  •     3.3.1 类比的局限性
  •     3.3.2 建构类问题
  •     3.3.3 模因的高保真度争论
  • 第四章 作为结构性实体的模因
  •   4.1 模因论符合达尔文主义的纲领
  •     4.1.1 模因与基因协同进化
  •     4.1.2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     4.1.3 拉马克主义的要素
  •   4.2 对于模因本体论的再理解
  •     4.2.1 模因概念的多元论
  •     4.2.2 非模块化的可鉴别实体
  •     4.2.3 模因作为理论实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史中钰

    导师: 赵斌

    关键词: 模因,文化进化,实在论,工具主义

    来源: 山西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哲学

    单位: 山西大学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命科学中的非决定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CZX018)

    分类号: N02

    DOI: 10.27284/d.cnki.gsxiu.2019.000433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2593K

    下载量: 95

    相关论文文献

    • [1].模因论对营销效果的影响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2].文化模因视角下的海南黎锦[J]. 上海商业 2020(Z1)
    • [3].茶传记拟人化艺术和茶语模因的变异表征[J]. 农业考古 2020(02)
    • [4].基于知识模因级联网络的领域知识扩散模式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4)
    • [5].简论网络模因——以俄语网络模因为例[J]. 国际公关 2020(05)
    • [6].文化模因理论视角下城市形象片的创新性分析——以“中国酒城”泸州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7].模因视域下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与发展[J]. 老区建设 2020(12)
    • [8].以模因理论解读“饭圈”用语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9].进化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模因理论研究[J]. 校园心理 2020(03)
    • [10].例谈如何打造强势校训模因[J]. 文学教育(下) 2019(02)
    • [11].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3)
    • [12].国内模因研究论文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交际 2019(12)
    • [13].简论国语影视台词维译中“模因”的传播——以《甄嬛传》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 [14].浅析模因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9)
    • [15].词群“神X”和“X神”的衍生变异*——从模因角度谈两类常见词群的衍生路径[J].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4)
    • [16].基于复杂性思维的建筑模因探析[J]. 新建筑 2018(02)
    • [17].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制作之模因探究[J]. 开封大学学报 2018(01)
    • [18].《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J]. 福建茶叶 2017(01)
    • [19].模因传播与二语产出性词汇习得[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01)
    • [20].顺应论视角下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1)
    • [21].英语新词构词的词缀模因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语言模因的形成过程与传播特性——论汉语模因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语用[J]. 外国语言文学 2017(03)
    • [23].基于模因论的社会化媒体情报分析模型在CI中的应用[J]. 情报学报 2016(06)
    • [24].模因论对文化模因翻译的启示——以《紫钗记》英译本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 [25].茶文化在西方的模因地图[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6].强势模因的“遗传”与“变异”——论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工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9)
    • [27].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建构[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网络流行语”语境下的价值模因重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9)
    • [29].模因理论视角下的“微X”语族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4)
    • [30].网络流行语模因分析及对广告语创作的启示[J]. 当代传播 2014(06)

    标签:;  ;  ;  ;  

    模因的本体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